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轶事:古国后裔一一这群人为什么被误认为类猿人?》
第19节

作者: 巴山牛_渝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8-23 13:35:49
  石娲表示,养蛊有许多种方法,他们石族先祖原来都会,后来蜗居在这里,栖身环境变化太大,其它方法不适用了,就没再用过。一代接一代养的金蚕蛊存放在洞穴中,以新替旧,如同储存武器,等待有朝一日夺回枳城,这蛊可以让臣民效忠王室。
  这意思我听懂了,两千多年了,生存环境如此恶劣,这群人对王室始终不离不弃,原来奥秘在这里。寻死不成的我,在将信将疑中一阵后怕,禁不住冷汗直冒,怕的是真有蛊存在,我这怀有二心的人会活受罪。
  这当口,我陡然想起是中了她的蛊箭才被掳来的,心有余悸,难免相问。她盈盈一笑,表示不用担心,那只是用蓖麻叶榨汁,把竹箭浸泡在汁液中,这种箭只有一个时辰的麻丨醉丨作用。他们狩猎,都用这种竹箭。对吴晓君说的"中了蛊箭",她一笑置之。
  石娲介绍,蛊的种类很多,通常有:金蚕蛊、疳蛊、癫蛊、肿蛊、泥鳅蛊、石头蛊、篾片蛊等等,其中金蚕蛊最厉害。
  蓄养这些蛊的方法大同小异,要先捉来可养的槲蚕、蝎子、蜈蚣、隐翅虫、蚰蜒、蚂蚁、毒蜂、蝉、、地鳖、蚯蚓等虫类,用咒语炼制后,在皓月当空之夜,悄悄埋于人来人往的十字路口,日精月华包孕大地,次年刨出来晒干,拌上施蛊者的头发研为粉末,供奉在五瘟使者的神像前,久而成蛊,再投放在井水和饮食中,凡经过十字路口的这方臣民饮用后,对施蛊者有异心的人,非病即亡。
  五瘟使者就是瘟神,分为春,夏,秋,冬和中管使者,当我搞明白秋瘟使者竟然是大名鼎鼎的赵公明,忍不住哑然失笑:这赵公明不是财神吗?
  几十年后,我才明白赵公元帅为什么会集瘟神与财神于一身,这中间实在蕴藏着深深的哲理,不择手段的求财,安知不是求瘟神啊?赵某人是秋瘟使者,我自然会联想到那句"秋后蚂蚱"的民间俗语。
  日期:2017-08-24 15:54:09
  当年,我兜儿里没有半文钱,穷知哥一尊,不可能有现在醒豁,过上舒适生活是人类追求的目标,贵为巴国驸马,钟鸣鼎食,不可谓不富贵,石娲公主在这群巴国后裔中,不但血统高贵,容貌也算得娇媚,我俩在一起,堪称才子佳人。
  我是现代的知识青年,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正所谓"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岂会甘心情愿过这种人不人、鬼不鬼的原始生活啊!我崇尚科学,她呢?
  这叫志不同道不合,不相为谋!
  她见我愁眉锁眼,误以为是被吓坏了,握着我的手腕,用指头在我掌心勾勾划划,告诉我如何判断中了蛊:咽喉肿胀不能吞饮食物,而且脸色泛青泛黄,或者咳嗽不止,或者胸腹胀鼓,或者浑身麻木,有这些症状,便是中了蛊毒,不死也要脱层皮。
  她没有告诉我化解的咒语,只说了验证和防备的几种方法,最简单的是嚼生黄豆,没腥味就是中了蛊。还有便是在嘴里含一块煮熟的鸭蛋白,上面插一根银针,如果鸭蛋白和银针变黑,中蛊无疑。
  据她之意,凡是蛛网灰尘之家,疑为养蛊之家,要留个心眼,吃饭时主人先用筷子敲杯碗,然后才盛饭的,疑为施蛊,要特别小心,切不可端碗吃喝。出外就食,随身携带几头大蒜,可以预防中蛊。蛊毒入酒难治,出门不饮酒可防蛊。

  让我大体上明白了什么是蛊和一般的防蛊手段,石娲见我忧心忡忡,拥抱着我亲吻,示意我不用害怕,有她在,保我无恙。
  这公主蜗居在此少了见识,加上年纪又小,根本没摸透我的心事,以为我是惧怕中了蛊毒,才不厌其详的告诉这些。
  日期:2017-08-25 18:14:53
  几十年后,我才明白,石娲虽然没说假话,却对我留了一小手。她养的这种金蚕,除了进食时可以看见它,排完粪便后,赓即成为能幻化的虫灵。它会主动为主人做事,因为有洁癖,最喜欢打扫卫生,室内很干净的人家,都有可能养金蚕。
  这种金蚕蛊让人防不胜防,中蛊于无形。它可以让人立马丢掉小命;可以让人被病痛折磨一生;可以让人干出丧心病狂的事来;更会让中蛊人的子孙后代,重蹈先辈的覆辙!
  中了蛊毒的人,其命运由施蛊者在施蛊那一刻的心念倏闪决定。这种蛊也有化解咒语,但化解必须要施蛊者首肯,反之则不能。
  不幸得很,我就中了这种金蚕蛊。现在静下心来回忆,石娲当时没告诉我,也许并不是有意的,因为那只金蚕正在进食。她用手势和绘图解释这些本来很费事,可能是一时疏忽大意了。
  "可是,我在看那些古怪符号时,她摆弄的就是这个陶罐,她养的金蚕不止这一只,为什么不把其它罐子拿给我看呢?" 这是我怨恨她的责问。
  每当这种想法涌上心头,另一种想法又冒了出来:"你宁魁财是猪脑子啊?金蚕不进食化为无形,你看得见个逑!"
  她年纪轻轻就走了,我却生不如死,这事儿的根根底底,我会在后面慢慢讲述,在我等吴晓君老两口回家之前许多年,厄运早在冥冥之中发生了,只不过我还没醒悟而已。
  经吴晓君点醒后,我才猛然间明白:巫术和仇恨是一对孪生兄弟,仇恨可以使人疯狂,也可以使人更容易堕入魔鬼的掌控之中,施展出任何恶毒的巫咒,造成极度可怕的结果。仇恨是人类感情之中最可怕的一种,一但发作起来,简直不可收拾!
  对巫术有过深入、透彻研究的香港学者卫斯理,对巫术和仇恨的深刻关系研究过多年,这精辟的结论,真叫一针见血!
  可惜,我知道得太迟了,迟迟晚了三十多年!
  我从2007年7月18日开始,为了自救,化解所中的金蚕蛊,翻古籍查经典,寻异人,访智者,大有斩获一一
  <本草纲目·虫部四>中说: "取百虫入瓮中,经年开之,必有一虫尽食诸虫,此即名曰蛊。"
  明代邝露的著述<赤雅>云:"蛊成先置食中,味增百倍"。书中说,下蛊者一般把蛊毒放在第一块食物上,香喷喷的味道让人食指大动,馋涎欲滴。下蛊人有的是下虫本身,有的下虫粪便,也有的是下涎沫,有时不经食物也可施蛊。
  近代民俗研究学者刘介,在其专著<苗荒小记>中记载:"苗之蛊毒,至为可畏,其放蛊也不必专用食物,凡嘘之以气,视之以目,皆能传其毒于人;用食物者,蛊之下乘者也。"
  清代民俗研究家张泓著有<滇南新语>,不但对普洱茶有恰如其分的介绍,对金蚕蛊也有精辟的描述:在信仰金蚕的人心目中,金蚕是有灵性的,既能使饲养者发财致富,但富起来的主人也要告知金蚕亏欠多少,否则金蚕要求花钱买人血给它饮,不然则作祟。
  我汇集得到的所有知识,判定金蚕蛊是纯阴之物,我是纯阳之躯,阴阳相生相克,相得益彰,只能用抽丝法慢慢导出体外。

  这如同治病,不论是源于祝由术的中医还是大禹治水,他们使用的办法莫不如此,这也是"巫"的惯用术理。
  以后的事情暂且打住,先说一说石娲养小鬼的事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