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历史看大清-一个票友眼中的中国史》
第10节

作者: 历史票友_康永聪
收藏本书TXT下载

  当然,他们本人可能并不觉得。
  至少,在年少时代,他们是快乐的。一起进山狩猎;一起河里捕鱼;一起跃马驰骋在辽阔的原野上。
  直到有一天,额亦都遇见努尔哈赤,据说被努尔哈赤的领袖风范所打动,他决定告别欢乐的年少时光,跟着努尔哈赤去闯荡。
  姑姑和姑父都反对。
  额亦都坚持。
  他说:“大丈夫生于世间,定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绝不能碌碌无为。”
  他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你回忆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女真的解放而斗争!’”
  第一句,是额亦都的原话,第二句,版权属于奥斯托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就这样,额亦都跟随努尔哈赤走了。这一走,忠肝义胆,患难相随再没分开。
  日期:2018-07-11 19:23:42
  (24)【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卷】
  第二个猛人,安费扬古。
  安费扬古,觉尔察氏,生于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世代居住在瑚济寨。
  在努尔哈赤起兵之初,他的父亲觉尔察·完布禄就在队伍中。期间,有一些人劝说完布禄,跟着努尔哈赤没有前途。他并没有听信所谓的“忠言”,坚定自己的选择。

  此时的安费扬古跟努尔哈赤同岁,正值年轻气盛。不过,他的行事作风比较老成,遇事善于思考,随机应变。
  他的战略思想为:平时以正为上,军中以智巧谋略。
  《孙子兵法》有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二者不谋而合。
  他不仅善于谋略,在忠诚度方面,也完全继承了父亲的基因,一心追随努尔哈赤,不离不弃,直到生命的尽头。
  另外还有三个猛人,分别是栋鄂·何和礼、瓜尔佳·费英东、佟佳·扈尔汉。此时他们还没加入努尔哈赤的队伍,大家不妨先记住名字。关于他们的介绍,后面出场时,我们再补充。
  日期:2018-07-11 21:34:03
  (25)【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卷】
  然而,三军未动,后院起火。
  以爱新觉罗·龙敦为首的一帮族人,对努尔哈赤“起义”的行为很有意见。
  这帮人还有个通称,叫五城族人。前面说过,福满的子孙,以赫图阿拉为中心,四周建城,环卫而居,被称为宁古塔(六个)贝勒。努尔哈赤的爷爷觉昌安,作为继承者居住赫图阿拉,剩下的五个支系居外围。虽说同属一族,但地位上有所区别,由此得名五城族人。
  一般情况,有意见,可以提。而他们的方式比较极端,直接派人暗算。不是吓唬,玩真格的。连努尔哈赤的贴身保镖帕海,也为此光荣牺牲。
  龙敦的父亲,是索长阿。前面我们提到过,索长阿是觉昌安的大哥,也就是塔克世的大爷(读轻声,东北叫法儿)。这样算起来,龙敦和塔克世的关系自然就是叔伯兄弟。因为龙敦稍长一岁,又在自家男丁中排行老四,所以,塔克世管他叫四哥。
  这样的话,努尔哈赤要叫龙敦四大爷。

  那么,四大爷为啥要找努尔哈赤的麻烦呢?
  其实也好理解,虽然觉昌安和塔克世去世了,但整个家族的长辈还都在,什么时候轮到你个孙子辈的出头?更何况,如果报仇的话,势必会招惹朝廷。建州女真这些年遭受的迫害已经够多,好不容易过两天好日子,这小子又出来折腾,还让不让人活?既然你不让我好好活,我就代表女真消灭你。
  所有的矛盾,大概就这么个逻辑。
  额亦都、安费扬古时刻提高警惕,不敢放松。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活捉了一个刺客。而且,刺客对主谋、目的供认不讳。出人意料的是,努尔哈赤却说:“放了他吧,一家人不要结怨(纵之,毋植怨也)。”
  面对族人的挑衅,努尔哈赤也处处谦让。
  由于努尔哈赤的这份真诚,打动了五城族人,他们决定暂时放弃刺杀行动。当然,从后来的发展看,他们并没有彻底死心。
  不管怎样,后顾之忧总算暂时解除。

  有了装备(十三副铠甲),有了好帮手(不多),有了安定的后方(表面上),努尔哈赤誓师起兵,宣布要干掉那个仇人——尼堪外兰。
  这一年,公元1583年,明万历十一年,努尔哈赤二十五岁。
  日期:2018-07-12 21:09:38
  (26)【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卷】
  不过,先等一下,努尔哈赤似乎犯了逻辑错误。俗话说,冤有头债有主,尼堪外兰跟他到底什么仇什么怨?这位城主对他爷爷和父亲的死,既没有主观意愿,也没有客观实施,充其量意外的充当了帮凶而已。其实,真正的凶手只有一个。这个人不仅直接导致了他爷爷和父亲的悲剧,还间接的导致了他姥爷的死亡。
  真正的仇人,李成梁。
  如果说报仇,努尔哈赤最应该找李成梁。可是,他没有。原因很简单,他还不傻。当时直接挑战李成梁,只有一个结果,就是被结果。

  李成梁确实猛。
  后来《明史》评价:“边帅(李成梁)武功之盛,两百年来所未有”。
  中国历来有“为前朝修史”的传统,所以说《明史》实际上全部是由清朝人编辑的。最终定稿的总编名叫张廷玉,后面我们会说到。总而言之,经过几轮删减,对李成梁的评价还能如此之高,其当时的功绩,可见一斑。
  另外,还需要介绍一下,当时有个官衔,叫做蓟辽总督。用现在的话讲,相当于蓟辽军区总司令。“蓟辽”并不是地名,而是一个地理概念。大概从今天的河北开始,一直划到辽东大部分地区。如此大的一片管区,属大明军事重地。
  明代伟大的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王守仁(王阳明)同志曾说过一句话:“大明虽大,最为紧要之地四处而已,若此四地失守,大明必亡。”
  他所讲的四处,指的是宣府(今河北宣化)、大同(今山西大同)、蓟州(今河北蓟县一带)、辽东(今辽宁省大部)。四个地方,为了方便集中管辖,只设了两个最高长官——宣大总督和蓟辽总督。
  由此可见,蓟辽地区军事地位相当之高。既然如此重要,当然不能靠一般的人把守。
  蓟辽总督下辖几个重镇,但从字面来看,最突出的无外乎蓟州和辽东两处。时任蓟州总兵,名叫戚继光。

  如果有人没听过戚继光的大名,或者认为他曾经堵过枪眼,那我劝你可以先放下本文,去恶补一下历史常识。
  虽然戚继光本人很伟大,但在这个故事里恐怕也只能当个配角。
  我只简单介绍一下:
  戚继光,男,汉族,明代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说他是民族英雄,具体点儿可以称为抗日英雄,在当时应该叫抗倭英雄。中、日两国的恩怨由来已久,因为小国岛民从来不甘寂寞。全文的最最开始,我们提过,嘉靖年间,倭寇猖獗。后来,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经过大小数战,打得倭寇闻风丧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