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唐朝讲给你听——历史就是一本正经的八卦》
第20节

作者: 皮唐先生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12-11 12:29:42
  [45]
  就在李密陷入夺取洛阳的执念无法自拔的时候,一个叫柴孝和的人为他提出了一个别具一格的建议。柴孝和此前担任过隋朝的巩县县令,不久前刚刚归顺,他的官职不高,却有着独到的战略眼光。
  他给李密的建议是—进占长安。

  进占长安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关中有天下最最优越的战略位置,这里是四塞之地,易守难攻,同时人口众多,沃野千里,根据历朝历代的经验,凡是占据长安就拿到了角逐天下的入场券,还是前排就坐的那种(秦地山川之固,秦、汉所凭以成王业者也)。
  至于如何攻占长安以及后续打算,柴孝和也拿出了一个比较具体的方案。以裴仁基部镇守回洛仓,以翟让部镇守洛口仓。由李密亲自挑选一支精兵向西发动突袭,长安定会不战而下。等长安的局面稳之后,再兵出函谷关,回师攻克东都洛阳。到那时两都尽在我手,只要传檄四方,天下即可平定。
  柴孝和一边说着一边感叹道:
  “如今英雄竞起,我实在担心别人抢在我们前头,一旦错失这个机会,我们将追悔莫及!”
  听完柴孝和的高论,李密沉重的点了点头。

  “你的意见确实不错,我也考虑很久了。但是.唉,我还是没法实行。”
  为什么没法实行呢?因为此时杨广还活着,手下兵力不可小觑,如果李密一旦离开,瓦岗军就有被隋军追击的危险。而且李密的部下基本都是关东人,大多不愿背井离乡,要是连家门口的东都洛阳都打不下来,这帮人又哪里肯跟他去长安呢?更重要的是,这帮部下的成分也很复杂,许多人都是强盗出身。如果李密一旦离开,没人管束,恐怕他们自己就先内讧了。
  柴孝和说的道理李密不是不明白,甚至早在杨玄感起义的时候,他就以此来劝说过人家。但当抉择真正落到自己头上的时候,他却明白要做到这些有多么困难。知其可为而不能为,这其中的痛苦只有他自己能够体会。
  但他却并不知道,在不久的将来,另一个姓李的英雄很快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驻长安,并将借此席卷天下,从此不再留给他任何机会。
  机遇,稍纵即逝。
  成败,只在一念之间。

  .
  日期:2017-12-11 20:58:42
  [46]
  小试牛刀
  本书的主角李渊已经很久没有出现了,这并不是我不想写他,而是他近来工作比较忙,实在没空出来见大伙。李密在关东搅得天翻地覆的时候,李渊还在山西闷头做他的朝廷命官(山西河东抚慰大使),任劳任怨给亲爱的表弟杨广打工呢。

  至于起兵造反,喔,那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那个时候天下很不太平,山西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情况比别处要好一点,但是也仍然有很多土匪流寇、散兵游勇。而且拜杨广所赐,在他的悉心“栽培”和鞭策鼓励下,这些土匪武装还不断进化,直到最后演变成了身披铠甲,装备战马,手执刀枪的大规模反政府武装,连官军遇到他们都避之不及。
  上任山西之后,李渊就遇上了好几支反政府武装。
  其中一次,反政府武装们杀到了龙门(黄河古渡口,位于山西河津),领头的名字叫毋端儿,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悍匪。他们遮天蔽日、来势汹汹,部众超过十余万。而李渊迎战的兵力不过才几千人。
  看着这点微不足道的兵力,毋端儿非常不屑一顾,他懒洋洋的打了个呵欠,打算一人一口唾沫把对方淹死。
  毋端儿很不礼貌,李渊却很热情,他用弓箭跟敌人打了一个招呼。
  一支箭飞去,最前面的人应声落马。
  紧接着第二箭,又一个人中箭毙命。毋端儿慌了。
  然后第三箭、第四箭、第五箭.
  乱军们崩溃了。
  直到战斗结束,李渊一共射出了七十余箭,并且从敌军的尸体上找到了自己射出的全部箭镞,这证明了他每一箭都没有虚发。
  此一战,李渊所部杀死了敌军一万多人,俘虏六万多人。毋端儿本人中箭身死,仅有四千多人得以逃亡。然后,他把这些尸体堆在一起筑成了京观。

  这个战果实在太过夸张,说句不好听的,后来西班牙人征服几近原始部落的印加和阿兹特克帝国,战绩也无非就这样了吧。
  其后,李渊又相继讨平了等数支起义军,不仅打出了自己的名气,也继续招降纳叛,扩充了实力(还是没忘记这个)。
  日期:2017-12-11 21:14:18
  [47]

  放虎归山
  大业十一年(616年)五月,由于多有战功,贪财好色(杨广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李渊被杨广任命为了太原留守,成为了山西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收到任命,他意气奋发的带着二儿子李世民前去上任。
  上任路上,李渊豪情万丈的对李世民说:
  “唐是咱家的封国,太原正是唐国旧地,此番为父来到这里,实乃上天的恩赐呀。”(唐固吾国,太原即其地焉。今我来斯,是为天与。)

  说完之后,父子俩都非常高兴,哼着小曲唱着歌就到了太原。
  那时候的太原并不是一个穷地方,而是隋王朝屈指可数的特大城市,其政治、经济和军事地位仅次于长安、洛阳,号称全国的第三城,搁到今天绝不亚于北京、上海之外的广州、深圳。那时候的山西也是全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户口殷实、民风彪悍、粮草充足,而且因为海拔比较高的关系,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可谓是一块天然的成就大业的圣地。
  李渊野心勃勃的到了这里,准备大干一场。
  但出乎意料的是,迎接他的并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另一支悍匪—甄翟儿。
  甄翟儿是一个见过大世面的人,他本人是河北著名起义领袖历山飞的别将,几个月前就攻打过太原城并杀死了守将,远不是毋端儿这种人可比的对手。
  但就是面对这样的敌人,李渊仍然非常轻松的,略施小计就干掉了他们。

  开战前,李渊把一些辎重放在队伍最后面,故意不加防备。同时把军队做了精心的伪装,让老弱残兵假扮成精锐去看守辎重,又让精锐骑兵假扮成弱旅,亦步亦趋的跟在队伍两边。
  战斗开始后,甄翟儿一眼看到了李渊军的辎重,立刻指挥叛军蜂拥过来抢夺,负责看守的老弱残兵当然打不过,只能苦苦支撑…支撑。眼看就要顶不住的时候,李渊一声令下,精锐骑兵突然从两翼直扑过来,手执弓箭向叛军发动了雨点般的齐射。
  叛军又一次崩溃了,战死的不可胜数,剩下的几乎全部沦为了李渊的俘虏。
  在这场战斗中,李渊展现出来的指挥艺术已纯熟到几入化境。
  自那以后,远近的叛军算是知道了他的厉害,再也不敢过来惹事了,太原一带由是“郡境无虞,年谷丰稔”。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