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区鬼扯》
第11节

作者: 平常生2018
收藏本书TXT下载
  51.阴邪入体:阴邪入体现象为修炼有所成者方可知晓,表现为有一股阴寒之气流入体内,有寒针撕裂之苦。不同的情况照张相也不同,应当立刻采取一些方法制止。
  52.呼吸卡顿:呼吸修炼时呼吸突然卡住一下,一般为身体颈肠胃一类有潜在疾病,无须太过担心。
  53.触发示象:修炼时额前突然出现以前以及未来的一些景象,预示着一些秘密,为无意触发。
  54.触发同象:修炼或睡觉之时,突然感觉到外象中的其他人说了话,如同自己说的一样,此为神性无意中感到对方,无须在意。 如果修行人善于这种读取他人意识的行径,恐怕是自绝于大道了。
  55.冰雪消融:属于修炼者的一种功态现象,真阳生时冰雪散,身体内寒外散肌肤有种冰雪消融的妙感。
  56.全身震动:初学者修炼之时身体为精气带动产生全身震动,属于负面功态,应制止此现象。

  57.气力增加:通过修炼感觉比以前有力气有精神,属于初期修炼者神气足的一种现象。
  58.气力无穷:修炼者易气以后出现的一种现象,有些浑身的气力,切记不要使运其气,以免落入小成。
  59.身体呼吸:当进入功态后整个身体自行呼吸,属于一种功态。前提是我以前网上公开传的呼吸法与其他密法配合
  60.骨弱筋柔:修炼时身体之气柔顺如水,是元阳易身时的一种功态,有些人称之为“炁”。

  61.烦躁不安:通过修炼出现一些烦躁之感,属于心气失和现象,而心烦气躁。用意识感应配合特殊手诀护守心神,此烦躁现象消失。 62.神离身:修炼者神不受身之约束独显于外,或修炼时神敛不到位出现的一种神外散的入偏现象。
  63.印堂受力:有所修炼之人印堂处有一股外力感,此现象为被外来神灵识之类关注,应当谨慎防护自己。
  64.身独立于世: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有一种身在宇宙外,被宇宙独自分立出来的感觉,正常现象不应在意。
  65.神现:修炼时气生成神依附身体而成形时的一种功态,此神不同于意识魂魄,类似于阳神的形成。
  66.感应外邪:有不良信息靠近时,却能感应到它的存在。如果内眼属于第三只眼,那么感应就是第四只眼,唯有通过不断修炼,意识才可以感应外来之物更加准确。
  67.钻耳:感觉耳朵里有虫子或物体在移动,属于外气入耳,非正常现象。也不排除尸虫作祟。

  68.骨动:修炼到一定火候进入状态身体发生易骨现象,主要出现在背部手部脚部等,正常的现象。
  69.芒刺:修炼之中未能掌握火候,身体气血运行过快造成的一种功感,表现为浑身如万根针扎一样刺痛,非正常现象。
  70.堵塞:身体严重受堵不通,感觉如同石头一样密实或沉重,通过修炼显现出来为调理状态。
  71.深渊:如身陷入深渊之中,不见外物,不知何处,唯有一团和气,好现象,坚持就可以了。

  72泥潭:腹部有泥潭现象,多为示腹疾。
  73腹鸣:修炼中腹部如空谷,时而有鸣,成仙者先易腹,正常现象。
  74.虚视:修炼时或睡醒时能看到灵体,与真正的阴阳眼不一样。 75.平华无实:此现象为得道之后的一种功态,表现为身心如水般柔静平常自然。
  76.幻识:进入功态后,意识形成的幻想。
  77.触感同象:修炼或睡觉之时,突然感觉到外象中的其他人说了话,如同自己说的一样,此为神性无意中感到对,无须在意。
  78.假我:睡觉时脑海中有时候会出现另外一个人在脑海处作行动,那并非自己的主魂,切记。
  79.坚固:犹如身体与大地结合,身植大地时的现象。
  始书于 2015.06.08
  改编于 2016.05.17
  新编于 2017.11.21 (后更几十种功感未上传)

  日期:2018-10-01 08:52:55
  向道之心
  道之所用,心作方向。心之所向,道随之。随其生,随其灭。道境非一,心数与之暗合,则和道而生;心若逆于道数,则失道而灭。
  任意心态,皆含道数,其有生有灭,又有长有消。道境之真,以心暗合,借无穷之变,盗天地之生机。

  仙真十万众,尽是向道生。道学诸流派,有和亦有失。墨翟之和,孔丘之失;老聃之和,庄周之失;列御寇之和,杨朱之失;太公之和,孔明之失…和其时,失其机,言之不尽。
  道境仙品,次序分明。仙才分三等,道境化七重。黄帝内经言三等,妙应真人谈七重。
  所谓三等,即上士、中士、下士三等,所谓七重,即得道、返还、仙人、真人、神人、至人、称谓未知(无人知其名)七重。
  三等仙才,上士知与道合真,中士知对机调节,下士只知神气保养。
  上士通天地之规律、晓阴阳之变化。以道生之法则:调呼吸、融形体、化精神,生之不尽,和于自然。中士和于阴阳,通晓四时变化,随风化雨,少虑静守。下士适择环境,喜怒随常,外不劳形,内不劳心,圆滑狡辩,自乐自满,以为有功。故上士借道修人,无有尽时;中士通达变数,亦能长生久视;下士仿效上士夺造化,知理而不知实,通则延寿百数。
  仙才三等,上士胜于中士,中士压制于下士。非以压制,实为境意过于悬殊,以歉、礼示之。

  置虚地,自然视之,道生亦如此,故先秦道学大家,皆有亲贤士、远小人之举。
  七重境界:得道身通、返还养命、仙人遨游、真人互化、神人合色、至人施机、更有一境与道相合。
  得道者,气定神闲,神气所致,密而精化,身轻体健。返还者,彻视万物,回留养命,颜悦常人。仙人者,举形腾身,烟霞相随,寿延千载。真人者,有无互化,霞光万丈,可天地齐寿。神人者,变化万物,移山倒海,力动乾坤。至人者对机施化,通达寰宇,应物现形。更有一层与道合真者,吾不知其名。生生不尽,造化物灵,大道究竟。
  大道盗人为凡人,以道养人作仙人,仙人本由凡人做。仙人向和,凡人向失,和其时,失其机。仙民十万众,资质非一,品性亦有别。下士不修心,中士积德,上士无为。故以先贤作论,示道生之心。
  天下之治是谓显,非儒即墨。墨、孔两圣贤,一和一失。墨者侠,宇宙万物,互生互映。儒者礼,人之本即礼。墨子顺势而起,功满而隐,寻仙而去,谓和。孔子抱负远大,天生异禀,奈何终于图治,谓失。
  昆仑山,在中国西,西王母(始阴化身)之道场,大地道源之根。老聃无为,功满西行,至昆仑之虚(据传鬼谷亦归此地)。老子之行,积功累德以铺垫,谓和。庄子博识,熟知道学。虽如中士般通阴阳术数,却行下士之心,且不养身、不作仙真,谓失。庄子之失,因洞悉道之根本,宁归虚无,无心仙真,伟杰也!
  列子贵虚,庄周嘲其御风,有侍于风。随风化雨者,则无侍于风,广成能之,作中等仙人。此言可知,庄子有中等仙人之慧,神人至人之缘,却未选择。庄子之嘲,不等同列子之慧不如庄。列子之言“不生不化者”已明道之本。且列子好静,阔达坦率,羽化作仙,谓和。杨朱贵命,不拔一毛而利天下。贵己乐生,《上古天真论》所云,下士仙才也。为庄、孟所排斥。故杨朱之论,逆于自然与万物互通互生之理,谓失。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