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绘山海图——推理胜于雄辩》
第14节

作者: 琴心剑胆何足道
收藏本书TXT下载

  嚣的模样又显然是非自然形态,而且和狍鸮给人的印象是一致的——残。回头说下北次三经里的神奇生物,在大兴安岭段之前,自然形态和非自然形态的,都没有给人以残的印象,不但不残,有的还异常富有生命力,列举如下,归山“有兽焉,其状如囗羊而四角,马尾而有距,其名曰?军,善还,其名自詨。有鸟焉,其状台鹊,白身、赤尾、六足,其名曰囗,是善惊,其鸣自詨。”龙侯之山“其中多人鱼,其状如?帝鱼,四足,其音如婴儿,食之无痴疾。”说的是大鲵即娃娃鱼。马成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其鸣自詨,有鸟焉,其状如乌,首白而身青、足黄,是名曰鶌鶋。其名自詨,食之不饥,可以已寓。”天池之山“有兽焉,其状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飞,其名曰飞鼠。”说的是鼯鼠。阳山“有兽焉,其状如牛而尾,其颈[B142],其状如句瞿,其名曰领胡,其鸣自詨,食之已狂。有鸟焉,其状如赤雉,而五采以文,是自为牝牡,名曰象蛇,其名自詨。”“有<?臽>父之鱼,其状如鲋鱼,鱼首而彘身,食之已呕。”景山“有鸟焉,其状如蛇,而四翼、六目、六足,名曰酸与,其鸣自詨,见则其邑有恐。 ”小侯之山 “有鸟焉,其状如乌而白文,名曰鸪[ ],食之不灂。 ”轩辕之山“有鸟焉,其状如枭白首,其名曰黄鸟,其鸣自詨,食之不妒。”发鸠之山“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吧,它们身上的部件都只有多而没有少。 而进到大兴安岭段后,泰戏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羊,一角一目,目在耳后,其名曰东々,其鸣自詨。”乾山“有兽焉,其状如牛而三足,其名曰獂,其鸣自詨。”伦山“有兽焉,其状如麋,其川在尾上,其名曰罴九。”

  川是排泄的意思,可理解为丨肛丨门在尾巴上。其描写的神奇生物都给人以残的印象,怪异多于神奇。也许是我多心了?可为什么残的印象只出现在大兴安岭段?先存个疑问吧。
  日期:2017-07-07 16:47:30
  再回头说北次二经,随后先人告别大兴安岭,又不再见到神奇生物——说生物主要指动物,北山经里鲜有对神奇植物的描述,而北次二经里几乎就没有提到什么植物,一路经过座山都是“无草木”(我说过,那是草木稀疏的意思,是文言文的句式,白话文即是山上没有草一般的树木,想想草的模样)。然而在此后的末段旅程竟然破天荒提到三种树,湖灌之山“有木器厂焉,其叶如柳而赤理。”啥意思?原文就是如此,怎么理解呢。字典解释:厂者,山石之厓岩。木器,我想是指木就像被雕刻过的器物。白话文便是:有像被雕刻过的木在崖上啊,它的叶子像柳,它的纹理发红。联系地域所处,不难理解,说的应该是胡杨。它很具观赏性,但还不算神奇。神奇的景象突然出现了,在其之后。“又北水行五百里,流沙三百里,至于洹山,其上多金玉。三桑生之,其树皆无枝,其高百仞。百果树生之。其下多怪蛇。”

  那是个什么景象?好像一时还不能理解,好吧,咱们认真分析一下。查资料,仞是古代长度单位,一仞为八尺,又有说是七尺的,尺的长度又有多种说法,朝代不同定义不同,总以周尺为最短,短至今天的19.9厘米,保守起见,我总是取短,那么一仞最短为139.3厘米,即1.39米(以周而论,一仞该取八尺,我取了七尺),“其高百仞”,那就是高百三十多米,约40层楼的高度,有这么高的树吗?有的,现今世界上最高的树为澳洲杏仁桉,其“普遍高达百余米,树干直插云霄,最高达156米,相当于50层的高楼,要比2幢上海国际饭店还要高。这种树基部周围长达30米,树干笔直,向上则明显变细,枝和叶密集生在树的顶端。叶子生得很奇怪,一般的叶是表面朝天,而它是侧面朝天,象挂在树枝上一样,与阳光的投射方向平行。这种古怪的长相是为了适应气候干燥、阳光强烈的环境,减少阳光直射,防止水分过分蒸发。”(摘录自网上),如此看来,“其树皆无枝”,也是靠谱的印象,树是如此高,而枝叶密集生于顶端,看着就像是无枝。若真无枝又何来叶,若无叶便不是树而成杆了,我想先人还是分得清杆和树的。三桑会不会说的就是澳洲杏仁桉呢?那是澳洲才有的,但也许在远古的亚洲也有呢?再说,百仞怕也只是印象,并非实指。西山经中说太华之山“其高五千仞”,若实算岂不六千多米高,而华山高度实为海拔两千多米。但华山太高了,难以目测出个相对正确的高度很正常,三桑的高度总不至于估的太离谱,我想百米左右总是有的。“三桑生之,其树皆无枝”,三又会不会是说数量呢?三桑便应该解做三棵像是桑的树(我不敢说先人认出那一定是桑树,但应有像桑树的特征,若说桑树一眼能辨的特征该是桑葚,杏仁桉该不会有……),纵观全经,三桑也不像是某种树名。我们就说那是三棵百米高的立柱般的桑树吧,那是多么壮观而又奇异的景象!“百果树生之。其下多怪蛇。”百果树是一种树吗?是的话那是生各种果子还是生很多果子?一时也解答不清。但是有旁证。看一段海外北经:

  日期:2017-07-07 16:52:20
  三桑无枝,在欧丝东,其木长百仞,无枝。
  范林方三百里,在三桑东,洲环其下。

  务隅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一曰爰有熊、罴、文虎、离朱、【丘鸟】久、视肉。
  平丘在三桑东。爰有遗玉、青鸟、视肉、杨柳、甘【木且】、甘华,百果所生。有两山夹上谷,二大丘居中,名曰平丘。
  说的就是洹山及其周边景象。务隅之山会不会是洹山?我认为很有可能,帝颛顼葬在那儿有点煞风景,但是很有面子,因为洹山在北次三经中有另一个名字,幽都之山。若此地为帝的幽都(字典里,幽有三种意思:隐藏,不公开的;沉浸而安闲;迷信的人指阴间。好像都能用),那么一切奇异景象都显得合理了。你会说,难道不可以是帝颛顼的幽都吗?随你想吧,我也不反对。按《山海经》的说法,帝颛顼实际葬在了今天的外蒙境内,外蒙原先就是我们的,唉……去那儿不大容易了。帝颛顼为何要葬在遥远的北地,他的活动中心不是在中原大地吗?要说叶落归根,那应该是在蜀地,也归不到北地啊!谁说帝颛顼的活动中心就一定在中原大地?是有确凿的史料证据还是考古证据?颛顼是出生在蜀地,但他的封地应是在北方。华夏祭祀中的五方天帝里,他是北方天帝。五方天帝为东方天帝太昊伏羲、南方天帝炎帝神农、西方天帝少昊金天、北方天帝颛顼高阳、中央天帝黄帝轩辕,他们当然不是真的天帝,但人们相信他们死后成神,辅佐昊天上帝(即真的天帝)统治五方。为什么是五方,不是四方更合理吗?五方反映出的是真实性,少昊原是在东方为一方之主的,所以叫少昊(伏羲是太昊),黄帝传位于他,他觉得做帝太辛苦,于是逃跑去西方悠哉游哉了,颛顼才得以登上帝位。再看《大荒北经》记载:“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间,附禺之山,帝颛顼与九嫔葬焉。爰有【丘鸟】久、文贝、离俞、鸾鸟、皇鸟、大物、小物。有青鸟、琅鸟、玄鸟、黄鸟、虎、豹、熊、罴、黄蛇、视肉、?瑰、瑶碧,皆出卫于山。丘方员三百里,丘南帝俊竹林在焉,大可为舟。竹南有赤泽水,名曰封渊。有三桑无枝。丘西有沈渊,颛顼所浴。”说的和海外北经是一回事,更证实了洹山就是附禺之山,即务隅之山,也是幽都之山。而不光帝颛顼,帝喾(帝俊)亦在北地留迹,“丘南帝俊竹林在焉”,我想那是他少年时候在竹林玩耍。史称,帝喾少小聪明好学,十二三岁便有盛名,十五而佐颛顼,封有辛地方(今河南商丘),号高辛氏。可想而知,该是到了帝喾,中原地区才重新成为华夏的统治中心。不往远扯了,大家看经中对附禺之山(务隅之山)及其周边的描写,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有吧,是有那么一点昆仑之虚的味道。所以我以为北次三经队伍称之为幽都之山,乃是他们见多识广(很可能他们就是东夷人,出自东海边,他们熟悉神族,原因以后再说),晓得那是天帝的幽都,而帝都之山,那该是帝颛顼的都城所在。呼,太好了,帝都之山还在内蒙古,小伙伴们还可以去那看看。再说说颛顼。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