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女皇的一生功过》
第22节

作者: 梦中旅客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10-24 10:40:47
  而史书中的左右数百骑,在囚慈父于后宫的这个残酷答案下现了原形,因此,从秦王麾下这支精锐部队的异动中,我们足以解读出三个方面的信息:一,它进一步向我们证实了第二战场的存在;二,它让我们看清了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大致的兵力部署;三,它向我们解释了第一战场、亦即“玄武门守卫战”为何险象环生的主要原因。
  解释了诸如:东宫和齐府兵“驰趋玄武门”时,为何只有一个张公瑾 “独闭关以拒之”?还有敬君弘、吕世衡为何会战死?当东宫太子府和齐王府要叫嚣着攻陷秦王府时,秦王府缘何“将士大惧”、束手无策?因为所有的精锐都已经攻陷了太极殿和玄武门,至于秦王府,太宗早就做到了最坏的打算,那就是被人一锅端。
  那么尉迟恭有没有知道,还真有,史书中就记载着一次太宗宴请臣子时尉迟恭因为一些差距而对文官不敬,被太宗怒斥,旧唐书·列传18:尝侍宴庆善宫,时有班在其上者,敬德怒曰:“汝有何功,合坐我上?”任城王道宗次其下,因解喻之。敬德勃然,拳殴道宗目,几至眇。太宗不怿而罢,谓敬德曰:“朕览汉史,见高祖功臣获全者少,意常尤之。及居大位以来,常欲保全功臣,令子孙无绝。然卿居官辄犯宪法,方知韩、彭夷戮,非汉祖之愆。国家大事,唯赏与罚,非分之恩,不可数行,勉自修饬,无贻后悔也。”

  我们可以发现尉迟恭的原话是你有什么功劳配跟我坐在一起,与之争吵,有人劝解反而被尉迟恭出手击之,太宗此时的想法如何,里面写着太宗不怿,不怿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不悦;不欢愉的含义。还有一个是谓病不愈的意思。按照当时太宗的脸色,应该是不悦的意思,让太宗不悦,应该是尉迟恭说了不敬的话,那就是话语里有涉及囚慈父于后宫的意思,而这个是太宗最不愿意提及的事情,因此,次日跟尉迟恭讲汉高祖如赏罚功臣,言下之意就是不要尉迟恭恃功自傲,我们不知道当时尉迟恭的表情,不过可以想见,他和太宗的脸色都很不好,后来尉迟恭基本就是闲职,跟退隐没有区别。

  可见太宗不准任何人提及太极殿,尉迟恭提及太极殿就被闲置,就不要说魏徵这个昔日隐太子的旧臣,隐太子是个天资聪颖的人,加上魏征那句话:“皇太子若从徵言,必无今日之祸。”可见隐太子心性为人如何,拨开迷雾我们可以看到隐太子是个有鸿鹄之志的人,他对于自己的未来有很大的向往,但可惜得是天家无亲情这个残酷的哲理让他无法善终,他一直避免与秦王府的冲突,但实际上他这个皇储的身份本身就是一个太大的威胁,于是乎他悲剧了,他最大的悲剧在于他看重亲情,重伦理,太在乎骨肉亲情,却不知从古至今,为了权力地位,多少泯灭亲情的事情发生在了皇室,吕后为权力可以不惜屠杀刘姓子孙,刘彻为了权力可以杀子灭妻,为了权利泯灭人性的事多不胜数,大明宫词里李隆基一句话点明真相:每个人都有做梦的权利,但皇位只有一个。

  于是乎当梦想人人都有,皇位只有一个时,这一切都成了悲剧,因为这就注定了必须有人死亡才能终结,隐太子知道生命流逝的最后一刻才清楚了解到最是无情帝王家这句真理,他怀着遗憾离开人世,而像他这样因为皇储之争帝位之战死去的皇子不是唯一的一个,但也不是最后一个,魏徵虽然得到了太宗的重用,但是他终究是从隐太子那儿来的,虽然说太宗对魏徵有提携之情,但是隐太子对魏徵可是有知遇之恩,我先前就讲过士为知己者死,裴寂可以因为挚友的死做到高祖朝后期不发一语,那么魏徵为什么不可以为了隐太子而向史官透漏半分真相,可惜他忘了一件事,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不管怎么说也是太宗的丞相,为了旧主如此忤逆太宗实为不该,而太宗最不希望记得的就是玄武门和太极殿的事情,魏徵不但说了,而且还在自己墓碑上记这些,无疑会让人联想到玄武门之变后太极殿的真相,这不是太宗愿意的。

  于是乎太宗眼里魏徵心怀旧主,图谋不轨,他故意在墓碑上说这些目的是为了证明隐太子和他的伟大,而太宗这个创下贞观之治的人则是一个无君无父无兄的小人,忤逆慈父、屠杀兄长的人,得了,生气之下的太宗自然对魏徵的墓碑来了个一锅端,这也让在座的臣子看到一件事,如果死后要得到安宁那就不刻意触怒太宗忌讳的事。
  不过在高句丽之战失败后,看到自己表面上胜利实际是惨胜后,不得不说魏徵之能,于是乎不但恢复了墓碑,还应允之前与魏徵结亲家的承诺,不过这恢复后的墓碑是不是原先魏徵的本意就不得而知了,因为太宗被另一件事,就是他的宝贝女儿17公主高阳与一个男人之间的风花雪月的事闹得头痛欲裂。

  日期:2017-10-24 14:35:52
  其实高句丽的失败早在之前就已经预料到了,不少朝臣都认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虽然大唐将士很强悍,但是比隋军强悍吗?隋军肯定很强,不然也不会打这么久,那么隋军强这不假,比高句丽如何,隋军在高句丽面前都只有挨打的份,没有还手的份,这还是隋炀帝时期的事儿,隋炀帝派隋军远征高句丽,最后落得大败而归,虽然太宗亲征高句丽,但却是以惨胜的方式回朝,可见高句丽易守难攻之势,回到朝中的太宗采取了大臣的意见:建议对高句丽派偏师进袭骚扰,使其国人疲于应付,耽误农时,几年后即可使高句丽因粮荒而土崩瓦解,太宗采取了这一建议。以后,唐军采取了对高句丽发动骚扰性攻击的策略,共有以下几次: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太宗命牛进达、李勣、李海岸率军从水陆两路进扰高句丽。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古神感率唐军渡海攻打高句丽,遇到高句丽军步骑5000,唐军在易山击破了他们。当晚,1万多高句丽军袭击古神感的船,再次被古神感击败。薛万彻率唐军渡过鸭渌,到达泊灼城,高句丽人害怕,放弃邑居而逃跑,大酋所夫孙抵抗,薛万彻击斩所夫孙,又击破3万高句丽援军。百济与新罗也参与进了唐与高句丽的战争,百济攻破的新罗13座城。

  不得不说方式很成功,但是高句丽总是久攻不下,而此时一个人的劝诫起到作用,那就是房玄龄,648年,房玄龄旧疾复发。太宗非常关心他,派最好的医生为他诊治。可丝毫不见效果。已经七十岁的房玄龄明白自己大限已到,便对几个儿子说:“吾自度危笃,而恩泽转深,若孤负圣君,则死有余责。当今天下清谧,咸得其宜,唯东讨高丽不止,方为国患。主上含怒意决,臣下莫敢犯颜;吾知而不言,则衔恨入地。”

  而在谏表中,房玄龄认为征讨高句丽劳民伤财,于国不利。“愿陛下遵皇祖老子止足之诫,(停止征讨)以保万代巍巍之名。”

  太宗看了谏表,感叹说,“此人危惙如此,尚能忧我国家。”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