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轶事:古国后裔一一这群人为什么被误认为类猿人?》
第31节

作者: 巴山牛_渝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9-26 21:33:27
  图腾也是一种避邪物,比如巴人在门上画老虎。其他民族的纹身,以及什么护身符、门神、镇宅宝等等,都是避邪物。
  石宕说,语言禁忌本来是消极巫术,如果发展到极点,达到灵物崇拜程度,也可以形成咒语。咒是口头语言禁忌,平时禁止使用,一经使用,它就具有超自然的力量,会致对方于死命,咒语的文字表现形式是符箓。
  符是一种奇特的图画,充当文字符号,代替语言的力量,用来作避邪镇妖之用。人死后请道士念经超度亡灵,要在房屋四壁上贴符;盖房上梁时,在房梁上贴符;孩子生病时,到寺庙里求符;这些都源于巫。
  巫术是一种神秘的力量,利用仪式、咒语,或者其他手段来达到目的,借助超自然的力量,精灵或者恶魔的力量来达到目的。按他的说法,巫无处不在,潜移默化中,早就根植在人们的头脑里,左右着人们的言行。
  说到这里,他笑着调侃道:"简单的咒术是不需要什么力量的,人人都可以使用,而且不会有什么害处。不过效果就可想而知,是大不到哪里去的,也没有特别神奇的地方,玩玩呗。" 随后,他又言之凿凿地说,

  "但是如果高深起来的话,就确实需要巫力了,没有巫力的话,可能从一开始就无法使用,也就谈不到其他了。如果巫者可以借用的能量越强,咒语的巫力就越大。"
  他说,如果两个人同时使用巫术,谁巫力强谁就成功。还特别提到诅咒术,说诅咒术如果成功,会记入因果,施术的巫者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如果失败,还会以巫力的三倍反弹,搞不好仇人没死,巫者本人会先跨进鬼门关。所以没到准备两败俱伤的时候,别用着玩似的瞎闹,最好是这辈子都别碰。
  日期:2017-09-27 18:08:22
  可惜,我当时没明白他这番话的用心良苦,是有所指的。心事重重中,全当成是说客的胡言乱语。记得他还似笑非笑的瞅着我,意味深长地说过这样的话:
  "据先王讲,确实有人在不知道厉害的情况下乱用一气,结果目的没达到,自己落得很悲惨。几乎所有巫术都有副作用,巫者称为“反噬”或者“逆风”。如果使用巫术失败,又没有解咒术护体,简单的巫术还好,如果是什么深奥的巫术,施术的巫者肯定会魂飞魄散" !他舔了舔干燥的嘴皮子,"即便侥幸成功,巫力也会有一定的反噬,只不过你暂时察觉不到而已,如果在不自省的情况下一意孤行,只会早日去喝孟婆汤!"

  他认为:"我们这个世界是存在神的,只有通过特殊的语言、特殊的地点与特殊的环境才可以与神沟通,久而久之,咒语就成了与神沟通的工具。
  "巫术就是通过咒语与神订立契约,可以使用这个神的能量。由于平时是不可以与神沟通的,所以要再念一次咒语,只要可以达到神把能量传给你的强度就可以了。
  "在第一次与神沟通的时候,咒语威力最大,正所谓熟能生巧,以后每当念动咒语,神便将能量传给你,咒语念得越长越多,能量的威力越大。如果需要更强大的能量,那就得使用`禁咒`。
  禁咒就是咒语最大化,譬如`血咒`,巫者将他的七魄逼出体外,依附在被诅咒者身上,中了这种咒能有好下场?当然了,施展这种禁咒,巫者会在施咒后当即死亡!"

  什么是"血咒"?听起来挺吓人的!这世上真有吗?
  日期:2017-09-28 16:35:52
  第27章 桃花源与翠竹源之异同
  巴王石宕用吴晓君的口吻,填鸭似地给我上了一堂有关"巫"的大课,除了"血咒"二字留在心中,还有就是石娲在养"天蛇蛊"。其他的我都是左耳进右耳出,哪听哪丢。怎么说呢?为了表示对君王的尊敬,我自喻一条犟牛,他姑且算是对牛弹琴吧。

  早就过了午宴时间,虽然两人都饿得"咕、咕"叫,谁都没心思回所谓的王宫吃饭,而这顿饭还是新王登基后,王族成员都要参加的盛宴。
  也许是吮到鸡肋的味道,石宕面露愠容地站了起来,不知是有意还是疏忽,他把古剑遗留在了河堤上。我伏身拾起剑来,恭恭敬敬用双手捧还给了他。
  石宕提着剑扭头回走,绷着脸儿一言不发。我心中暗笑:"我就是个花岗石脑袋,想洗脑?门儿都没有!我现在不怕死了,有驸马公主互相殉葬的护身符,蝼蚁尚且偷生,我逃走时即便被逮住,你王室凋零,臣民稀少,杀我就是杀石娲,兄妹俩敢害我?嘿嘿,爷们儿怕个逑!"
  至于所谓的巫术,因为不相信,直接忽略不计。
  往回走的途中,在我的恳求下,石宕被迫点头恩准:我今后可以陪同他或公主在缸底巡视,同时驳回了我到森林里参加狩猎的请求。
  我窥察到一线逃离龙缸的希望,不惟是石宕同意了我的部分请求,而是发现了从暗河逃走的可能 一一 吞噬溪流的那个山洞,出口应该在桃园峡那个又大又深,"叽里咕噜"冒着水泡的深潭!
  我游泳不赖,也有一定的潜水功夫,可以在水下憋个三分钟左右,当我看到那株奇形怪状的虬松屹立在龙缸上,虽然不似在桃园峡中看到的模样,我知道就是那一棵。根据太阳的方位,我也能判定个八九不离十,这龙缸靠近潭獐峡一侧,是薄薄的一层,厚度只有100米左右。
  心花怒放之际,我免不了得意忘形,沾沾自喜中,二筒梭巡着夹岸的翠竹,不知不觉中停下了脚步,摇头晃脑地咏叹起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来一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