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一本关乎心灵与智慧的书》
第13节

作者: 昆X
收藏本书TXT下载
  ●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所:名词,处所、位置。
  共:同《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尔墓之木拱矣”的“拱”,拱卫,环绕。
  日期:2018-02-17 15:04:50

  关于“北辰”,也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北极星,伯峻先生有其比较详尽的解说:“由于地球自转轴正对天球北极,在地球自转和公转所反映出来的恒星周日和周年视运动中,天球北极是不动的,其它恒星则绕之旋转。我国黄河中、下游流域,约为北纬 36 度,因之天球北极也高出北方地平线上36度。孔子所说的北辰,不是指天球北极,而是指北极星。天球北极虽然不动,其它星辰都环绕着它动,但北极星也是动的,而且转动非常快。祗是因为它距离地球太远,约 782 光年,人们不觉得它移动罢了。距今四千年前北极在右枢(天龙座 α)附近,今年则在勾陈一(小熊座 α)。”

  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固定的处所而众星环绕在它的四周。譬如舜,便是“为政以德,譬如北辰”的典范。孔子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15·5);我想,如果仅是端正坐在正南面,便能“有臣五人,而天下治”(8·20),那么为政应是不难,无非就是多学学庙中的泥菩萨,多练练坐功即好。然而,为何有不少的为政者坐得还不如庙中的泥菩萨那般安稳。究其原因,便是这些人的德行有亏,难以服众。故,所谓的“无为而治”,其实便是要求为政者下一番苦功夫,不断锤炼自己的德行;只有自身德行足够强大,众人才能自然地如众星拱月,跟随其左右。

  日期:2018-02-17 15:13:40
  【原文】
  2·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
  伯峻先生:
  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政,自己便会像北极星一般,在一定的位置上,别的星辰都环绕着它。”
  论语茶馆:
  孔子说:“为政者如能用德来影响、感化他人,便可如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固定的处所而众星自然地环绕在它的四周。”

  在孔子看来,“道”是“道”,“德”是“德”哦。“道”是人们改造事物正确的途径,“德”则是人们改造事物的正确方式。两者虽然紧密联系,但也有所区别:“道”对应的是世界观,“德”对应的则是方法论。关于这点楼上有比较详尽的阐释。欢迎大家回看之。
  日期:2018-02-17 15:17:03
  0202 看理学家注家朱熹如何巧妙地否定爱情诗
  2·2 章讲的是诗教。
  ● 诗三百:
  “诗”,即《诗经》。《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有“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等十五“国风”,有诗一百六十篇;“雅”分为“大雅”“小雅”,有诗一百零五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四十篇。
  关于《诗经》的形成,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介绍到:“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原有古诗3000篇,孔子根据礼义的标准编选了其中305篇,整理出了《诗经》。不过,唐代孔颖达、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对此说均持怀疑的态度。他们认为,《左传·鲁襄公二十九年》中记载的鲁乐工为吴公子季札所奏的风诗次序与今本《诗经》基本相同;而此时,孔子不到10岁时(公元前544年)。现在比较普遍的观点是:《诗经》为各诸侯国协助周朝朝廷采集,之后由史官和乐师编纂整理而成。孔子亦参与了这个整理的过程。

  ●  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思无邪”,这三字取自《诗经·鲁颂·駉》的最后一句:“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骃有騢,有驔有鱼,以车祛祛。思无邪,思马斯徂”。原句中的“思”为语气词,无实际意义;“无邪”,没有邪念。该句讲的是马的忠诚:强健的马匹,却没有邪念,不调皮捣蛋,适于远行。不过,本章,孔子引用此三字,很有可能是“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断章而取义。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认为“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应该来讲,该说比较客观,它既划清了“通俗”与“低俗”的界限,亦划清了正当的讽刺与“乱”的政治界限,比较符合孔子本意。
  然而,在一些理学家的眼里,《诗经》并非完全地“思无邪”。因为《诗经》中编选了大量的爱情诗和政治讽刺诗,以至这些理学家在解读本章时很是头疼,绞尽脑汁地为其“拨乱反正”。如朱熹,他便认为“思无邪,乃是要使读诗人思无邪耳。读三百篇诗,善为可法,恶为可戒,故使人诗无邪也。若以为作诗者思无邪,则《桑中》《溱洧》之诗,果无邪耶?”如此解释便巧妙地将《诗经》里的爱情诗和讽刺诗给全盘否定,从而改变孔子的文艺批评标准。

  日期:2018-02-17 15:17:58
  【原文】
  2·2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伯峻先生: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论语茶馆: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之,即‘思想纯正’。”
  终于与伯峻先生的译文完全一致了。
  日期:2018-02-17 15:20:23
  0203从“民免而无耻”看春秋时期的严刑峻法
  2·3 章比较有意思,因为有的注家在解读本章时,指出“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重视道德是应该的,但却忽视了刑政、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那么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呢?首先且看原文解读。
  ●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同“道千乘之国”(1·5)中的“道”,引导、治理。
  政:政条、政令。在古代,“政”作动词时,则常有征讨、镇压的意思。
  齐:整顿、规范。
  刑:刑罚。

  民免而无耻:人们设法逃脱刑罚且无羞耻之心。
  ●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格:匡正、改正。
  日期:2018-02-17 15:21:45
  本章,孔子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命题,即:为政者应“道之以政,齐之以刑”,还是应“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一般来说,“道之以政”确实要比“道之以德”容易且快捷,但效果却不理想。以朱元璋为例:

  据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中的记载,朱元璋颁布了非常严厉的肃贪法令,凡贪污六十两以上银子者,立杀;且为了增加威慑力度,贪官被处死后,还要将皮剥下,然后在皮内塞上稻草,做成稻草人,挂于公座之旁,供众人参观,以威慑继任者。此外,还运用有诸如抽肠、刷洗、阉割、凌迟、挖膝盖等酷刑。然而,即便在这些令人生畏的死亡艺术之前,官员们却依然如敢死队般,前“腐”后继;官员越来越少,以至官员犯了死罪,往往只是先打一顿,然后放回去审案,给下面跪着的犯人判完罪,履行好临死前最后一班岗,才能安然赴死。这便是令人匪夷所思却又真实存在的“戴死罪”。朱元璋统治时期,还创造了一个记录,同批发榜派官共三百六十四人,皆为进士监生,一年后,六人被处以死刑,而其余三百五十八名,全都以徒流罪和戴死罪的身份,继续留在庙堂办事;也就是说,这三百六十四名官员竟无一人漏网。至于那些暂未获罪的官员,亦是整日胆战心惊,甚至要提前交代后事,唯恐一不小心触怒朱元璋而性命不保。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