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历史看大清-一个票友眼中的中国史》
第38节

作者: 历史票友_康永聪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10-26 22:39:54
  (87)【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卷】
  增援抚顺的部队,加在一起,有一万多人。不过,这已经是抚顺失陷几天以后的事。
  努尔哈赤比较有自知之明,以他目前的实力,虽然攻下抚顺城比较容易,但想要守住,几乎不可能。而且对他来说,并没有守城的必要,他需要的,仅仅是物资。于是,他只剩下一种选择,洗劫一空。
  按史书上的说法,叫“尽毁其城”。

  过去人们常说“文人误国”,其实有点道理。读书人经常不通时务,因为他们所看到的,写在纸上的言语,往往言辞简略。殊不知,轻描淡写的几个字,背后有多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毁掉大城数座,小堡、村庄不计,粗略统计,俘获人畜共三十余万。后来据说努尔哈赤把这些人“编为千户”,那么按一户十人已经不少,满打满算,人口不会超过一万。事实上,掠夺的主要是牲畜。
  努尔哈赤已经准备好打包回家,却发现“尾随而来”的张成胤部。
  这时候赶来“送行”,肯定没安什么好心。对于领头的张成胤,努尔哈赤也多少有些了解,知道他行伍出身,武艺高强。可见,努尔哈赤在“知己知彼”这方面做得还算不错。
  不仅如此,从张成胤的行动来看,努尔哈赤觉得此人也深通谋略:他没有在自己攻陷抚顺的第一时间增援,这叫避其锋芒;现在满载而归,他却来追击,这叫趁我队伍冗余,打个措手不及。
  当然,这都是误会!如果李维翰自己手里有兵,估计早就来了。
  不过,张成胤确实也有一套,本为进攻而来,却摆出防守架势。他将队伍一分为三,据险而守,挖掘战壕,陈列火器。因为明知不是女真的对手,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见此情形,努尔哈赤更加重视对手。
  虽然他谨小慎微,但也没能避免遭受打击。
  为了甩掉尾巴,他率先发起攻击。正当八旗军奋勇冲杀,忽然间,“轰隆隆”一阵巨响。只见前面的骑兵人仰马翻,血肉横飞。原来,努尔哈赤碰上了他之前只有耳闻,并未真正见过的武器,火炮。
  明朝的火炮主要依靠进口,后来也有自主研发,但统称为“红夷大炮”,大概因为最初从荷兰人手里购买的缘故。
  当时中原人,把除了自己以外的地区统称为“夷”。荷兰相对来说,更是外国,所以自然也是“夷”,而且荷兰人又以红头发、红胡子居多,所以叫做“红夷”。因此,他们做的炮就叫红夷大炮。
  火药是中国人发明的,这个应该没有争议,但当初发明它,主要是为了炼丹。估计实验过程中,有不少人飞升成仙了。
  后来,我们也制造了自己的火器,只不过,因为种种原因,没能推广开。而且事实证明,火炮还是进口的好。进口的火炮有一个显著的优点,不容易炸膛,而且威力巨大。
  此时的努尔哈赤,一定深有体会。
  八旗的骑兵比努尔哈赤见识更少,根本不知道碰到了什么东西。许多人吓得魂飞魄散,掉头就跑,竟然造成了踩踏事件。
  没有办法,努尔哈赤只好下令收兵。
  日期:2018-10-29 13:39:59
  (88)【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卷】
  返回大营,努尔哈赤紧急召集各大贝勒、满汉将领开战情分析会。
  努尔哈赤先发言,说,各位有何建议?
  众将大概都被大炮打蒙了,不敢说话。
  努尔哈赤环顾四周,看到人群深处站着的范文程,问道:可知道火炮有何弱点?
  范文程连忙上前,答道:有,据臣所知,火炮每次发射完毕,都需要重新装弹药,比较麻烦,因此,两次开炮间隔较长。我军以骑兵为主,行动迅速。可以先引诱对方开炮,然后趁换药间隙,派一支精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杀过去。
  努尔哈赤满意地点点头,又再次看了看众人。
  此时,皇太极站出来,说,阿玛,儿愿为先锋。
  见到“四贝勒”自告奋勇,其他的贝勒、将领也跟着出来,纷纷表示愿意带头出战。
  气氛稍显缓和,众将开始对于战况议论起来。
  短暂思索之后,努尔哈赤挥手示意范文程到身边,低声对他说:其实火炮还有个弱点,覆盖范围不够,对不对?

  范文程想了想,点了点头,说:汗王英明。
  以上对话,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绝不可能。
  写历史作品,大原则是尊重史实,但小的细节有时候也可以靠想象。
  比如司马迁在《史记》里面写到,刘邦看到秦始皇的车队,说了一句:“大丈夫当如是。”而同样的事情发生在项羽身上,他却说:“彼可取而代之。”
  这两句话到底说没说,恐怕只有当事人才知道,反正司马迁不可能知道。不过,他凭想象写了出来,而且并非胡乱写,充分考虑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刘邦当时四十多岁,市井之徒,表现出对始皇帝的仰慕之情,实属正常;项羽不同,二十出头,年轻气盛,贵族出身,看秦始皇也没什么了不起,当然觉得可以取而代之。
  虽然出自想象,但让人觉得恰到好处,反而成了经典。
  范文程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为大金出谋划策,并没有详细记载。我暂且也靠想象让他稍偶尔一小脸儿,免得以后突然出场,显得突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