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主宰着我们的人生沉浮?!》
第56节

作者: 绿城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个嘛,以后看情况再说吧。”胡大海并未认同妻子的提议,毕竟那是要多养活一个人的事情。他伸手拉熄了屋里的电灯,闭上眼睛,不忘交待地说道:“明天,你把那三百块钱给我!”
  胡家开杂货店的事,就这么决定了。
  胡大海的想法虽然不错,但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果然不出陈丽梅所料,杂货店开张营业的当天下午,居委会那位姓李的女主任板着一副黑漆漆的面孔,踱着四平八稳的小方步,正义凛然地找上门来“兴师问罪”了。
  “胡大海,你这是干什么,啊?”李主任倒背着双手站在杂货店里,瞧着那些摆放得井井有条的日用商品,咄咄逼人责问道:“是谁允许你开店的?你经过了那一级组织的同意和批准,竟敢如此胆大包天,擅自开店卖货,你还把不把居委会放在眼里?”
  别看李主任是一位年近六十的老太婆,开口闭嘴讲的都是大好形势和国家政策。她手里可是持着“上方宝剑”,是以街道居委会的名义前来勒令胡大海立马关门,否则一切后果自负,咎由自取。
  “啊啊啊……是是是……我知道了……”胡大海先是避其锋芒,点头哈腰地应付着李主任。并不想与之当面顶撞和理论。可他坐在板凳上自顾自地抽着烟,耳边听着她指手划脚地说了一大通,心里越来越不服气,仍然赖着不肯关门,忍不住地嘀咕道:“我也只是想方便一下街坊邻居嘛,不就是摆卖了几把扫帚、几只簸箕嘛,也没什么了不起的,这跟你说的什么做买卖那可差老远啦。”

  胡大海只是随口辩解了一句,却将李主任气得是两眼冒火,暴跳如雷地拍起桌子。最后,她干脆来了个正襟危坐,狠狠地把胡大海批评教育了一个下午。
  “胡大海呀胡大海,我看你真是鬼迷心窍,想发财想疯了吧。你无证开店,非法做买卖和经营生意,性质是很恶劣的,后果是很严重的。你千万不要执迷不悟,别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啦!”临走时,李主任正气凛然,一手叉在腰上,一手指着胡大海的脑门,嘴角上挂着一丝不屑的冷笑,严厉地警告道:“你这杂货店要是再不关门,就别怪街道居委会对你不客气。一旦动了真格的,我们就会上报派出所,让公丨安丨民警把你抓进去先关起来。你这种投机倒把的行为是完全可以定罪和判刑的!”

  李主任的这番话犹如铅块一样全砸在胡大海的身上,把他说得是满脸通红地垂手而立。他就站在杂货店门口处,像一名被教书先生斥责的小学生一样低头不语了。望着李主任渐渐远去的背影,他知道她所说并非光是一些吓唬人的话,倒也有动真格的可能性。他无可奈何地摇摇头,长吁了一口气,伸手摘下门旁挂着的那块店牌。虽然心有不甘,但迫于街道居委会的巨大压力,眼下也只好乖乖地先关闭了店铺。

  胡大海没想到事情的结果竟然弄得如此糟糕:用光了家里的全部存款三百元,换回了一大堆家用日杂商品。如今就是懊悔也没用,这事使他进退两难、心烦意乱,整天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团团乱转,不得安宁。
  白驹过隙,转眼过去三个月了。
  自从开杂货店的尝试受挫之后,胡大海的贼心未死,一直以来都在绞尽脑汁地想着“死而复活”的办法。碰巧的是,随着当时国家经济政策明显的松动和变化,他竟然顺应潮流地想出一个似乎可行的变通方案:妻子陈丽梅所在的街道福利纸箱厂是专为残疾人而开设的,也是当时受到国家政策照顾的一个集体所有制企业,如果日杂店以残疾人身份来申请的话,采取挂靠的方式由个人经营承包,那岂不就名正言顺了吗?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呢。

  于是,胡大海像一个溺水的人抓着救命的稻草一般,找到街道福利纸箱厂,向柳厂长提出了一个承包开店的要求。前后两个多月的时间,他与南国街道居委会经过多次请求和交涉,最终使这件事有了眉目。其结果是:杂货店所申请的营业执照归属于南国街道福利纸箱厂,其商店的性质仍属集体所有制,但可将该店的经营管理权授予陈丽梅,并由她个人出面来承包经营。作为交换条件,街道福利纸箱厂不但不再给陈丽梅发工资,而反过来她每月向该厂要交纳五十元的承包管理费。这正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老婆,所有的手续我都办妥了,”一天下午,胡大海满面春风地回到家里,异常兴奋地拿出一本临时营业执照,并把它递给这位受尽苦难的糟糠之妻观赏,扬眉吐气地说道:“我们的店明天可以重新开业啦!”
  经过这番折腾之后,胡大海的杂货店总算是堂堂正正地开门营业了。此后,他心里开始装着一本生意经,也十分明白“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工夫”的道理。每天下了班,他便急急忙忙地踏着三轮车赶回家打理杂货店的生意。不外出进货的时候,他就在家里帮妻子看店卖货。从早到晚,他再也没有什么空闲时间了,整天忙里忙外地操心着本小利薄的小买卖。就这样,夫妻俩起早摸黑地干,一心一意地想多赚点钱,并坚持把这个杂货店做下去。日子一长,店里的生意倒也渐渐地有了起色。

  “老胡呀,每天开门时间太长了,”陈丽梅一个人守店卖货,生意越来越好,每天还要做三餐饭,平时有些照顾不过来,便与丈夫商量道:“店里人手不够,不如叫秋燕把保姆的工作辞了,让她回来帮我吧?”
  “行,我同意了。”胡大海眼见店里每月收入很不错,就像芝麻开花节节攀高,便毫不迟疑地答应了。
  一年后,胡大海把经营赚来的钱又全部投进去,又租赁了杂货店旁邻的一个铺面。加大经营资本、拓展经营范围后,他便改挂起“昆鹏糖烟酒商店”的招牌。店铺一经扩大,销售的商品品种当然随之增多了。虽说妻子和侄女两人轮流看店卖货,但她们仍是整天忙得不可开交,觉得有些难以应付。瞧着自家商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胡大海又开始琢磨了起来:在单位里风里来雨里去的那份工作,自己挣的就是四十元死工资,还不如帮妻子把商店经营好划得来。在一九八一年春天,他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终于下定决心,毅然地辞去了公职,回家自己当了老板。为了方便经营,他打掉了两间店铺中间的墙壁,使之合二为一,经过重新装修、整合和增加商品种类后,再改挂了“昆鹏日用百货经销商店”新招牌,店里就颇有些模样了,那生意也是一天更比一天好,蒸蒸日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