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绘山海图——推理胜于雄辩》
第4节

作者: 琴心剑胆何足道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既然《山海经》是汉字写的,里面说的山大概很大部分逃不出中国境内的山脉,经文所述又有明显的走向性质,经文中的山系一定会与某些山脉有重合部分。我们在图上能看到东西向的比较明显的山脉是昆仑山脉、秦岭、大巴山脉、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阴山山脉,西山经山系应当便包含在其中。南山经亦是东西向描述,但我们看到南部的山形比较混乱,可确定的是东西向的南岭应该含在南山经山系中。南北向的山脉有贺兰山、六盘山、吕梁山、太行山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北山经和东山经都是南北向描述,考虑到后面提到的中山经山系形状复杂、长度较短,又有明确沿袭下来的地名,应当便是说处在中原地区的诸山如泰山、嵩山、大别山、黄山、庐山,且不管偏东部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北山经便应当包含贺兰山、六盘山、吕梁山、太行山脉。这便是我的第一感觉。我们再看太行山脉的形状。

  看出来了吧,再以长度估算,经中的太行山系便是太行山脉延伸到了燕山山脉再扎入东北平原。先人应该是闷着头往北走,太行山系末段实际是说大兴安岭山脉,另两个山系越过阴山山脉往北,直达贝加尔湖附近(初步印象是如此,其实有误)。再看东山经。
  日期:2017-07-05 09:09:13
  比对加估算,东山经山系包含了小兴安岭山脉、长白山脉、朝鲜半岛太白山脉,俄罗斯境内锡霍特山脉,并延伸直达外兴安岭。我猜华夏先人被雪线所阻,终于停下了脚步。
  看到白色雪线了吧,所以中国地形图已经不够用了,得是亚洲地形图。回顾一下,西山经山系包含秦岭山脉、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昆仑山脉,北山经包含贺兰山、吕梁山、太行山脉,中山经众山在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南山经山系藏在南部茫茫群山中。好了,山经的大局观已经建立,该回头细说华山,确定“里”长了,昆仑之丘还在等着我。

  日期:2017-07-05 11:15:46
  酒鬼同志的发言很好。我要说的是,推理是一步步由浅入深,说实在话,山经篇我现在看起来里面有许多的认识不足,但是我保留下来,因为其体现了我的思想历程。后面会有种种的想不到,四千年前的海平面和今天并没有大的不同。考古证据已经证明,所谓的大洪水发生在一万年前左右,所以不要说什么大洪水时代。
  日期:2017-07-05 11:21:52
  别急,先看一段资料:
  周、秦、两汉里的长度:周代里的长度在计算井田面积时常常提到。《春秋•谷梁传》宣公十五年(前594年)载“古者,三百步一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周代井田制下,方一里,耕地九百亩,四边都是三百步一里的长度。这一点在古代是公认的。《说文解字段注》引《谷梁传》曰:“古者,三百步为里。”然而,仅仅知道一里三百步,不知一里多少尺还是无法求得一里的具体长度。

  《汉书•食货志上》说:“理民之道,地著为本。故必建步立亩,正其经界。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升,井方一里,是为九夫。”从这一记载可知,井方一里,为九夫耕种的九百亩耕地,每一边的边长为一里三百步。一步六尺,则一里三百步为1800尺。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据《续文献通考》卷108《乐8》载“周以八尺为步”,“秦以六尺为步”,同时又引《律学新说》指出,二者是相等的。所以《汉书•食货志上》在这里是用秦的步尺制度代替了周的步尺制度。由于秦汉尺的长度如商鞅量尺、新莽铜斛尺、后汉建武铜尺都是一尺等于0.231米。②由此可以算出一里等于1800尺为415.8米。现今的市里一里为500米。则知周代一里为今市里的83.16%。由于周代一里三百步的里制到秦汉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所以这一里制可视为周秦汉三代的里制。

  《中国里的长度演变考》杨生民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1
  《山海经》既是先秦著作,文字表达又成熟且有提到“文王”,当是周代或春秋战国人氏整理前人留下的资料所作,“里”便应该是用周里,周代一里为今市里的83.16%,咱们就用83%来换算吧,验证《山海经》的里长是不是周里。
  日期:2017-07-05 11:24:34
  西山经华山之首,曰钱来之山,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有兽焉,其状如羊而马尾,名曰羬羊,其脂可以已腊。
  西四十五里,曰松果之山。囗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中多铜。有鸟焉,其名曰【虫鸟】渠,其状如山鸡,黑身赤足,可以已[月暴]。

  又西六十里,曰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莫居。有蛇焉,名曰肥【虫遗】,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
  又西八十里,曰小华之山,其木多荆杞,其兽多【牛乍】牛,其阴多磬石,其阳【王雩】琈之玉。鸟多赤鷩,可以御火。其草有萆荔,状如乌韭,而生于石上,赤缘木而生,食之已心痛。
  ……(略)
  咱们换算下,四十五里约为今19公里,六十里约为今25公里,八十里约为今33公里,换算公式为:周里数X 0.83 / 2 = 公里数 (换言之是:经中里数X 0.415 = 公里数)。鉴于先人是以目测定位、用步量距离(也可能是用绳量),难免有误差,步量肯定也是在山下平地进行的,但一马平川能走直线的地形又何其少,行进方向亦是大致方向,更不要说里数惯取整十,故误差几里在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长度上是被允许的(此是我一开始的想法,后来我发现先人的测量误差小得不可思议,超过一里的误差都该是我定位上的偏差所造成)。如何定义山与山的界呢,大抵应以凹进的低谷出山处为界,低谷若出有泾流,便是界流。

  下图为秦岭东段延至太华山(俗称华山)和少华山的俯瞰,是我们的分析对象。
  日期:2017-07-05 15:59:47
  相信你已经看傻了。咱们再接再厉,继续推出这一山系其他座山具体方位,虽然成竹在胸,也不是件容易之事。着眼大局,我首先要确定山系总体涵盖,即确定山系头尾大概。
  ……(略)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騩山,是錞于西海,无草木,多玉。凄水出焉,西流注于海,其中多采石、黄金,多丹粟。
  凡西经之首,自钱来之山至于騩山,凡十九山,二千九百五十七里。……(略)
  换算二千九百五十七里是约1227公里,据此推断,西海只能是今之青海湖,先人称广大的湖泊为海也并不奇怪,再说它还是咸水湖。其实该是凄水东流注于海,按距算,騩山怎么也该在青海湖以西。(以后我们会明白,看待山海经中的方向不必太认真)
  沿山走向而行,图上的粗略测距为一千多一点公里,与经述也差不太大。考虑先人是在地面行,弯弯绕绕躲不过去,经测的距离只可能比图上的测距长。当然,推断不能随便,还得结合水系图。上古至今,许多物种迁移和灭绝了,唯有山川河流的位置没有多大变化,所以它们才是解读山经靠谱的线索。啊?你说你想了解神奇物种是咋回事,先别想它们。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