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唐朝讲给你听——历史就是一本正经的八卦》
第49节

作者: 皮唐先生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但纯臣就是纯臣,即便叛贼李密该死,那也毕竟是他原先的主公。哭完之后,李勣没有忘记一件事情—为故主收尸下葬。这在当时要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甚至可能招来灾祸,但他仍然义无反顾的向朝廷上了一封奏疏,提出了这个请求。李密生前最不放心的人,却是对他最忠心的人。如果李密泉下有知,不知该作何感想。

  幸运的是,李渊爱惜李勣的忠义,痛快批准了他的请求。
  于是李勣全军缟素,以君臣的礼节为李密发丧,把他葬在了黎阳山南。李密生前很得军心,发丧之时,全体将士都齐声痛哭,许多人甚至哭到怄血。
  一代英雄不是死于沙场,而是以这样悲凉的结局退出了历史舞台,实在让人不忍卒读。许多后人以为,如果李密失败的时候,能去黎阳与李勣汇合,或许隋唐之际的历史就真要改写了。
  然而,历史没有如果。
  日期:2017-12-31 12:04:13
  [109]

  后李密时代
  李密死后,李勣再无贰心,从此忠心耿耿为大唐镇守中原最东部的边界重镇—黎阳。他以一己之力抗击宇文化及和窦建德重兵的轮番围攻,成为了唐军在华北平原插向敌人心脏的一把尖刀利刃。
  此时的山东战场,各派势力犬牙交错,形势十分复杂。宇文化及已经穷途末路,又从魏州继续夺路东逃,龟缩到了聊城。虽然他已经苟延残喘,不值得大动干戈,但他弑君之时却占有了隋朝皇宫的很多宝物。且不说那些原装正版卤簿仪仗,以及金银珠宝,单是他手里那件价值连城,第一无二的东西就足以让人拼劲全力去打一仗—传国玉玺。对这件宝物,各路义军无不看着眼红,唐朝和附近的窦建德也不例外,他们都想把宇文化及灭掉,接收隋帝国最后的遗产。

  幸运的是,唐朝抢得了先机,李勣的顶头上司—山东安抚大使李神通已经先和宇文化及交手了,并且包围了聊城,眼看已经胜券在握。
  内外交困之下,宇文化及请求投降。
  但出人意料的是,李神通一口拒绝了。
  “不行!我们大军征战在外,图的就是杀掉敌人抢他们的财物。如果他们投降了,我还有什么理由去抢东西?抢不了东西我又拿什么来犒赏将士?不许投降!坚决不许”
  副手崔干被李神通这神奇的脑回路和与众不同的逻辑惊呆了,他又惊又气的反驳道:
  “可是,窦建德的大军也快来了,如果我们不快点平定宇文化及,到时候腹背受敌该怎么办?您身为主帅,怎么能贪图财物,不顾全局呢!”
  李神通被惹恼了,大发雷霆,把崔干关进了牢里。身为一个主帅,连这点意见都听不进去,神通大使实在是太任性了。
  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李神通也曾经差点打下聊城。
  可是,那天首先登上城墙的,却是他平时特别不待见的一个将领赵君德。私心自用的李神通生怕人家抢了头功,在大好形势之下,竟然非常及时的鸣金收兵。赵君德,给我回来吧。
  战场之上,军令如山,纵使赵君德明白是李神通搞的鬼,气的怒发冲冠,一百个不愿意,他也只能从城墙上下来,然后大骂着返回了军营。
  李神通真是名为神通,实则狗屁不通。
  不久之后,窦建德果然大举而来,不仅打下了聊城,还把宇文化及和一帮弑君同伙一锅端了,统统处斩。宇文家族的成员,只有弟弟宇文士及因为没在场躲过了一劫。后来,他投靠了唐朝,成为李世民十分倚重的大臣。
  而此时的李神通则不得不退兵到黎阳,去找李勣帮忙。但是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有了李神通骑在头上居中指挥,神机妙算的李勣都不顶用了,黎阳也很快被窦建德打下。
  李神通、李渊的妹妹同安公主、魏征,还有李勣的父亲徐盖都被窦建德俘获,而为了保住父亲的命,李勣也在万不得已之下违心的投降了窦建德。
  好在窦建德此人做事比较仁义,对李勣比较信任,也没有虐待战俘行为,对李神通等人仍然好吃好喝供着,礼遇有加,唐军才不至于败得太难看。
  日期:2017-12-31 20:33:58
  [110]
  李轨
  山东战场的大好形势就这样葬送了,但客观来说,这不是唐朝的战略重心,输了也不至于影响全局。而且,李渊对山东的形势既不甚了解,也鞭长莫及,因此对李神通等人倒也没有太怪罪。
  总体来看,唐朝现在的形势还算差强人意,薛仁杲死后西边的敌人灭了,李密死后东边最强的敌人也完了。至少李渊的两翼算是安全了。
  不过,在他的十点方向,还有一支有待发展的李姓队伍—李轨。
  李轨此时的身份是凉国皇帝,地盘在凉州,他称帝也有些日子了。
  虽然李渊和李轨除了都姓李以外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交情以及共同爱好,但是由于那个他们都很讨厌的邻居薛举,俩人曾非常肉麻的论起了兄弟。
  那一天,李轨收到了李渊哥哥的亲切问候(李渊在信中称呼他为“从弟”),一股暖流涌上他的心头,继而又逆流而上到了脑部,就是俗话说的脑子进了水。

  李轨这个人经不住客套,属于那种别人敬他一尺他就敬人一丈,别人给他敬个礼他就想给人磕个头的那种人。李渊叫他弟弟,他就过意不去了,居然在冲动之下纳表称了臣,还把自己的亲弟弟送去长安当了官,旗帜鲜明的表示了归顺。
  李渊很高兴。能不高兴吗?白捡的便宜傻子才不占。
  不过,得到这突如其来的好消息,李渊心里也觉得有点不踏实。
  天上掉的馅儿饼要立刻收好,煮熟的鸭子也不能让它飞了。为了防止李轨反悔,他立即下了诏令,封李轨为凉王、凉州总管,还赏赐了一套唐朝廷的豪华公车和当时流行的宫廷乐器装备(羽葆鼓吹),以非常隆重的礼节送到了李轨的家门口。
  但事实证明,冲动之下做出的决定往往狗屁不是,任职通知收到以后,李轨果然犯了嘀咕:
  “我这个哥哥确实厉害,连京师长安都占了,但我本来也是皇帝呀,现在降级成了王,是不是有点吃亏了呢?”
  主人一嘀咕,下属自然会投其所好,一个叫曹珍的谋士乘机劝说道:
  “他在东来你在西(唐国自据关中,大凉自处河右),他是皇帝你也是皇帝,一个皇帝怎么当另一个皇帝的官儿呢?如果你觉得李渊有前途,将来能一统天下,不得不以小事大,那我们可以效法萧梁故事呀(萧詧争夺南梁帝位失败后逃到江陵,他和后继者向西魏、北周称臣,但同时却一直保留着帝号)。”

  “嗯,言之有理。”
  但出尔反尔毕竟也不太像话。
  思来想去,李轨找到了一个两相兼顾的好办法。他耍了一个小聪明。收到礼物之后,按例是要回信表示感谢的。于是,在给李渊的回信中,他说了一大堆肉麻的话之后,亮出了自己的底牌,也是拒绝的底牌。
  信中落款写的是—从弟大凉皇帝。
  李渊气的把信扔到了地上。

  “都归顺我的人了,居然还敢自称皇帝!好你个李轨,这分明是在把我当猴耍!”
  但是生气归生气,李渊发现自己对这个人居然一点办法都没有。李轨的老巢凉国地处河西,距长安有几千里之遥,他们南边有吐谷浑,北边有突厥,互相之间都打的火热,邻居之间经常能相互照应。如果兴师远征,后勤补给不济,很可能劳而无功,一无所获。
  眼看李渊只能望洋兴叹了。
  朝堂之上,一个人突然说了一句话。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