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历史看大清-一个票友眼中的中国史》
第53节

作者: 历史票友_康永聪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12-14 21:57:29
  (119)【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卷】
  迁都工作,倒也不算麻烦。毕竟辽阳算当时最大的城市,也没有太过激烈的战争,城楼、房屋都保存比较完整。经过简单装修,把后方的家眷接过来,再举行一个盛大的乔迁仪式,便大功告成。
  不过,有一个人,没能赶上新都城的乔迁仪式。那个十九岁便追随努尔哈赤,最忠实的战友、伙伴,额亦都同志,不幸逝世,享年六十岁。
  他生病的时候,还在沈阳,已行动不便。努尔哈赤多次放下手头的工作,驱车赶过去探望。

  参加他的葬礼,努尔哈赤哭了一场又一场,眼泪止不住的流。
  众贝勒、大臣们紧跟在一旁,劝他节哀。毕竟努尔哈赤也年事已高,怕经不起这样的悲痛。本来乔迁是件喜事,走了个开国元勋已经够糟心,再把开国皇帝(大汗)也弄没了,就太尴尬了。
  其实,最尴尬的当属大明。
  此次迁都,对大明来说,绝对是个危险的信号。
  现在努尔哈赤最想要的,不再是复仇,或者财富,而是江山。
  迁都辽阳,仅仅是一个开始。

  凭借独到的眼光,努尔哈赤最终将都城迁到沈阳。
  当然,相对来说,这是多年以后的事。不过,为了保持主题的连贯性,我们不妨放在一起说。
  当时的沈阳,不像现在的规模,可能还不到辽阳的一半大。
  但努尔哈赤对大家说,这里好。
  这一次,遭到了更为激烈的反对。

  因为努尔哈赤迁到辽阳的之后,很快便觉得老城区不宜居住,又大兴土木,在旁边建了新城。当时大家也有意见,只不过没太敢顶撞领导。结果,新城刚建好没几年,很多人刚适应新家,准备开始新的生活,却被告知,又要搬家。
  大家真的疯了。
  诸王、大臣在会议上直接表示反对,说的也很直接:新城才刚建好,有的房屋都没开始住,又要搬家,劳民伤财,百姓苦不堪言。
  其实,他们说的句句属实。由于建新城,大兴徭役,确实引起了当地百姓,尤其汉人的积激烈反抗。
  与以往一样,努尔哈赤又说了一大堆话,不过这次的重点只有一个:沈阳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从地理的角度,我们不得不佩服他的眼光。

  现在也一样,比如从沈阳发一箱30公斤的货过来大连,物流只需要6块钱。而如果想把同一件货从大连发回沈阳,恐怕60块钱都下不来,而且还有可能弄丢。
  差距就这么大,因此,不管传闻如何,大连永远也不可能成为省会城市。
  时至今日,沈阳依旧拥有明显的地理优势,完全称得上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定都沈阳,使得大金能更好的控制辽东,甚至东北地区,进一步成为可以与大明分庭抗礼的独立政权。
  日期:2018-12-21 22:14:59
  (120)【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卷】
  第十章 一路向西
  经抚不和

  就在努尔哈赤筹备迁都辽阳之时,有一个小人物,名叫毛文龙,袭击了一个小地方,镇江堡(今辽宁丹东附近)。
  他不会想到,这个小举动,对后世造成诸多重大的影响。
  当然,在介绍影响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位当时的小人物,后来的大人物。
  毛文龙,字振南,浙江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上城区)人。
  毛家祖籍山西,世代经商,后因业务需要,举家迁往杭州府。毛文龙的父亲,娶了当地的望族之女沈氏,便有了他。
  九岁时,父亲病逝,毛文龙跟随母亲投靠了舅舅沈光祚。
  由于寄人篱下,毛文龙没正经上过私塾。当然,他本人也不喜欢四书五经之类的东西,却对兵法有所研究。当然,所谓研究,也只不过为了跟人聊天时,多点谈资而已。用现在的眼光,他就算个爱吹牛的混混。
  眼看混到了三十岁,而立之年,还没啥出息,连个媳妇也娶不上,毛文龙被过继给远在辽东的伯父。
  “过继”一词大家应该并不陌生,过去没有儿子的人,经常会收养亲属的孩子,为自己延续香火。不过,这种行为一般都发生在小孩子身上。
  像他的年纪还被过继,估计只是一种托词,实在想甩掉包袱。于是,毛文龙只身北上,谋求生路。从某种角度来说,他也算“闯关东”的祖师爷。

  正好此时他的舅舅当了山东布政使,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省长。
  一省之长,说话多少有点分量。
  舅舅给他在军队安排了工作,做一个小武官。
  虽然官不大,但收入稳定。
  他也终于娶了媳妇。
  如果照这样下去,毛文龙必然会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幸福生活。

  只可惜,他当兵的地方在辽东。
  天命六年(公元1621年)、明天启元年的某一天,努尔哈赤的大军攻克辽阳。
  形势急转直下,整个辽东迅速易主。
  大多数官兵选择逃跑,但结局大概只有两种:被八旗兵追杀,或者逃回去被自己人杀(军法从事)。
  年轻时对兵法的喜好,给了毛文龙灵感,让他选择另外一条路。
  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最安全。
  他选择,到敌后去。
  事后证明,他的选择并没有错。
  兵法有云,置于死地而后生。
  看来,有点爱好,总归是件好事。

  毛文龙敏锐地发现,八旗军固然勇猛,但有个致命的弱点,没有海军。
  于是,他果断地选择出海,曲线救国。
  几经辗转,他把“回马枪”的目标锁定了镇江。
  趁八旗军主力外出作战,城中空虚之际,以城内降将陈良策为内应,他率领手下的一百多号人,夜袭镇江,一举攻克。
  其实毛军的战斗力并没有多强,只不过八旗军做梦也没想到,背后会挨一枪。
  翻看地图,大家就会明白,镇江和朝鲜接壤,对女真来说,那绝对算后方的后方。
  不管怎么样,毛文龙赢了,这场战斗,史称“镇江大捷”。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