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历史看大清-一个票友眼中的中国史》
第2节

作者: 历史票友_康永聪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有个人渴了,到河边打水喝,正好看到有条船飘来,船上还坐个人。

  估计他之前很少见到三姓族人以外的人,觉得非常奇怪,赶紧跑回去叫人。
  回去一看,其他人已经开始新一轮掐架。他只好站在高处,大吼道:“别打了!河上飘来一个人,特奇怪,快跟我去看看吧!”这一吼果然奏效,天天打架本来就无聊,听说有稀奇的事,大伙儿立马放下手里的活儿,跑去看热闹。
  众人来到河边,发现飘来的小子居然气质非凡、与众不同。有个胆大的人上前问:“你谁呀?到我们这里来干嘛?”
  布库里雍顺反问:“你们这里可有争斗?”
  大家面面相觑,惊讶他怎么知道。(他娘蒙的)
  大胆的人接着问:“是……又怎么样?”
  布库里雍顺大笑:“那就对了,我是天女佛古伦所生,受上天之意,专门来平息你们的战乱。”(蒙对了)
  三姓族人大惊,议论纷纷。
  见此情景,三位族长以及高层走到一边,商量对策。
  其中一个族长甲说:“咱这点事都惊动上天啦?”
  族长乙说:“看那小子气宇轩昂,不像骗人,要不咱别打了,选个头人吧。我推举……我自己,大伙儿看咋样。”
  族长甲、丙异口同声:“想得美!”

  说完,撸起袖子,准备继续干。
  高层丁忙说:“依我看,不管选谁,大家很难不同意。既然上天安排他来调解争斗,那自有天意。要我说,咱就选他,三家谁也不吃亏。再说一个外姓人,也不会偏向任何一方。如果能一碗水端平,我们何苦争斗。”
  此言一出,决策层一致同意。
  于是,族长们将商量的结果告诉所有族人。族人听说不用再打仗,也很高兴。
  就这样,众人在族长的带领下,前呼后拥地将布库里雍顺接回去,并将族中适龄的好姑娘嫁给他,推举他为头人。布库里雍顺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缓解了三姓族人之间的矛盾,使他们融为一体。
  作为始祖,布库里雍顺开启了这个家族的神奇。
  日期:2018-07-01 13:01:07
  (6)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纵使神仙也逃不过这道轮回。
  毕竟和平是暂时的,矛盾才是长久的。
  布库里雍顺去世后,他的后代对各部族的控制力越来越弱。最终,族人叛乱,布库里雍顺家族被屠杀,只有一个叫范察的幼子,被神鹊所救,幸免于难。也不知救人的神鹊和当年衔朱果的是不是同一只,如果是的话,神鹊倒还挺负责任。范察大难不死,隐居起来,为这个神奇家族保留微弱的火种。

  与此同时,与范察隐居之地相隔千里的中原地区也不断变迁,朝代更迭。唐宗宋祖,一代风流,如过眼云烟。
  历史前进的过程中,女真族的同胞们在的完颜阿骨打的带领下辉煌过。布库里雍顺的后代有没有参与,无从考证。但这无关紧要,因为很快他们的辉煌又被一个人毁灭。
  这个人的名字叫,孛儿只斤(博尔济吉特)·铁木真。如果不熟悉也没关系,他还有个尊号,相信大家一定听过,叫做“成吉思汗”。
  关于这个人,应该不用过多介绍,关于他的故事很多人如数家珍,可能比我还熟悉。我只想说,他是一个有梦想的人。铁木真曾经说过:“我有一个梦想,让青天之下皆成蒙古人之牧场”。

  梦想,有的时候很可怕。
  因为这等于说他要走自己的“放牧”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更可怕的是,一不小心,居然实现了。
  铁木真和他的后人们,通过不懈的征战,建立起了横跨亚欧大陆的蒙古帝国,东到太平洋,北抵北冰洋,西达黑海沿岸(鼎盛时达匈牙利),南至南海。这么说大家好像没什么概念,如果想知道当时的蒙古帝国究竟有多大,最好找一副现在的世界地图,沿着四个点画个圈圈,大致感受一下。如果愿意,可以更进一步,数一数在这个圈圈里现在究竟有多少个国家。至少当时来讲,蒙古人几乎没啥出国的概念。幸好蒙古人航海能力不行,要不肯定比哥伦布先见到印第安小土人儿,说不定连今天的世界格局都变了。

  然而,看似风光无限的大帝国却暗藏一个非常严重的隐患:政治制度不健全。他们的牧场是靠抢来的,天下是靠抢来的,那么象征天下之主的“汗位”自然也得靠抢。一代英主蒙哥汗去世后,中原地区代表队的老四忽必烈战胜了漠北代表队的老七阿里不哥,成为新的蒙古大汗。他将“大蒙古国”的国号改成了“大元”,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元朝。
  据说忽必烈当初命名时,感受到《易经》的博大精深,而取自《易传》头一句:“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估计他希望开元伊始,一统天下。可惜不可一世的蒙古帝国内部早已四分五裂,争夺汗位又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之后不久,可能也是因为“物极必反”的缘故,庞大的蒙古帝国彻底决裂。原来的其他四个汗国不承认“大元”的宗主地位,各自“出走”,成立新的汗国。不过,忽必烈也不气馁,毕竟自己的“天下”还很大。其他四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况且就算分离,周围不管怎么不和,也还算“兄弟”。

  可惜,忽必烈显然对《易经》的理解不怎么深刻,所谓“大哉乾元”,因为乾为天,天行健,以自强不息。怎奈他后代的子孙越来越不自强,治国能力每况愈下。最终导致国内农民暴动频发,大厦将倾。

  后来,八辈贫农朱八八(朱元璋)在众多暴乱者中脱颖而出,摧毁了元帝国的大厦。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今江苏南京一带)称帝,定国号大明,改元洪武,这一年为洪武元年。
  日期:2018-07-01 20:58:46
  (7)
  又过了许多年,大约在大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神奇家族的接力棒传到了斡朵里部的孟特穆(又名猛哥帖木儿)手里。
  当时,他十五岁,却有着非同一般人的领导才能,智勇双全、果敢刚毅。部族所有的事务都由他亲自处理,而且轻重缓急井井有条。在他的领导下,部落虽然强大,但他本人并不好战。为了躲避“野人女真”的侵袭,他带领部族迁徙到了高丽境内。
  可惜生逢乱世,哪里都是是非之地,高丽也不安定。公元1392年,高丽内臣李成桂叛乱,推翻高丽政府,自立为王,将国号又改回朝鲜。
  与此同时,隶属大明的女真建州卫指挥使阿哈出也听说他的能力,多次邀请他“回国发展”。一面是“三千里”的小朝鲜,一面是幅员辽阔的大明,但凡正常思维的人都知道大明这边比较施展的开。更何况比起叛徒李成桂,同为女真同胞的阿哈出更值得信赖。

  经过权衡,孟特穆最终将部族归入建州卫,成为大明边防军的一部分。
  没过多久,经阿哈出强力推荐,大明永乐帝朱棣批准,孟特穆所部从建州卫中析出,另置建州左卫,孟特穆升级为建州左卫指挥使。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