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唐朝讲给你听——历史就是一本正经的八卦》
第12节

作者: 皮唐先生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12-06 09:01:45
  [28]
  李密老师很快就被人告发了。不得已,又踏上了流亡的道路。
  但是往哪里去呢?
  他现在的身份已经是一个反贼,今后从事的工作也只能是造反。但当时最著名的造反领袖郝孝德、王薄这些人却没有一个能容得下他,他又能去到哪里呢?
  李密一边逃亡,一边在思考,他的大脑在广袤的中原大地上反反复复检索了好几遍,最后停留在了一个地方。
  那里处在黄河以北的农村地区,距离中心城市较远,属于隋朝反动派统治力量的薄弱环节。
  那里崇山峻岭、地势险要、森林茂盛,只有几条狭窄的小路通往山内,进可攻,退可守。
  那里有几位著名的英雄豪杰坐镇,建立了起义武装,群众基础非常好,革命热情非常高,和一般的土匪流寇组织大为不同。
  如果我到了那里,一定会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不如且去碰碰运气吧。
  日期:2017-12-06 09:43:31
  瓦岗瓦岗!
  这个地方就是名震天下的瓦岗寨。
  作为隋唐之际最最著名的反政府起义武装,此时的瓦岗军还只能算是后起之秀,但稍有眼界的人都已经可以感受到,它将会有不可限量的前途。只因为它的名字叫瓦岗!
  它的历史还要从创始人翟让说起。

  大业七年(611年),河南东郡(河南滑县)的法曹翟让犯了罪被关在狱中,具体什么罪我们已经不得而知,反正是要被杀头。听着狱中那嘈杂的吵闹声,囚犯被严刑拷打发出的惨叫声,随地小解发出的嘘嘘声,死到临头的翟让像木偶一样绝望的呆坐着,就等着临刑咔嚓一刀。
  可他没想到,看守狱卒却是他忠实的粉丝。为什么粉我也不知道,可能是因为长得帅吧。
  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狱卒悄悄打开枷锁把翟让放了。绝处逢生的感觉实在是难以形容,让性格如翟让这样坚毅的人也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大哥你是我的再生父母,有什么要求尽管提,我就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以下省略一百余字)”
  狱卒脸色一沉。看管囚犯是他的职责,囚犯逃跑就是他的失职,而故意放走囚犯他可能会被处死。他当然明白这么做的危险,但他还是这么做了。只因为他并不是要图什么回报,也不是因为翟让长得帅,而是觉得他是一个好人,一个可能会对天下苍生有用的人。
  “我救你不是要回报的。男子汉大丈夫,别像个女人一样哭哭啼啼了,赶紧走吧。”
  狱卒转过身去,摆了摆手,不再说话。
  翟让千恩万谢,逃出了监狱。不久之后,他到了离家不远的瓦岗山落草。翟让的所作所为没有让粉丝失望。他本人武功高强,打仗比较勇敢,同时因为在政府机关里待过,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经过辛苦的打拼,很快立起了一个山头,在当地拥有了很高的知名度。
  瓦岗寨的立足很快引得两个老乡前来归附,他们的名字就是—李勣、单雄信。
  日期:2017-12-06 19:20:56

  [29]
  原始股
  李勣,就是大名鼎鼎的徐懋公,曹州离狐(山东菏泽)人。徐是他的姓,懋公是他的字,世勣是他的名,后来归顺唐朝时被赐姓李,因此改叫李世勣。李世民驾崩以后,又要避讳皇帝名字中世字,没办法又改叫李勣。所以单从他改名字的曲折经历来看,这是一个被封建礼教祸害的面目全非的人。
  尽管他的名字此时还叫徐世勣,但为了全文连贯,方便起见,我们就统称他为李勣好了。
  李勣家是当地的富户,史称家多僮仆,积粟数千钟。但他父亲徐老爷子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好人,从来没有仗着有钱有势为非作歹,而是喜欢打抱不平、助危扶困,学雷锋做好事,在当地有着非常好的口碑。
  人都说父亲是子女最好的老师,在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李勣养成了一副慷慨侠义、义薄云天的的性格,从小就怀着一颗挽救黎民百姓的爱心扑通乱跳。长大以后,眼看天下大乱,隋朝吃枣药丸(迟早要完),便毅然离开家人投奔到了瓦岗山,从此走上了武装反抗隋王朝反动政府的道路。用现在的观点来看,他那时还属于未成年人—只有十七岁。
  顺便说一句,李勣从来没当过道士,也没有钻研过道学,所以他完全不是演义中描写的那个能掐会算、神秘莫测的牛鼻子老道形象。而是一个侠肝义胆,武艺高强的少年英雄。说实在的,为什么民间故事把他编排成了那种形象,我到现在也没有弄明白。
  单雄信和李勣是同乡兼好朋友,俩人一起上的山。

  在隋唐时代,单雄信是各种传说和演义中一个浓墨重彩的人物,演义上说他是山西二贤庄庄主,大隋朝九省绿林总瓢把子,绰号“赤发灵官”,擅使用一根金钉枣阳槊,在隋唐好汉中排名第十二等等。
  坦白的说,这些故事都是纯属虚构的。
  不过客观来说,单雄信本人武功确实非常高强。这点在唐代就已经有人大吹特吹了,一本叫《酉阳杂俎》的笔记小说里是这么讲的:“单雄信幼时,学堂前植一枣树。至年十八,伐为枪,长丈七尺,拱围不合,刃重七十斤,号为寒骨白。”意思是他用一颗长达一丈七尺,粗到人抱不过来的枣树做成了枪,而且这枪刃重达七十斤。从这段绘声绘色的描述中,我们仿佛看到了演义中金钉枣阳槊的影子,不过枪刃重七十斤显然是不可能的,能使得了这个的估计.估计只有在演艺和小说中了。

  但是他粗犷善战,有万夫不当之勇都是有据可查的,两唐书和通鉴中都明文记载他擅长使用马槊,并在军中号为飞将!(雄信骁捷,善用马槊,名冠诸军,军中号曰飞将。)
  关于“飞将”这个称呼,有必要在这里提一句,那就是从中国有历史记载以来截止隋唐之际,获得飞将称号的只有三个人,这其中一个叫李广,一个叫吕布。还有一个,就是单雄信。
  说了这么多,单雄信是一个什么级别的人物大家想必已经很清楚了。
  翟让、李勣、单雄信三人可以算是瓦岗军的原始股。
  三个人聚在一起志同道合、情同兄弟,他们又合伙招募了一万多人队伍,在瓦岗山一带替(打)天(家)行(劫)道(舍)、劫(杀)富(人)济(越)贫(货),过得十分快活。
  不过,如果翟让一等人就这么过下去,世界上也许就没有什么瓦岗军了。他们这样充其量也不过就是唐朝版的梁山好汉,甚至更低一点,晁盖上山之前的王伦。占据地盘不过一个山寨,所做所为也不过是跟乡长械斗、和土匪争雄,没事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吃喝不愁的过一生。然后,美其名曰反抗暴政。若干年后,让一个闲来无事的文人记上几笔,加工几番,成为后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但是,李密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
  日期:2017-12-06 19:22:19
  发帖一个星期了,跟大家说说我的近况吧。年底了比较忙,很多材料要总结上报,需要加班。而我又赶上了一个决定今后命运的考试,同时儿子肺炎晚上还要去医院(心痛)。所有的事情全赶到一起了…每天心神不定,思绪很乱。只能抽点小空校对一下往上发,比较仓促,比较随机,比较碎片化。同时我这人写东西还有个习惯,喜欢留个悬念,一不小心就成勾引了,实在不是有意的,就是不由自主这样的。唉,谁叫我没有经验呢,更新不及时、不规律、不道德,对不起大家的厚爱55555~~~~~

  今后我就这样吧,每天更新一次,每次一口气说完,时间在晚上十点左右。这样我整理的时间充分一些,大家也不用一天刷好几遍了。看帖被老婆骂的那位兄弟,替我向嫂子道歉~~~
  以上,再次感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