《昭烈天雄——章武随记》
第7节

作者: 信陵小司徒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12-25 09:28:01
  哈哈哈、嗯?
  上天就是爱跟我开玩笑,我刚刚成为了高唐县令,却几乎转瞬间就败了,为什么呢?因为有贼寇攻打高唐,遗憾的是,我被人家给打败了,从高唐撵出来了!
  唉,没办法,茫茫青州徐州,难道竟无我刘玄德的容身之处了吗?想来想去,我的内心里,出现了一个人,大哥,我来了!
  大哥,正是我的老同学公孙瓒。此人目前为中郎将,在幽州一带混得不错,我们俩关系很铁,兄弟,为今之计,我也只有投奔你了。事实证明,公孙瓒对我还真算照顾,此人虽有相当的缺点,但是人有恩德于我,我必须记住,因此,对于这位老大哥,我会专门记述他。
  投奔了公孙瓒之后,我被他向朝廷表奏,成为了别部司马,而此时,一转眼便已经到了献地即位的第二年,也就是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当时,我也参加了关东义军讨伐董卓的战争,这样的事情,怎么可能落下我(会灵帝崩,天下大乱,备亦起军从讨董卓)?当然,所起到的作用,相对来说也不是很大。因为我当时的地位限制,所以我只是个众人眼里的小人物,但是,我同样是用行动诠释了我对大汉的心!而后,我接受公孙瓒的命令,与青州刺史田楷一起对抗袁绍,在与袁绍所部的交战里,我多有功劳,因此,成为了暂代平原县令,并成为了平原国相!了不得,我终于升官了,成为了大体上相当于一个小郡的太守一样的人物,光宗耀祖了!

  成为了平原相之后,这距离我起兵,已经有着八年了,八年里我虽然两度弃官,一次战败丢官,但是所经地区、所历战阵,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天下若想长久,百姓,才是最终的依靠。我没有曹操那样有才华,写出来反应我大汉末年百姓真实生活的乐府纪实诗,但我同样见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人行的惨状,因此我的做法,就是尽可能的造福于一方的老百姓。我开始对外抵御盗贼敌寇,对内善待百姓,做到和老百姓们同席而坐、同锅吃饭,我不会对老百姓们戴着有色眼镜(无所简择),因此平原的百姓是很用带我的(众多归焉),说实话,我自认为,我在平原,做的还不错。百姓的心,还是很向着我的。有一件事,可以为我得民心做个证明。

  当时,在平原有个叫刘平的人,他一向看轻我,我的出身怎么配领导平原?因此,他买通了刺客想要刺杀我。当刺客来到了我的住处见到了我之后,我是真心地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但是对于老百姓,我自然是一贯的作风。没想到,在我对此人十分的礼遇之后,才知道刘平让他来刺杀我的事,也就是说这个刺客将所有的事告诉我了。当年有晋灵公使鉏麑刺杀赵盾,鉏麑感叹赵盾为国家栋梁,不忍刺之,撞树而死。我虽然现在不如赵盾,但是后来的我,也不比他差到哪里去。而今时的这个刺客,同样放弃了刺杀我的想法(客不忍刺,语之而去),而后便是转身离开了。这件事,也算得上是我深得人心的一个体现吧(其得人心如此)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我的声名开始逐渐的在“道上”显现了,只不过,当时的我自己还不知道。说实话,我也希望自己能像当时的一些诸侯一样,名动于天下,可是实际情况是,我虽然身为平原相,但是天底下没人知道我。我一没有大的地盘,二没有多的兵马,所以天下是没人知道有我刘备这么号人物的。
  但是一件是的出现,让我兴奋不已,因为,那是我认为,自己在天下群雄里,真正崭露头角的一次机会!
  就在我在平原相的任上,当时的在我看来(个人看法)几乎名满天下的北海相孔融,也就是孔子他老人家的第二十世孙,那个让梨的那个乖孩子,后来的建安七子之一,也是后世成语“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来源者,竟然派人向我求援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起因还是来自于黄巾军,当时的天下,大规模的黄巾军起义虽然已经被各地诸侯扑灭了,但是还是有着相当的余党。而孔融所在的北海,那更是黄巾余党的猖獗地之一,那么,为什么如此呢?

  这个事,又牵扯出了奸贼董卓,孔融此人,受其家学渊源,很是喜好儒学,而且为人孝顺刚直,在家乡一带,很受好评。当灵帝驾崩,少帝刘辩刚刚即位以后,孔融先是被征为司空掾属,被授为北中军候。在职仅仅过了三天,便是转任为虎贲中郎将。当时国贼董卓祸国殃民、专权乱政,此时,这老贼想要废掉少帝刘辩,拥立陈留王也就是以后的献帝刘协,而面对董卓这样的大逆不道之举,孔融激烈的与董卓争辩,这使得董卓老贼对其怀恨在心,但是当时一来董卓的权势还不稳定,二来孔子他老人家的后人,董卓再是跋扈,也得掂量掂量,因此董卓没有杀掉孔融,而是将其转任为议郎,随后又利用权势,暗示三府举荐孔融到黄巾军最为猖獗的北海国(治今山东昌乐西)担任国相,难得啊难得,还有他老贼董卓想要除掉一个人这么拐弯抹角的时候。

  就这样,孔融来到了当时乱到了极致的北海,他自然知道自己得罪了董卓,董卓这么做就是想搞死自己,唉我偏不死,董卓老贼,我气死你!不得不说,我对于孔融的这种胆量是相当的佩服的,干得漂亮,兄弟,给你双击666!
  而孔融不但是刚直,手上还是有着两把刷子,他来到北海以后,便开始召集远近流亡的老百姓,重新整顿出北海的军队,而后更是亲自写信,与邻近的各州郡互相通气,一来搞好关系,二来共同图谋,意在当下(收合士民,起兵讲武,驰檄飞翰,引谋州郡),就这样,北海声势复振,渐渐地安定了下来。而这个时候,孔融不淡定了,要我说,他的确有勇气,可是兵略智谋显然不算上乘,当时,黄巾军张饶等部二十余万人从冀州败退,经过北海,孔融当时一拍大腿,给我打!然后呢,被张饶等部打的鸡飞蛋打,收拢残兵,退保当年前汉时期的猛人朱虚侯刘章他老人家的封地朱虚侯县(贼张饶等群辈二十万众从冀州还,融逆击,为饶所败)!

  经过此败,孔融并未灰心,反而是找到了击破黄巾军的方法,那就是从黄巾军的教义或指导思想入手,从思想上去寻求突破口,将那些被黄巾军洗脑的老百姓和官吏们再度拽回来!不得不说,相比于各地的武力镇压、血性镇杀,我更赞同孔融的做法,恩德感化,思想指引,人心自在!可是,若要此法,需耗时日久,非一日之功,且在当时的大汉来说,此人须有相当的名望与影响,否则,实难办成此事。另外,乱世用重典,有的时候,笔杆子和枪杆子一起拿,才是硬道理!

  而我之所以佩服孔融,是因为,孔融真的取得了相当的成功,在他的努力下,官吏百姓四万多人归附了他,而也正是依靠着这些人,孔融再次修筑城池,设立学校,彰显儒家学说,力图以道德仁义来教化天下,这种方法,与我后来的良辅凤雏庞统相似,在这样的做法下,北海一带,再次稳定下来。而除此之外,孔融对待北海的百姓与我对待平原的百姓,是差不多的,因此颇有声望,在当时被称作孔北海。

  可是,北海还是遭到了黄巾余党管亥率军的围攻,情急之下,孔融派遣手下太史慈,也就是那个日后江东小霸王孙策手下的猛将来向我求援,这件事可把我给乐坏了!真是相当的惊讶。因此,当即我便是说到(备惊曰):
  “北海相孔融居然知道世上有我刘备这么号人物!开森!”
  就这样,我立即调遣出当时我所能调动的最大军力,精兵三千人随从太史慈前往救援孔融,当我的援军到达后,黄巾军余党立刻四散退去,而我,则解救成功,成为了孔融的朋友。这件事,真的令我很是高兴,因为这是我在天下崭露头角的正式开始!
  如果说,从汉灵帝中平元年我起兵平定黄巾军开始,算是我一生戎马的开始,可是,这一次救援孔融成功,却真的是我在天下扬名的真正开始。原因很简单,我大汉末年,上层社会,依旧是世家大族或豪门大户所把持,他们连州带郡,根深蒂固,这些人仗着家族权势地位,目空一切,像我这样的小门小户,他们更不可能将我放在眼里的,这一点,我也是知道的,但是孔融身为世族之后,我既然救了他,声名自然显现,挤入了“上流”的圈子,说实话,这真的是我被逼无奈,我要想伸张正义于天下,实现抱负于乱世,就不得不这样做。而在这之后,我的帝室之后的身份才会逐渐的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而孔融此人,我们之间还算相交,但是此人也有缺点,可以说志大才疏,过于理想,他的确有才,也的确有着安邦报国的志向,但是却忙活到了最后,也没有取什么成效,这一点,我也预料到了。但是孔融的气节,却真的是没得说。
  在当时,任谁都看得出来,河北的袁绍、兖州的曹操逐渐成为中原地区最强大的势力,而孔融更是知道这二人存心不良,终究是要篡夺我大汉江山的,所以孔融根本不愿意投靠他们。当时,他的一个幕僚左承祖劝孔融结纳袁绍或者曹操,孔融大怒而将其杀害。这一点,我确不如孔融,最终,在建安元年(公元196年)的时候,经过长达数月的激战,孔融败于袁绍之子袁谭之手,率领残部数百人败逃,而后,回到了朝廷里,直到建安十三(公元208年)年八月二十九被曹操杀害,我很叹息。

  但总之,我的声名,在青州、徐州一带已经逐渐的显现了,这天下的路,我还必须要走下去,哪怕遍布荆棘。这逐鹿的棋,我还必须要下下去,纵然步履维艰,刘玄德,爱拼才会赢,勉励!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