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义楼”里解读『资治通鉴』腹黑权谋》
第21节作者:
我有人十八始 申不害任韩国的丞相达15年,直到去世,运用他的阳术和阴术,帮助韩昭侯推行法治,使韩国君主专制得到加强,国内政局得到稳定,贵族特权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渐趋富裕,成为当时的强国,虽然处于强国的包围之中,却能相安无事,成为与齐、楚、燕、赵、魏、秦并列的战国七雄之一,而且还扩大了自己的疆土。公元前353年,韩国攻打东周,占领了好几个城池,公元前346年,韩国又和魏国联合出兵,占领了楚国的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所以《史记·韩世家》说:“申不害相韩,修术行道,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韩。”至公元前341年,魏国派大将庞涓率领兵马攻韩,直逼韩国都城,韩昭侯急忙派使臣向齐国求援,齐国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大军伐魏救韩,在马陵道大败魏军,射杀庞涓,才保护了韩国安全。据说这一仗打得很激烈,韩国损失惨重,伤了元气,也使得申不害的改革进程受阻,很多措施没有推行下去。5年之后,申不害亡于新郑,韩国的改革基本上中断。申不害曾在发布一些新法令时,并没有彻底废除旧有法令,这时,韩国的旧势力又开始发挥作用,钻了空子,当新、旧法有抵牾时,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拿旧法来为自己的违法行为辩解,这样,朝廷混乱,众官员们也无所适从,这是韩国改革不可能彻底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另一方面,韩昭侯晚年,不顾人民疾苦,大兴土木,修筑所谓“高门”,耗费了韩国不少的人力和财力。所以,韩国虽经申不害15年的苦心整治,但最终功亏一篑,远不如魏、齐、秦等的改革收效大。在韩昭侯时的短暂强盛之后,韩国迅速衰落,再次成为任人欺凌的国家,最终在公元前230年,韩国被秦所灭,成为六国中第一个被秦所灭的国家。
9、治国思想:
申不害的学术思想在治国上,首先主张君主治国,务要明法察令,依法办事,这是所有法家的共性,故不赘言。
其次,他更以“术”著称,提出用“术”来推行“法”。君主有了势,定了法,其地位还不是稳固的,必须有术,不然势与法就会变得威严而不受用,刻板而不通达。如果以术来联通势与法,就如虎添翼,无论动静,都会使臣下慑服。
申不害的“术”,是君主的专有物,是驾驭臣下的方法。用现在的话说,“术”是一种治国手段、政治手腕、领导艺术和谋略方法。申不害在韩国“修术行道”,其“术”有“阳术”“阴术”之别。所谓“阳术”,是任免、监督、考核臣下之术,即“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申不害认为国君应该“无为”,以“无为”令部下“有为”。君主不做具体工作,只“课群臣之能”,对群臣进行监督、考查、防范;君主遇事要“示弱”,就是不轻易表态拿主意,顶多问一句:“为之奈何?”但当决断的时候,必须独断专行,牢牢掌握权力;君主甚至不表现自己的好恶爱憎,但必须“操杀生之柄”,掌握生杀大权,令臣下绝对服从。“阳术”之外,国君还要有“阴术”,即驾驭臣下、防范百官之术的权谋术。即搞阴谋、耍手腕,弄权术。这一招就需要设一些耳目,了解、掌握部下的一举一动。申不害深谙“术”道,在“围魏救赵”的事件中,他便是用了小计谋,探听到韩昭侯确想发兵后,才开始按君意进谏,从而使君心大悦,自己得到重视重用。申不害用自己的“术”,成功地打造了韩昭侯这个运用权术使国家称雄于战国之林的君主。在韩非子的书中,记载了很多关于昭侯善于利用权术驾驭大臣的事例。
申不害相韩15年,“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帮助韩昭侯推行“法”治、“术”治,使韩国君主专制得到加强,国内政局得到稳定,贵族特权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渐趋富裕,史称“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韩国虽然处于强国的包围之中,却能相安无事,成为与齐、楚、燕、赵、魏、秦并列的战国七雄之一。
申不害关于术的论述还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影响。申不害研究术,有正面的领导控制方法,也有阴谋诡计。所以,申不害这样的以权谋治国,历来有很多争议。有人评价说,以术治国,“一言正而天下定,一言倚而天下靡”,“术”取决于君主本人的才能,君主本人比较正确,有能力,国家就会比较兴旺;相反,国家就会陷入混乱,老百姓就会遭殃。正因为申不害与韩昭侯用“术”有余,定法不足,“不擅其法,不一其宪令”,因此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韩国的问题。韩昭侯一死,韩国很快又衰落了。不过,申不害重“术”的法治思想,在后世影响巨大,为历代封建帝王加强君主集权提供了理论和经验,各朝各代都有所借鉴。如今,我们也常能察觉到“术”的影子。总之,“术”,应该强调的是一种管理智慧,是领导者不可或缺的,就看你用得对不对,能不能把握住一个度,过分地夸大则成为阴险的伎俩,为一些人搞阴谋诡计开了先河,最后也会导致自己身败名裂。
参考及引用文章:
英才寄情之山水�7�7:管理大师-申不害 | 重读郑州》
向古人学管理系列之二言论: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_
权术的鼻祖申不害,强调君主“操杀生之柄”
等等
日期:2018-09-01 14:58:36
43-3
申不害认为国君应该“无为”,以“无为”令部下“有为”。君主不做具体工作,只“课群臣之能”,对群臣进行监督、考查、防范;君主遇事要“示弱”,就是不轻易表态拿主意,顶多问一句:“为之奈何?”但当决断的时候,必须独断专行,牢牢掌握权力;君主甚至不表现自己的好恶爱憎,但必须“操杀生之柄”,掌握生杀大权,令臣下绝对服从。“阳术”之外,国君还要有“阴术”,即驾驭臣下、防范百官之术的权谋术。即搞阴谋、耍手腕,弄权术。这一招就需要设一些耳目,了解、掌握部下的一举一动。
*
一段和楼主自身认同的理念,几乎完全一模一样!
1、楼主喜欢无为而治。
即认为领导必须无为而治:
-领导不能表态,一旦领导表态,下属就没有意见;
-领导必须无为,下属才能有为;
-领导必须有权,下属才能受制于领导;
-领导必须有术,即管理下属的手段,下属才能听话;
2、申不害是擅长于术,但是楼主还认为,要善用于势。(势是慎到的)
其实楼主的观点是来至于台湾的曾仕强教授,他把自己的管理艺术称之为“中国式管理”,现在楼主才明白“中国式管理”的源头是中国的黄老、刑名之学。
3、楼主不是100%赞同“循名而责实”。
一旦发生危急关头,还需灵活运用。
日期:2018-09-01 15:03:14
杂感:
原来申不害的故乡是河南荥阳,可以算是楼主的老乡!
楼主的祖谱记载,家族源于荥阳,虽然祖上几代早已移民南方外省,也以南方人自居,但是有家乡有申不害这样的政治家,特别是与自己所持的观点相同的人,感到骄傲。
日期:2018-09-01 15:11:25
43-4
[现实运用]申不害改革的现实运用: 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
楼主曾是一个部门的领导,后来业务发展,人手不够。总经理对楼主说:“有事你可以,让张三帮忙。”
张三是另一个部门经理李四的下属。总经理并没有跟张三和李四打招呼,令楼主很难为。
如果楼主直接安排工作给张三,会令张三无所适从,也会令李四很不满。楼主请总经理亲自跟两人沟通过后,才安排张三的工作。
这就是名不正,言不顺。必须正名后,才能管理。
日期:2018-09-02 06:11:02
公元前353年,魏国又起兵伐赵,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成侯派人向齐国和韩国求援。韩昭侯一时拿不定主意,就询问申不害,应如何应对。申不害刚刚博得昭侯信任,行事十分谨慎,担心意见不合他的口味,不仅无功反而有过,并且此事韩昭侯一时难以决断,此时说啥都无法“一锤定音”。于是他使了个“缓兵之计”,说道:“此安危之要,国之大事也。臣请深惟而苦思之。”随后,申不害不露声色地游说韩国能言善辩的名臣赵卓和韩晁,鼓动他们分别向韩昭侯进言,陈述是否出兵救赵的意见,自己则暗中观察韩昭侯的态度,摸透了韩昭侯的心思。
*
43-5 如何揣摸他人的心理
1、来个沙盘演试
伴君如伴虎。一言不合,很可能把你打入冷宫。申不害通过让别人去试错来揣摸他人的心理。
同样,汉武帝有一个宰相名叫公孙弘,他也是采用同样的办法,叫别人去献策,通过侦察皇帝的表现,来迎合。汉武帝的宰相更换了无数人,唯有公孙弘一直做到临终,而且是善终。
2、细节法
有一个皇帝要立后,有两个妃子,A和B. 大家不知道皇帝更喜欢哪个人,于是有个大臣做了一个非常精美的钗子,然后把一盘普通钗和精美的钗放在一起,送给皇帝。
过后打听那只精美的钗子戴在哪个妃子头上,果然那个妃子被选为皇后。
日期:2018-09-02 06:15:39
43-6 商鞅 VS 申不害
为啥商鞅变法成功,而申不害变法失败?
为啥商鞅被车裂,而申不害善终?
-有一个学术观点(非楼主),商鞅变法不讲情面,比如太子犯法,一下子把太子老师的鼻子割下;而申不害连讲话都要去迎合君主。
-至于两个的结果,不用楼主说,那是显而易见的,善于做人的申不害善终;而商鞅被车裂,而且被灭族。
如果楼主能穿越分别能扮演这两个人,楼主肯定愿意选择当申不害。
日期:2018-09-02 06:25:25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