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唐朝讲给你听——历史就是一本正经的八卦》
第24节

作者: 皮唐先生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12-15 21:14:00
  将士们得知突厥人退兵的消息以后,纷纷前来祝贺。
  李渊只是面色平静的说了一句话。
  “我知道了。”

  李渊的平静并不是装出来的,因为他此时的心情真的一点都不平静,而是后怕。他怎么能不怕呢?虽然他空城计使得巧,使得妙,但万一突厥人真的愣头愣脑进来了呢,他自信有力量可以抵御吗?恐怕是很难的。即使乐观一点看,李渊利用炉火纯青的军事才能击退了这支冒失的突厥军。这也不过是突厥的一支小股部队。如果哪天突厥的主力大军出动了,凭他现有的力量难道能和人家抗衡?恐怕是不能的。

  事实上,这一次有惊无险的来犯已经给他敲响了警钟。那就是,在突厥人的卧榻之侧是很难酣睡的。
  这么多日子以来,李渊一直憋着劲起兵,没成想背后却有这样的强敌环伺。哪天一旦起兵南下,太原兵力空虚,很可能就被他们偷袭。一想起这个,李渊禁不住汗毛倒竖。
  刘文静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反复思考之后,向李渊提出了一个重大建议—和突厥结盟。
  李渊同意了。
  如果更直白一点说,这个结盟其实就是变向称臣。虽然古代很多史书上出于为尊者讳的情面没有直说,但这件事的确是许多学者都有的定论。
  真没想到.浓眉大眼的李渊也“叛变”了,很多读者看到这里可能一时还很难接受。
  但是说实在的,我们没必要因此苛责李渊。在当时北方那种恶劣的环境下,突厥人根本就是一道绕不过的坎儿,如果想干成点大事,不抱他们的大腿是不可能的。而且我们都懂得,同样是对敌妥协,蒋介石和汪精卫这种直接成立伪政权的人是有区别的,同样是对突厥称臣,李渊和刘武周、梁师都这些直接给突厥跪下当傀儡的人也是有区别的。相对来说,他做的已经比较独立自主了,至于怎么个独立自主法,我们稍后会讲到。

  更重要的是,李渊并没有一味的对突厥人唯命是从。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他做这些事本质上只是权宜之计,将来可是要翻盘的。若干年后,他的儿子李世民将反戈一击灭掉东突厥,最终为他找回失去的尊严。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他这样做其实更类似勾践的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咦?说起来反倒是像一个正能量的故事了.
  日期:2017-12-15 21:16:28
  [56]
  这年六月,李渊给突厥人准备了大批礼物,同时写了一封措辞谦恭的亲笔信,命使者亲自给东突厥始毕可汗送了过去。他在书信的行文中用了一个字—启。只要语文不是体育老师教的都会明白,这个字有上达的意思,一般来说是给上级做汇报用的。
  不过,李渊毕竟不是那种卖身上瘾的人,他终归是堂堂的皇室贵族、太原留守,无论如何也不会打一开始就上赶着要称臣当奴才。启就启吧,让你乐呵乐呵得了,我不跟你争这些口舌之快。并且,为了拿捏好这个友好关系的尺度,李渊在信中的措辞很是花了一番心思。
  李渊在信中说,他想大举义兵,远迎隋主(杨广在江都,要把他迎接回来),重新与突厥和好。然后,李渊给始毕可汗列出了两种方案:如果突厥能派兵助他一臂之力,希望这些突厥兵不要侵扰强bao百姓。如果突厥只想和好不想派兵,那也没问题,到时候他自会把财物如数奉上。
  以上就是这封信最主要的内容。

  我们可以看出,李渊的态度确实很“友好”,他表示了希望能借用突厥兵力的想法,同时还不介意送给突厥一些珍宝钱财。但李渊也在信中明确说了,如果突厥派兵的话不可以侵扰百姓,这意思其实是借来的兵要由他全权指挥。而且,在信中他也只字未提称臣的事儿。
  不过,始毕可汗对此是不太可能同意的,作为一位手握几十万精锐骑兵的大可汗,一位和中原王朝长期打交道的老江湖,在这个王朝末年分崩离析的时候,他明白自己手中有足够的让这些中原人屈服的资本。
  看完信后,他对李渊这种模棱两可的态度很不满意。于是对大臣们说:
  “隋主(杨广)的为人我是了解的,要是把他迎接回来,一定会加害唐公而且对我们不利。如果唐公能自立为天子的话,我倒愿意派兵马去帮助他。”
  始毕可汗这话说的有点官腔,我试着给大家解释一下吧。
  迎回杨广是绝对不可以的,不管你是出于真心也好,打一个迎回主上的幌子也好,这个提法都让他很不舒服。因为只要李渊还认杨广这个主子,那就意味着他不会向突厥称臣。至于执意要让李渊当天子(称帝),也牵涉到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一旦李渊称帝,那就等于公然和杨广、隋朝决裂,也就站到了朝廷和各级官员士绅的对立面。而一旦站到了对立面,他的统治就不得不依赖突厥人的力量来维系。那么如此一来,称了帝的李渊就只能是突厥人控制下的附庸了。

  这就是始毕可汗的如意算盘。
  始毕可汗说完之后,让人把自己的意思写成了回信,命使者带了回去。
  七天之后,李渊见到了出访回来的使者和回信,他手下的将士政治素质还是差一点,见此情形都很高兴,纷纷怂恿他称帝。
  但李渊不肯同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