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轶事:古国后裔一一这群人为什么被误认为类猿人?》
第5节

作者: 巴山牛_渝
收藏本书TXT下载
  知青屋是土墙青瓦房,我离开的第三年,实行土地承包,吴家的竹篱茅舍实在太破旧了,村里把知青屋分给了他,老房子拆掉,辟成一块菜地。
  几十年过去,吴晓君小两口成了老两口,他家一直住在这里,虽经修修补补,知青屋还是旧模样,唯一变化是蒙上了一层沧桑。
  知青屋破旧的木门黑黢黢的,一截细木棍插在门扣眼儿里,这便是锁了门。我打量这熟悉的山山水水,坐在车上等他回来,免不得浮想联翩,忆起当年往事一一
  吴晓君双手都有六个手指头,被山民视为异类,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又莫名其妙患上了象脚症,起先十多年还能从事一些轻微农活,后来病情加重挪不了窝,没老伴搀扶和架着双拐,连门都出不了。老两口无儿无女,生活很是艰辛,靠政府低保度日。

  他老婆是二王包原始森林中的母猴子,不但生得丑陋,而且身材矮小形同侏儒,只会"咿咿呀呀"哼哼,不会说话,好在听得懂人话,也能干农活。几十年相濡以沫,可以结结巴巴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山民们背地里称这对活宝为"天残地缺",视他们如瘟神,谁也不愿与这家人为邻。究其根源,从前是与之划清界限,不愿接近阶级敌人。而今是怕他们在钱粮上有求邻居,却之不恭,舍之不愿,离得远点为妙。
  如果真是这样认为,那就是冤枉他两口子了!
  我到这里插队落户的时候,正是政治挂帅大搞阶级斗争的年代,我是三代工人的儿子,称为根红苗正,村里在我还没有报到前,就在吴家竹篱茅舍左侧垒了知青屋,授予我监督帮教吴晓君的任务。

  当年的吴晓君二十出头,父母早就不在人世了,孓然一身的他,由于打上了神棍世家后裔的烙印,虽然他还不是坏分子,村里也视为异类。
  当年我刚满十七岁,逑屁不懂还自以为是。直到今天,我也没搞醒豁,与吴晓君为邻是福还是祸?
  这样吧,趁等他回家的空闲,我从头说起,大家帮我斟酌掂量一下。
  日期:2017-07-19 21:03:10

  1975年,我混了个高中毕业证,等着我的是上山下乡当农民。按政策:下乡满两年的知青,有资格招工回城或上大学,以及扛枪当兵。大学毕业是干部身份,当兵如果不能提干,退伍后可以当工人。
  我酷爱读书,记忆力异于常人,不敢自诩过目不忘,也能记个八九不离十。本是做学问的料子,却生不逢时。
  那时候我国有六亿多人,近五亿是农村人,按说知青下乡并没什么,正所谓人往高水往低,城里娃去刨土,心里难免感到失落。我这样说并不是看不起乡下人,譬如把一个家住城郊的农家娃,独自迁到高寒的荒僻之壤去拓荒,父母和他本人是什么心情?更何况当年还有城乡壁垒!
  这是特殊年代的现实,城里的小青年谁都要遵循。你如果不读书或是小学毕业,倒是可以给你安排个谋生职业,分配的工作差强人意,也许比刨地种田更苦更累,由于能挣几个钱,比挣工分的知青来得宽裕,重要的是还有城市户口。 
  知青可能在乡下陷一辈子,毕竟有回城工作的希望。不下乡只能啃老,没有其它路可走。当年十月底,我扛着铺盖卷儿,搭乘客运班轮,在一个叫斩龙渡的川江码头下船,换乘一种尖头平底的小木船,沿磨刀河到了龙角镇。

  那时候的龙角镇叫龙角区,管辖好几个人民公社,公社就是现在的乡或镇。磨刀河在崇山峻岭的谷底流淌,水量较大河床平缓。泥溪河是磨刀河支流,从大山深处逶迤而下,多滩多潭多瀑布,不可以行船。
  日期:2017-07-20 10:40:17
  这条路在另一个县域,之所以选择走这一条路,也是求个方便。如果乘车在管辖我们地宝公社的龙驹区下车,要走近四十公里山路才能到达龙河村。从龙角镇走,只有不到三十公里。
  出龙角经泥溪过耀灵,必须从洄澜桥上过,到了耀灵乡场上,隔着一条泥溪河就是地宝乡场,跨过一排插在河床上的跳磴,就到了另一个县的地界。我到达公社所在地时,天已经黑尽了。
  那时候不象现在方便,私人不准开旅店和饭馆,除了公社和供销社有几张床位的招待室,唯一的饭馆是供销社开的小食店。招待所和小食店是公家开的,下午五点钟就锁上了门。乡镇没电,照明靠煤油灯,一到晚上,即便场街也是黢黑一片。
  我打着电筒赶路,顺着一条沿河岸铺开的老旧场街寻找公社办公的院子,乡场不大,只有一条不长的独街,不问路也不会走错,很容易找到。
  公社在一座道观里办公。这不用奇怪,那个年代,全国各地的基层政府大多如此。可惜公社大门上了锁,人生地不熟的,咋办?
  又累又饿的我,只能蜷缩在道观门洞里等明天的太阳升起来。十月底的大山上,夜晚必须盖棉被,好在我扛得有铺笼帐被。
  初到被称为第二故乡的地方,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还必须守在这里等分配,我的户口迁移证虽然揣在兜里,还没有分到大队去,不知落户到哪里。哦,大队就是现在的村。
  我是自愿选择到这远离城市的高寒深山落户,被同学们调侃为"狡猾、狡猾的"。原因是到这种地方的知青少,虽然农活很苦,主要用粗粮填肚子,但两年后回城时,竞争要小得多。离城近的乡镇知青成了堆,到时候为争抢回城名额,把脑袋瓜子挤成方脑壳,也不一定回得了城。没办法呀,父母都是小工人,咱是寡妇睡觉,上面没人啊!
  日期:2017-07-20 17:07:52
  分配到龙河七队后,队长李和平当即把我带到只有一家邻居的知青屋,拍着我的肩膀,首先把监督异类吴晓君的光荣任务交给了我,让走了一天山路又没休息好的我一扫疲倦,如同打了一剂强心针,这是信任噻!
  李队长冲隔壁的竹篱茅舍努了努嘴,一本正经地说,吴晓君家世代是神棍,靠搞封建迷信骗钱为生,革命群众才把他老爸评为坏分子监管起来,要他好好参加集体劳动。虽然他父母早就死了,小光棍吴晓君却是个异类,不是坏分子也要暗中提防他干坏事。
  "监管不是坏分子的人,说不过去吧?" 我毕竟是高中生,多少懂一些政策,迟疑地表示了我的观点。

  李队长下意识地把头探出门外,此时正是下地干活的半下午,吴晓君不可能猫在家里偷懒,这竹林遮掩的山坳很偏僻,也很少有人来。缩回头来的这中年汉子,诡异地悄悄告诉我:
  "小宁是城里来的知识青年,是有觉悟的革命小闯将,我不妨告诉你,吴晓君只算半个人类!正常人只有十个手指,他有十二个!你说他是不是异类?"
  真是奇谈怪论,难道身体畸形就只算半个人?很多人都说长有六个手指头的人聪明,他是双份,岂不是聪明绝顶?
  见我莫衷一是,不以为然,李队长又神秘地小声说道:"我说他是半个人类,指的是他亲爹是一只大青猴!"

  日期:2017-07-21 13:42:22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