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神话故事,还原真实历史——先古时期话沧桑》
第10节

作者: 东越陆孟明2017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洛书之中,在星辰之右边,伏羲看着有一些星辰构勒出的一幅图案有些像马,于是取名“马祖”星。《周礼订义》卷五十五引郑愕注曰:“马未尝有祖,此言马祖者,贾氏谓天驯也。以天文考之,天驯,房星也。房为龙马。马之生者,其气实本诸此。则马祖为天驯可知,于春则祭。春者万物始生之时,驹始生之马,血气未定,不可通淫顺。春祭祖之时,则执而维挚之,以驯其始生之气。
  一路东行,伏羲在一个名唤作喝谷的地方遇见了一个部落,他们自称是嵎夷。由于语言不通,在伏羲一行人听来,他们的首领土完整,一位女首领称为“寓氏公主”。孔安国传曰:“宅,居也,东表之地称喝夷。喝,明也,日出于谷而天下明,故称喝谷。喝谷、山禺夷,一也。在嵎夷部落,伏羲发现了一种与马的长像有些相似的小动物在这个部浇中,人们普遍养殖着这种动物。这就是“蚕”。《荀子·成相篇》云:“此夫身女好而头马首者软,屡化而不寿者软,善壮而拙老者软,有父母而无北牡者软,冬伏而夏游,食桑而吐兹,前乱而后治,夏生而恶暑,喜湿而恶雨。蛹以为母,蛾以为父,三俯三起,事乃大已,夫是之谓蚕理。

  伏羲看着人们用这种蚕所吐出的丝织成的粗布麻衣,非常感兴趣,于是让自己和从行的人都学会了简单的技艺,在回大伏羲部落后便命在部落中仿行起来。
  再往东来,一座大山赫然眼前。我们将在中国的历史中第一次提起“泰山”!
  日期:2017-11-26 22:55:56
  十一、三天三镇

  望着眼前这座高耸入云的高山,伏羲思潮澎湃。在这座云雾缭绕的山中是否真的有仙人居住其上?这山上会有些什么?这座仙云缭绕的山会给大伏羲氏部族带来什么?阵阵的海风吹来,伏羲不禁打了个机灵。伏羲命大队人马在山脚下驻扎下来。伏羲思考了数日,决定带上天齐建木和龟甲上山而去。
  闻知自己的丈夫将要登上一座高耸入云,之前却不曾有人登过的高山,凤灵希风急火急地赶到了泰山脚下。她想阴止丈夫去冒这个险,而最终,却被伏羲说服与伏羲一起准备登山。于是准备跟随伏羲上山的人们无不在做着准备......
  一俟太阳出山,伏羲便带着齐天建木和龟甲,率领着人马开上了泰山。众人来到了半山腰,伏羲把妻子和众人留在山腰接应,开始独自向山上攀登而去。来到山顶,伏羲凭高远望,不远处便是茫茫的大海,天空似是在极远处降下,与海水接成了一线。泰山的山顶并没有伏羲心中所想的仙人,却几乎有些空空荡荡。夜晚,伏羲望着天空的星辰,依然拿着龟甲在比对着,他发现龟背甲骨中五环八,背甲十三,腹甲九,裙边甲二十四,背圆,腹方,四足撑天地,遂明大道。在伏羲的眼中,这块天穹就是就是他手中的这块龟甲。而按龟甲上的纹理,伏羲将天穹划分成了这龟甲上纹理所划出的界限。于是伏羲对于天地运行的理解更加深厚了。

  第二天日出的时候,空气随着太阳的上升而有些蒸腾。在伏羲的眼中竟然出现了三个仙人,似乎在向他招手,而在远处的海上与空中,也出现了房屋。伏羲明白了,这应该是天上宫阙吧。
  我们知道,伏羲在泰山上所看到了,应该就是因为日出时阳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海市蜃楼的现象。

  在神话传说故事《伏羲攀天梯》中,有这样的一段故事:
  他像被停在了一个走廊上,半晌,他才睁开眼睛,定睛一看,原来他站在一个在地上从来没有看见过的美丽花园里,这里没有一个人,但有很多漂亮的亭楼台阁,水池里的水清澈得一眼见底,水面上环绕着一道道金色的光环,很多像鹏一样的巨大的鸟类在水面上追逐、嬉戏。这时候他感觉身心清爽多了,眼睛也能看得很远,他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有了很多从来没有过的想法。就在这时候,从远处一个阁楼里走出来几个说笑着的长发飘飘的老翁,伏羲赶紧走上前去,向老翁询问这是什么地方。

  看了看他,说:“你这小子还真行,能爬上天来。看来那青脸雷公说得倒还不假。”老翁说话的时候用手拍了拍他的肩膀。
  “这里是玉皇大帝的后花园,这花园里的树呀、花呀、草呀都是玉皇大帝派人从昆仑山上移栽过来的充满仙气的灵物。那水池里的鹏鸟是飞往北冥去中途到天上的仙池来戏玩的神鹅。你小子能上得来,将来一定有大造化!”另一个神态极为慈善的老翁一边补充说一边用手摸了摸他的脑袋。
  第三个老翁往他面前一站,突然化成了一朵红云,在他面前飘来飘去;然后那朵云又化成一股清气,钻入了他的七窍,最后从他的七窍中蹦出来,又还原成了先前那个老翁,站在那里对着他傻乎乎地笑。

  伏羲觉得自己灵性多了,同时也感到自己身上多了很多以前没有的能量。这时候他看到平时在地上看到的太阳其实像只发光的金鸟,全身长满了透明的翅膀,从他的身边飞过,那只巨大的发光的金鸟久久地吸引住了他的视线……后来,他突然记起了还在树上等他的妹妹,他连忙向三个老翁告别,转身就往回走。这一走他可糊涂了:这里到处是亭台楼阁,当初上来的那棵树在哪儿呢?
  正在他为难的时候,一只黑青色的大鹏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他心念一动,立即跃上鹏背,那鹏载着他飞驰起来。
  在查阅了《地理志》和看了《地理中国》的相关介绍后,我们认为伏羲在海市蜃楼中看到的那只大鸟应是有的,就是从古往今都存在中国沿海以及南部的蛇雕。而伏羲在山上十分可能地有一只经他自己或都部落族中驯化的蛇雕。伏羲下山后的这一番说,于是氏族部落更加将伏羲神话了。
  从泰山上下来,伏羲顺道带着人马查看了葛天氏部落的情况。葛天氏初民自雍州(玄鸟大雷音氏所生之地)而游牧定居,植五谷,谨勤于伏羲所立的测天道(天常)之法,因此达到并完成伏羲帝所规定的测天道力度的要求,敬授民时,不误农耕稼穑,取得万象更新政绩,类万物之情,通神明之德。
  易辞:“生存有常,生存有序,生存有道。”“同人于野。和兑吉。”
  在原始社会,妇女们长年累月地从事采集,通过不断地观察、摸索,她们发现种子落地后能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生产出更多的植物。这些种籽主要有稷、粟、黍、油菜籽。经过长时间试种,人们逐渐学会了栽培作物。伏羲总结他们的经验,培育和推广稷、粟、黍等农作物的种植。
  在原始的自然条件下,采用简陋的石器、棍棒等生产工具,从事简单农事活动的农业。使用石器工具从事简单活动的农业。传说伏羲氏“茹毛饮血,结网罟,以畋以渔”,“教民养六畜,以充牺牲”。由采集、狩猎逐步过渡而来的一种近似自然状态的农业,属世界农业发展的最初阶段。其特征是使用简陋的石制工具,采用粗放的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耕作技术。这种耕作技术在近代一些民族中仍然保留下来。中国长江流域地区在唐宋以前的很长历史时期里也都保留了这种耕作方式,称为“佘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