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读道德经》
第15节

作者: hz_lj9999
收藏本书TXT下载
  评论:这是一篇成为圣人的方法论。用水桶理论来说,阴和阳都是我们需要的,大道就是两块木板都要一样长,这样盛水量最大。
  官长,就是某一方面特别突出的,这样的人,可以作为部门经理,圣人和官长,就是总经理和部门经理,公司的总经理,一定要是能比较全面考虑问题的人。
  再复习一篇道篇一: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徼。
  考虑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无欲,公正;但行动不可避免的涉及了利益,因此,平衡好各种利益,让万物健康成长的,就是圣人了。

  怎样成为圣人呢?道篇第八,居众人之所恶,水善七德;道篇第十,个人修炼;道篇第十五,如何处理事情,荣辱,胸怀等因素;道篇十六,内圣外王之道;道篇二十三,圣人执一的道理;最后再到本篇,再讲圣人执一。
  大制不割。就是圣人执一,引申开来,就是一个完整的利国利民的制度,不能只考虑一个方面,你要把阴阳变化的各种可能性都予以考虑,并给予一一规定,这样整体的制度才可以称的上是大。
  什么是大呢?参考道篇二十五,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大制就是符合道的理念的制度。
  日期:2018-04-20 12:28:23
  道篇二十九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夫物或行或随,或热(上日下火)或吹,或强或(左石右坐),或陪或堕。是以圣人去甚、去大、去奢。
  注释:
  为:强而行之,不自然。(左石右坐):破碎的石头。

  (上日下火):热。 吹:(北风)寒冷。 陪:同培,增加,助益。
  堕:毁坏,堕落。
  甚,大,奢:各种极端的东西,不合理的因素,不稳定的因素。
  译文:想取得天下,却靠强行的手段,我看他是不会达到目的的。这个天下,是神器,(谁都想得到它),不是强行的手段能够(奏效的)。(不自然而然),强行而上,那一定会失败的。(不靠自然的手段),而一定(强行)要把它握在自己手里,那么,就会失去它。万物有的前行,有的后面跟随,有的热,有的冷,有的坚强,有的起到助益的作用,有的起到毁坏的作用。因此,圣人(只是顺应自然)除去各种过分和极端的东西。

  评论:这是一篇讲取天下和管理天下的战略手段的文字。
  取天下,靠的是自然而然的手段,为者败之,指的是不要拔苗助长。这里老子说的不是无为取天下的意思,什么都不干,就能取天下是不可能的,而是用大家都不察觉的手段,自然而然,到了那个阶段,就推动那个阶段该做的事,不燥进,也不保守。
  关于这一点,大家可以把郑庄克段于鄢反复读几遍,这个最经典的案例。郑庄公放任自己的弟弟胡作非为,暗地里却严格监控,大搞情报战和用间。最后顺利的铲除了自己的弟弟段。这个过程,表面上看是自自然然,无为而治,其实不然,背后的手段很多。
  这一点,国际资本集团擅长的金融战,大概都是这样的。
  管理天下呢,则用均势的战略。不讲战略,老子说了,那一定是执者失之。

  所以,管理天下的时候,一定要铲除那些不稳定的因素,比如甚(走极端的意识形态),大(过于强大的内部利益集团),奢(内部奢靡的生活作风,过于消耗民力)等等,使得天下出于守中的状态。
  总之,圣人道法自然,执一,守中,那么天下没有治理不好的。
  日期:2018-04-20 16:48:07
  道篇三十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于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居,楚棘生之。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强焉。果而毋骄,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毋得已。居是,谓果而不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蚤已。
  注释:

  还:回击。楚,牡荆。棘,酸枣。果:成果。蚤:通早。伐:同阀,功劳,功业。
  注: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道是化生万物,就如母亲对待自己的孩子,不喜欢征伐。
  译文:用道来辅佐国君,不依靠武力逞强于天下。(征伐别国,即使别国当时屈服了),也容易遭到(别国日后强大后的)回击。军队驻扎过的地方,(因为战争而人口减少,田地荒芜),荆棘丛生。善于用兵的,只要取得预想的成果就可以了,不要以武力逞强(,不知道收敛)。取得预想的成果后不要骄傲,不要自视过高,不要夸耀自己的功劳,取得预想的成果不过是情势所迫,不的不这么做。

  符合上面的情况的,可以认为(战争)取得成功,而不是以武力逞强于天下。(因为战争)导致万物还在壮盛的时候而过早衰老,这种情况不符合道的要求。不合乎于道,国家就会早亡。
  评论:自古知兵非好战,老子的思想不是墨子的非攻,而是保持适当的程度,做到不以武力逞强。老子说的一点很对的,动用武力,其事好还。
  看看一战,二战的历史,我们就知道,老子没有虚言。
  孙子说: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兵家和道家的思想总是很接近。
  日期:2018-04-20 20:59:13
  道篇三十一
  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銛袭为上,勿美也。若美之,是乐杀人也。夫乐杀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是以吉事上左,丧事上右。是以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居之也。杀人众,以悲哀立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注释:
  或;有的人。君子:德行兼备的人。銛;锋利。袭;刺入。 吉事:古代祭祀,冠笄,婚姻等事。立:确立。
  译文:兵器,是不祥之物,众人之中有的人很厌恶它。(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志向)
  所以有理想有目标的人不据有这个东西。君子平时安居以左为贵,(武将)用兵作战就以右为贵了。所以兵器不是君子所使用的东西。兵器是不祥之物,君子迫不得已才使用它。兵器以锋利便于刺杀为上品,(即使是上品)但是不要赞美它。如果君子赞美它,就是喜好杀人。喜好杀人,是不可能得志于天下的。

  因此,吉庆的事以左边为上,丧事以右边为上。所以,(战时)偏将军位于左边,上将军位于右边。这是说按丧礼来看待战事了。(战争时)杀人众多,(不应高兴),确立(君子的心情)是悲哀的。打了胜战,对待(己方和敌方的死者)要按丧礼的礼节来处理。
  评论: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这个是一样的道理。
  这里说了文武分野之道。文官以左为贵,武官以右为贵。
  还谈了古代战争的合乎道的做法:不以杀人为乐。杀人就相当于本国办丧礼,楼主觉得,如果古代战争如老子所言,那么战争也是非常讲人权的,也是非常文明的。
  道篇三十和道篇三十一是不多的讲了几个战争原则的篇章。道篇三十主要从国家角度而言,道篇三十一主要从君子角度而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