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乱悠悠—讲述春秋战国五百余年乱中有序的历史》
第20节

作者: 村人老李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不少人还认为郑庄公接回母亲是腹黑、虚伪的表现。“遂为母子如初”的结尾简直就是一幕丑剧,申姜毫无原则,任性偏心,因为难产就视儿子为仇人,并且不顾宗法制度想废长立幼,没有达到目的就为段做内应企图灭掉庄公,谈何母子之情。而郑庄公有意养成段恃宠恣肆的恶性,这对母子早已失去了普通人的伦常,又经过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挣斗之后,还能够毫无芥蒂再叙什么天伦之乐吗?郑庄公之所以欣然接受颍考叔的建议,不过是掩盖已经暴露的虚伪罢了。

  日期:2018-01-13 15:31:40
  这种评价很深刻,但太过片面化,郑庄公确实是阴鸷、腹黑、善于算计的奸雄,但他的性格中也有着非常阳光和宽厚的一面,这点可以从他对儿子以及大臣的态度看出来,他一向虚心纳谏,礼贤下士,对于属下的意见建议总是从善如流,对于臣子从来不吝溢美之词,否则的话也就不会有郑国朝堂上开明、民主的作风。他并不暴虐、嗜杀,在后文中我们会看到他针对私下勾连的大臣也仅仅是警告,而没有施以杀手。就兄弟相斗,郑庄公确实没有限制公子段的行为,甚至在故意纵容他,但反过来讲,就算郑庄公对他加以限制,以申姜和公子段的个性,他们就会放弃谋反吗?或者说在这二十年的等待时间里,郑庄公是不是也在以另一种方式给公子段和申姜机会。如果公子段放弃了举兵起事,一直没有谋反,没有进攻国都,那么郑庄公会不会就这样一直不予反制,又怎会出现兄弟火并。

  另外,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同时代晋国和卫国发生的相似教训在警醒着郑庄公,身为一国之君,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是最基本的职责。
  在这点上,郑庄公别无选择。而且相比晋卫两国而言,他的做法还是算得上平和得体的。

  日期:2018-01-13 16:31:13
  ~~鸮鸟是什么鸟~~
  最后在这里,笔者要为鸮鸟平反。
  鸮鸟是什么鸟,其实就是猫头鹰。
  首先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鸮鸟会啄食它的母亲。颍考叔说颍地居民遇到鸮鸟都会将之抓起来吃掉,应该是一种劝谏策略。

  而且在最初,鸮鸟可是吉祥的象征。在先民的眼中,太阳主宰着昼夜寒暑交替,掌管着农田收成多寡,而“鸟为帝使”,是太阳神派往人间的使者。鸱(chi)鸮也就是猫头鹰随着太阳回归而冬至到来的时候,开始在夜间活跃起来,将春天唤醒,使万物复苏,因此被认为是沟通天人的神鸟。
  日期:2018-01-13 17:31:58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是说商人的祖先是吞了玄鸟的蛋而出生的,不少学者认为玄鸟是黑色的鸟,应该是燕子,然而出土了那么多商代的文物,跟燕子有关的题材几乎没有,反而猫头鹰的比比皆是。加上甲骨文“商”字即猫头鹰的锐目所构成,因此一些学者认为玄鸟其实就是头和眼睛都会旋转变化的猫头鹰,“玄”字更有玄妙,神秘的意思。而刘敦愿先生在《夜与梦之神的鸱鸮》一文中认为商朝先民之所以对鸱鸮钟爱有加,是因为鸱鸮是战争胜利的象征,也是夜神和梦神的象征,具有保护人生长夜安全的作用。

  到西周初期,鸮鸟题材的艺术品还是很多,风格也继承了商代晚期,但到西周中期之后,鸮鸟题材的艺术品数量急剧下降,尤其是青铜器型,鸮鸟型制及鸮纹基本上绝迹了。
  日期:2018-01-13 17:42:08
  到了西周中期,鸱鸮名声就开始变得不好了,《诗经鸱鸮》以鸟儿的口吻控诉鸱鸮,“鸱鸮鸱鸮,既取予子,无毁我室”,鸱鸮在这里已经是恶鸟了,你抢走我的幼崽,就不要再破坏我的巢穴了。《诗经.大雅》中则因鸱鸮怪异的叫声而视其为同枭并称的恶鸟,“懿厥哲妇,为枭为鸱”,意思是美貌聪明的美女因为多言而祸国殃民,跟枭鸱一样。《尔雅翼》也干脆以鸱鸮叫声难听,视其为不详的预兆,要特地驱逐,“为国怪祥,设官驱之,不使惑听”。这种影响一直持续至今。

  日期:2018-01-13 18:25:16
  ~~灭国不绝祀~~

  在坐镇京城控制廪延那段日子,公子段与卫国打得火热,公子段的目的是借助卫国力量图谋大位,但对卫国来说,扶植一个受自己控制的国君无疑是染指郑国的一个好办法。今后我们会看到这种模式地无数次上演。即使到了今天,我们也能轻易地找到许多同样的例子。
  就在郑庄公克段时,卫国为公孙滑出兵攻取了廪(lin)延。前文说过廪延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延津县北,事实上“延津”这两个字就是“廪延”的别称,这里是黄河南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渡口。卫国把出兵时机选择在了冬季,因为这个时候黄河冰封,军队可以踏冰而行。
  卫国可以利用这个时机,郑国当然也可以用,郑庄公很快组织了反击,卫国连廪延全貌还没看清就被打了回去,而且郑庄公赶走卫军后并没有罢手,直接又攻击了卫国本土。卫桓公连忙告罪请和,此时才算了结。
  公子段和公孙滑呢?

  郑庄公放过了他们,没有继续追究,他们可以平静地在卫国继续生活下去。
  日期:2018-01-13 19:05:32
  当然我们不能凭此就判定郑庄公是位仁慈的兄长和伯父,当时的君主遇到这种情况基本上都会这么做。在那个时代,讲究“灭国不绝祀”,讲究“兴灭国,继绝世”。
  日期:2018-01-13 19:06:44
  “兴灭国,继绝世”讲的是新王朝成立后要分封灭亡之国承继绝祀的世族。周朝分封夏、商二代之后就是“兴灭国”的典型例子,周朝立黄帝、大尧、大舜之后就是“继绝世”的典型例子。“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提拔隐逸的人才,授之官爵)”被《论语尧曰》认为是民心归附的三件大事。

  “灭国不绝祀”也是这个意思,就是说即使一个国家被灭掉了,战胜者依然会给战败者一块地方让他祭祀祖先,延续香火。
  在不少人看来,分封两三代前的君王后裔尚可理解,可是封敌国君主的后代似乎难以想象。实际上,这是有着深刻现实基础的。
  从信仰来讲,在商周之际,人们信奉鬼神,重视祭祀,“国家大事,唯祀与戎。”祭祀还放在战争之上。人们认为鬼神都是有能力造福或者危害人间的,君王、贵族的灵魂更为强大,能够游荡于天地之间,甚至永恒不灭。所以,即使是亡国之君,却仍旧是最有资格主持祭祀其祖先的人,他们可能被流放,可能被囚禁,却不会被杀掉,他们会被留下来主持祭祀其先祖的灵魂。即使这个国家或者宗族没有后人了,还要往上追溯,把他的远支找出来延续祭祀,承继宗祧。今天还普遍存在的过房、过继现象,都是从“兴灭国,继绝世”的思想演化过来的。

  日期:2018-01-13 19:36:31
  而从人道主义和现实主义出发,这种怀柔安抚的政策是对失败者的怜悯,是胜利者标榜仁慈,显示自身接替前朝或他国是承继天命的正统体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