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唐朝讲给你听——历史就是一本正经的八卦》
第42节

作者: 皮唐先生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12-27 11:59:49
  [97]
  不久之后,王世充挑选了二万多精锐、两千匹马,抵达了偃师,他驻扎在通济渠南边,在水面上搭设了三座桥梁,等待着李密的到来。李密也留下王伯当驻守金墉城,自己亲率主力赶到偃师,背靠邙山,与王世充开始了对峙。
  对李密和王世充来说,这是一场将会决定他们各自命运的战争。很多人当然都希望李密赢,也相信李密会赢。
  但李密能否不负众望呢?
  要按以前的形势来看,李密肯定是胜券在握的,但从最近发生了许多事情来看,这个问题还真有点悬。自从打败宇文化及以后,瓦岗军就已经元气大伤了,马匹死伤近半,将士也很疲劳。虽然新加入了不少隋军的降兵降将,但这些人毕竟没有经过血与火的考验,在关键时刻是算不得数的。
  裴仁基是最先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人,因此在战前的军事会议上,他提出了一个高明的策略。

  “如果王世充和我们决战,必定会倾巢而出,那么东都就会空虚。所以,我们不如挑选三万精兵,悄悄向西进逼东都。等王世充回军,我军就按兵不动。等王世充离开,我军就再逼东都。如此一来,不把他打死也能让他跑死,最后我们一定会不战而胜。”
  对裴仁基的建议,李密起初也甚为同意,而且在他的基础上提出了更稳妥的策略。不要主动出击,不要没事找事,只要坚壁不出,扼守城池,挫败王世充的锐气,隋军就可不战自溃。(我但乘城固守,蓄力以待之;彼欲斗不得,求走无路,不过十日,世充之头可致麾下。)
  但是,单雄信等人的观点却刚好与他们相反,而且赞同单雄信观点的还占了多数,这帮好战分子言辞激烈的反驳说。
  “王世充的兵力不多,又屡战屡败,怎么是我们的对手呢?兵法说的很清楚—倍则战。何况我们还不止他的一倍呢!现在很多新归附的隋军将领都渴望报效立功,我们怎么可以打击人家的士气?这仗一定要早打、大打、主动打。”
  两拨人的意见产生了尖锐的对立,但主战派人多势众,势单力薄的裴仁基根本无法说服他们。李密见此情景,也不再作声。
  这时,一个中年人站起来支持裴仁基的意见。
  有脾气的中年人
  这个人年轻时读了很多书,非常熟悉纵横之说,他投奔瓦岗军有段时间了,也凭着自己渊博的学识献过不少奇谋秘策,但不知为何却一直未被采用。不过非常有趣的一点是,这人年轻时还做过道士,从这点上看,他可算得上是瓦岗寨里正牌的牛鼻子老道。
  他一脸严肃的站起来,大声向众人说道:

  “魏公虽然屡次得胜,但是精兵骁将伤亡很多,战士也很疲劳,眼下是很难再打大仗了。我们不如深挖壕沟,加高壁垒,不出十天半个月王世充就会退兵,那时再追击他,无往不胜。”
  中年人说完了,他说的十分认真,或许还想等着大家的赞同。但一直没有说话的长史郑颋(tǐng)却笑出了声,或许他是在想,一个出过家的道士也敢来谈兵论战吗?大笑之后,他轻蔑的丢过去一句话。
  “嗨,这不都是老生常谈嘛。”(此老生之常谈耳)
  最终,禁不住附和单雄信这边的人多(欲战者什七八),李密也渐渐动摇了。裴仁基苦争不得,只能击地而叹“公必悔之!”
  而这个中年人也表现的很有个性,面对郑颋的嘲笑,他一点也没有顾忌这个官职地位比自己高得多的人的想法,当场发飙,拂袖摔门而去,并丢下了一句冲劲儿十足的回话。
  “老生常谈?这尼玛是奇策!”
  对这个中年人的无礼举动,郑颋可能会感到很不爽,但如果他知道这个人以后连皇帝的面子都不肯给,甚至敢于在朝堂之上和群臣的众目睽睽之下让皇帝下不来台,他想必就一定会释然了。
  因为这个中年人的名字,叫做魏征。
  作为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名臣,魏征的意见不能不说很有分量,但对身不由己的李密来说,这些规劝都已经无济于事了。因为赞成主动出击的人多,少数要服从多数。
  他最终听从了单雄信的意见。

  日期:2017-12-27 12:01:36
  [98]
  周公之梦
  王世充也在紧锣密鼓的搞战争动员。
  为了让士兵死心塌地的出战,他耍出了一套鬼把戏。之所以说是鬼把戏,是因为他确实是在装神弄鬼。
  王世充故作神秘的跟将士们说了一件事,军官张永通梦到了周公。周公在梦中降下了启示,要他转告王世充,务必要带兵去攻打李密。而且周公还说了,谁不去打谁就会得疫病死掉。
  梦完之后,王世充大张旗鼓、装模作样的建了一座祭祀周公的祠堂,进行了愈发逼真的表演。
  我们知道周公就是周公旦,他不光会解梦(对周公来说,这只是一项雕虫小技),还是周朝最有名的大臣,是被后人评价为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的人,连大圣人孔子都把他视为偶像,他的话谁敢怀疑?他的旨意谁又敢违背呢?
  当然了,这种把戏如果用来骗李密这样高智商的人,当然是不好使的,但我们不能否认,用来骗那些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士兵们,还是很好用的。而且江淮一带的风气也比较特殊,这里的人本来就喜欢敬奉鬼神,习惯搞封建迷信活动。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