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历史看大清-一个票友眼中的中国史》
第47节

作者: 历史票友_康永聪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11-22 22:37:11
  (105)【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卷】
  顽抗
  尽管费英东有万夫不当之勇,尽管八旗军已攻破城池,但金台石仍然没有投降,退守自家台楼,继续抵抗。
  得知这一消息,有一个人特意从西城前线快马飞奔到东城。

  前面我们说过,努尔哈赤的那个临终前想见母亲没见成的爱妃,孟古哲哲,就来自叶赫。她有个好儿子,名叫皇太极。当然,她还有个亲哥哥,名叫金台石。
  金台石是皇太极的亲舅舅。
  亲舅舅大难临头,做侄子的怎么也得过来说和。
  见到皇太极,金台石倒也和善许多,说:“其实也能投降,关键你得给我条生路,如果不能,那我还不如死在家里。”
  皇太极做不了主,只好实话实说:“生杀大权不在我,在父汗。”
  不过,皇太极倒真心想救他舅,跑去向“父汗”求情说:“看在母亲的份上,饶舅舅不死。”。

  努尔哈赤心想:不看你母亲还好,想起她最后绝望的眼神,更不能轻饶他们。
  于是,不同意,非杀不可。
  更何况,面对据不投降的敌人,努尔哈赤早已失去耐心,命令士兵拆楼。
  楼拆到一半,金石台的老婆和儿子,下楼投降。
  楼上的金台石也自知难逃此劫,对皇太极喊道:“念在你母亲的份上,我这些儿孙就拜托你了。”
  说完,点火自焚。

  当然,最后自杀未遂,被抓,之后努尔哈赤仍然杀了他。
  金台石就这样完了,但故事没完。
  传说中,除了让皇太极照顾子孙,金台石还说了一句话:哪怕只剩一个(女)人,灭建州者必是叶赫。
  很多人都觉得,这句话不过是后人的附会之词,根本不存在。

  至于到底说没说,只有当事人知道,我们不做讨论。
  有意思的是,最终大清被一个女人拖入了死亡深渊,她就是著名的慈禧太后,又称“老佛爷”,这个恐怕连不读清史的人都知道。不过,不知大家是否注意了她的姓氏,其实真的是叶赫那拉。
  看来因果循环,或者干脆说报应,这种事似乎真的存在。
  如果努尔哈赤在天有灵,知道后面发生的事,会不会后悔当初做的那么绝。

  难怪有句话说,可做可不做的坏事,尽量不做。
  东城失陷,西城人心惶惶。
  慌乱之中,有人开城投降。
  八旗军长驱直入,包围布扬古的住所。

  代善喊话:投降不杀!
  布扬古回答倒也干脆:不信!
  代善命人倒一碗酒,自己喝一半,让人将另一半送给布扬古,表示发誓不杀。
  布扬古投降。
  不过可惜,代善忘了(或者根本故意),这事他也做不了主。
  真正能做主的人,跟叶赫积怨太深。

  如果能放过布扬古,为何不能放过金台石?所以,布扬古注定必死。
  可是话已说下,自己的亲儿子,又是大贝勒,多少还得顾及一点孩子的威信。
  于是,努尔哈赤随后找了个借口(跪拜不够恭敬),将他杀了。
  这不一样吗?
  不一样。
  投降不杀,确实没杀。不过,现在你犯了大不敬之罪,我要杀你。
  这是两码事。
  日期:2018-11-25 22:44:21
  (106)【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卷】
  第二件事,会盟喀尔喀蒙古

  前文说,铁岭之战,努尔哈赤顺便俘虏了介赛等人。
  对于蒙古的态度,跟叶赫不一样,努尔哈赤不仅接受了投降,而且还释放了他们。
  一方面,他把蒙古也看做近亲,用他自己的话说,“蒙古与建州,虽语言各异,但衣着风俗无不相同,兄弟之国也”。另一方面,也是最关键的,他十分清楚,蒙古诸部不可能海西女真那样轻易被灭掉。
  看来,有时候投降也需要资本。

  所以说,释放介赛,努尔哈赤也有自己的小算盘—拉拢蒙古兄弟。
  事实上,这些年来,他也没有放弃这样的打算。
  功夫不负有心人。
  同年,十一月,喀尔喀五部主动提出,希望与努尔哈赤会盟,共同对抗大明。
  少了个敌人,多了个朋友。

  多个朋友,多条路。对于这句话,将来皇太极体会更深刻,因为真的多了条路。
  常言道,有得必有失。
  这一回,损失似乎有点太大。
  当然,并非跟蒙古结盟造成的,努尔哈赤也没有办法,属于不可抗力。
  天命五年(公元1620年),明万历四十八年,三月。正当努尔哈赤踌躇满志,准备扩大联合统一战线之时,他最亲密的战友之一,费英东同志,不幸去世,享年五十七岁。

  据说费英东走的那天,雷雨交加,还伴有冰雹。
  上天也哭泣了,还流下“坚实”的泪水。
  努尔哈赤失声痛哭,那种痛楚发自肺腑。从费英东身上,他应该也看到了自己:从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到如今两鬓斑白,征战一生,难免也要走到终点。
  所以,他有时甚至会跟身边的人说:“我也差不多要走了(吾亦不久矣)”。
  对费英东的感情,是真挚的。除了参加葬礼,努尔哈赤还亲自为其守灵,直到三更。在众人的一再劝说下,他才回去休息。
  当初你追随我不离不弃,如今我送你最后一程。
  后来,穆尔哈齐(同父异母弟)去世,努尔哈赤也去祭奠,本来倒也不怎么太伤心。结果,回来的时候,碰巧路过费英东的墓,他又大哭一场。
  不是兄弟,胜似兄弟,足见感情之深。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