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烈天雄——章武随记》
第3节

作者: 信陵小司徒
收藏本书TXT下载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得知我在汝南,曹操再次亲征并击败我,中原,在无我容身之地,为了生存,为了汉室,我被迫来到了南方,这标志着我在中原逐鹿的十七年里,失败了。
  我来到了荆州,投奔了刘表,刘表给了我新野安身,替他看守北大门。就这样,一直到了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冬,此时的曹操,已经统一了北方,而我,无立足之地,寄人篱下,兵不满万,将只关张,二十三年的戎马生涯,似乎一事无成,老之将至,四十六岁的我,真的还有机会吗?而此时,距离我第一次占据徐州,恰好又是十二年。命运,当真奇特。我也相信,命运,在我的努力下,终归会眷顾我。

  在新野的这几年,我仔细的思考了在中原十七年的打拼,我差在了哪里。终于,我明白了。比底蕴,我不如曹操。比人谋,我也不是他的对手。可是,曹操两次将我打的大败,我几度流离失所而身不死,人心复聚,靠的是什么!
  靠的就是我的兴复汉室的信念,靠的就是我的立身本钱,仁德道义。我明白,天下,不是地盘,不是兵马,是人心!只要万民归心,江山迟早会有!
  可是,我也有疑虑,那就是在这个天下动乱的年代里,仁德道义是否会成为双面剑?也许有一天,我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但是,我坚信,多行不义必自毙,多行仁义也许就会趋利避害,我为此,而努力着。
  没有兵马,可以招募。
  缺少地盘,慢慢打拼
  而我的谋略不如曹操,那我就去寻找!寻找到可以辅佐我匡扶天下的良才!

  终于,我找到了,也由此进入了我人生的第三个阶段,那就是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冬到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又是十二年,而这十二年我将之称为黄金十二年,是我一生里最佳的发展期,也是我一生的最大成就期,至少,我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日期:2018-11-30 11:19:33
  之所以会有这黄金十二年,我的集团事业会实力剧增,蒸蒸日上,都因为一个人,那就是我的帝师诸葛亮。这是我尊敬一生的人,他比我小整整二十岁,建安十二年冬的隆中,那是我一生里最怀念的时刻。那一年我47岁,诸葛亮27岁,他为我规划了隆中对,跨有荆益,待时而动,两路出击,克定中原,匡扶宇内,一统天下!
  十二年里,我们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我们经历了赤壁大战,取荆州五郡,又西取益州,北收汉中,直到建安二十四年七月,我成为了汉中王!此时的我占据包括汉中郡以及上庸等东三郡在内的益州全部,荆州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建平郡、宜都郡在内的五郡,几乎占据了天下的三分之一,超过了孙权。并且领有人口百余万,甲兵近二十万!那一刻的我,达到了事业人生的巅峰,多亏了我的帝师,诸葛亮。所以,相比于后来的称帝,这个时候的我,心情更好。

  可是,历史往往容易和人开玩笑。正当我形式大好的时候,却再度晴天霹雳,进入了我人生的最后阶段,建安二十四(公元219年)年七月至今天,也就是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夏四月二十六日,短短的不到四年,我屡受打击,这打击,不亚于遭雷劈。

  我的荆州主将关羽在三个月里,全军覆没,荆州全境丢失。而我又在不久前,惨败于东吴陆逊之手,十二年攒下的家底儿啊,全没了。辛辛苦苦十二年,一夜回到解放前。昨天我还穿名牌,今天只剩遮羞布,这种雷击程度,太大了,劈的我体无完肤,遍体鳞伤,虽然,我称帝了,但是我知道,这一次的我,无法翻盘了,我,不行了。
  虽然这最后一篇随记,我写的轻松,可是,我的心,在滴血,我不甘心啊。后人称呼我为三国时代的最令人叹息的悲剧英雄,说实话,我也为自己,感到悲哀。孔明啊,借用后世陆游称颂你的一首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啊?
  我的一生功过,一世业绩,评价不在于我,最起码就我自己来说,我,挺不甘心的。因此,我的日记,会披露出我的事迹与选择,千载年华已过,是非功过,自由后人评说。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诚然如此啊!

  好了,时间到了,我该驾崩了。
  刘备 记于我自己章武三年夏四月二十六
  日期:2018-12-04 09:30:19
  随记 汉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地点 涿郡涿县我家 天气 应该挺好
  大家好,我叫刘备,字玄德。后世有句歌词是这么唱的,叫做“我家住在黄土高坡”,那我家呢?我家住在小破草窝?咳咳,不好意思,开个玩笑。我家住在幽州的涿郡涿县,但是众所周知,我家的房子一定不怎么好,因为我的家境并不是很好。
  因为我现在的职业是和我的母亲编制贩卖草鞋(与母贩履织席为业),算是一个小手工业者,按照诸子百家来说,这在战国时期,应该是属于墨家学派的范畴,但是可惜的是,由于没上过学,那时候的我还不知道墨家学派都主张个啥,那时候的我想的,就是和母亲一起好好的活下去,就知足了。
  我的家境很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我的父亲在我小的时候,就过世了(先主少孤),因此只剩下我和母亲二人相依为命。后来的人都知道,我是大汉的皇室后裔,更是在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所写的《三国演义》这部文学著作里被称作刘皇叔,可是我也知道,有好多人对我的身份来历有着相当的怀疑。
  他们怀疑的原因很简单。其一,我一个皇族后裔,怎么会混到去卖草鞋、沦落到如此地步?其二,我如果是皇族后裔,为什么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自我辩解?或者说拿出族谱来证明?其三,因为我家穷,没钱没势,说了也没人信,而这,才是最重要的原因。那么,针对于这件事,我自己是怎么看呢?
  我的父亲叫做刘弘、祖父叫做刘雄,他们二人世代在州郡一级为官(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我的祖父刘雄被察举孝廉,官至东郡的范县县令(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我的父亲刘弘我也不知道具体做的什么官,因为他老人家很早就过世了。总之,我家虽然也是政府公务员,但属于中下级的小官,又因为父亲过早的病故,所以家道衰落至此。而在向上追溯我的曾祖父、高祖父等等,说实话,我也不清楚都是谁。所以,这也成了众人怀疑我身份的一个原因。可是,我的远祖直系先祖,却是十分的明确,那就是孝景皇帝的第十四子,汉武帝的十四弟中山靖王刘胜(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而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刘贞,在汉武帝元狩六年的时候受封我老家这里的陆城亭侯,后来被汉武帝他老人家酎金夺爵,失去了爵位,而后就举家住在了这里(胜子贞,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而我,也就是这一支的后代。这种记载出现在陈寿那小子所写的《三国志》我的本传里,可信度应该很高。可是问题是,“应该很高”这句话就证明,还是有经不起推敲的地方。那就是我的祖先刘贞所受封的陆城亭侯的这个爵位,因为在西汉的时候,是没有亭侯这个爵位的。唉,陈寿啊陈寿,你说说你能不能严谨点?这不是让我的身世在后世漏下把柄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