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一本关乎心灵与智慧的书》
第17节

作者: 昆X
收藏本书TXT下载

  ●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退而省其私: 退自师处,考察颜回私下的言行。
  足以发:完全能够理解并有所发挥。
  日期:2018-02-27 17:15:52
  我个人觉得,颜回之所以当场“不违”,一方面与颜回沉稳的个性不无关系;但更重要的一方面,“违”须以扎实的学问为基础,只有在充分掌握的前提下,“违”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以施一公先生为例,他之所以敢于亮剑,公然指出其导师Jeremy M· Berg推演公式中三处错误,亦是源于自己扎实的理论基础。如果在没有了解透彻、仅凭感觉或一知半解便胡乱质疑,便不叫“批判”,而叫“添乱”。

  另,伯峻先生引朱熹的《集注》,以为孔子退而省颜回的私,“则见其日用动静语默之间皆足以发明夫子之道。”用颜回的实践来证明他能发挥孔子之道,说也可通。
  日期:2018-02-27 17:16:12
  【原文】
  2·9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译文】
  伯峻先生:
  孔子说:“我整天和颜回讲学,他从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等他退回去自己研究,却也能发挥,可见颜回并不愚蠢。”
  论语茶馆:
  孔子说:“我每次与颜回交谈良久,他均不辩不驳,看起来笨笨的;可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行,却发现他完全能够领悟我的看法,且有所发挥。看来,颜回并不笨啊。”
  日期:2018-03-01 17:08:42
  0211 “温故知新”中的“知”到底是个什么字:“知”还是“智”?
  本章颇为有名。
  ● 温故而知新:

  温故:温习已有的学问。
  知新:推断出未知的学问。“知”,知道、推断出;“新”,未知的学问。
  “温故而知新”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归纳能力和发散思维。
  ● 可以为师矣:
  “师”的本义是古代军队编制的一级,二千五百人为一“师”;后逐渐发展为“教导人”的人。韩愈《师说》中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不过。《论语》中“师”,则没有这么正规,比较随意,“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只要是为自己带来启发、新知的人均可以称为“师”。
  本章中的“师”,大概亦是如此,既可理解为“人师”,又可理解为“己师”,即何新先生所说的“自己就可以做自己的老师了”;且在下看来为“己师”的成分可能更多些。因为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7·8),老师只是从旁点拨,做学问主要还得靠自己。而“温故而知新”正好便是指如果具备自我获知的能力,那么意味着可以出师了,以后修行,即使老师不再身边,亦可独立为之。

  日期:2018-03-01 17:09:32

  不过,《论语诠解》则根据定州汉墓竹简本《论语》,将本章的“知”作“智”,“智慧”之义;而“新”作动词,“提高、长进”之义;“温习以前的经历或经历,能够使自己的智慧得到提高、长进,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可备一说。然而,如这样,其一,从语法上讲,“温故”和“知新”便不再对称:“温故”为动宾结构,“知新”则为主谓结构;其二,“新”作动词时可有“更新”之义,但“更新”是否便意味提高、长进,则有待查证;其三,如按此解,“温故而知新”便体现不出已具备归纳能力和发散思维,整章的格调会略显平淡。其四,《论语》自始至终均为“知”通“智”,而竹简本却将此处直接作“智”,确实有那么点匪夷所思。

  日期:2018-03-01 17:09:41
  【原文】
  孔子说:“能够从已有的学问中推知出未知的学问,那么此人便可以作为老师了”。
  【译文】

  伯峻先生: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论语茶馆:
  孔子说:“能够从已有的学问中推知出未知的学问,那么此人便可以作为老师了”。
  日期:2018-03-03 22:28:39
  0212 君子何以不器
  “器”,器具。每一种器具通常都有固定的用途。此外,在下认为,“器具”再大,其容积亦是有限的,不似水那般能够海纳百川、兼容并包。故,“君子不器”,便是指君子不要将自己能力局限于某一特定的领域。伯峻先生言:“古代知识范围狭窄,孔子认为应该无所不通。后人还曾说,一事之不知,儒者之耻。虽然有人批评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9.2),但孔子仍说‘君
  子不器’ ”,其意应是差不多。当然,本章不妨与“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4·10)一并参读:君子步入社会,没有什么一定是合适君子从事的,亦没有一定不合适的君子从事的,只需看所从之事的是否与义同行、唯义相伴。至于该章的详细解释,则留待后文再说。
  日期:2018-03-03 22:28:58

  【原文】
  2·12 子曰:“君子不器。”孔子说:“君子不应像器具那样,局限于某一特定领域。
  【译文】
  伯峻先生:

  孔子说:“君子不像器皿一般,[只有一定的用途。]”
  论语茶馆:
  孔子说:“君子不应像器具那样,局限于某一特定领域。
  日期:2018-03-03 22:31:27
  0213 古代版“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本章存在句读的问题。那么,何谓“句读”?中国古代文章中没有标点符号,诵读时称文句中停顿的地方,语气已经完的叫“句”,没有完的叫“读”,由读者用圈(句号)和点(逗号)来标记;也就是说,“句读”乃文言文辞休止、行气与停顿的特定呈现方式,绝不仅仅是现行白话文中的句号与逗号的统称。韩愈《师说》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三字经》中“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等均有记录。

  日期:2018-03-03 22:31:55
  句读一、“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旧注多为此句读,译为“先履行所说的,然后再说”(李泽厚先生)。该译与“信近于义,言可复之”(1·13)相似;然而,“从”并不通“重”,无“重复”之义。故,不从之。
  句读二、“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行:行动、实践。

  言:言语、言论。
  从:跟随、相随。
  之:代词 ,代其“行”。
  君子在行事时要尽量先实践,然后再言论。正所谓“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4·24),这样既可身先士卒,起表率作用;又可避免拍脑袋地想当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可以言行一致,不因空话、套话而失信于人。尤其当遇到“己所不欲”之事时,更要先实践、后言论,以免“然施于人”。
  不知大家以为,本章属于那种句读方式呢?
  日期:2018-03-03 22:32:05
  【原文】
  2·13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