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三千年:这个历史挺好看——人人都能读懂的心灵国学史》
第50节

作者: 邺下风流在晋多
收藏本书TXT下载
  赵岐50多岁时因得罪宦官,家属都被陷于重法杀死,赵岐避难四方,江淮海岱,无所不历,躲遍了半个中国。

  一日自匿姓名,卖饼北海市中。北海郡的孙嵩是当地首富,年才20多岁,带着随从在市上游玩,见一卖饼大叔气质不同常人,停车看了一会儿,认定不是个一般人,喊道:“卖大饼的这位先生,坐上我的凯地拉客车,一块儿走如何?”
  赵岐正在卖饼,忽见有一队人马在他身边停下,以为城管来了,心想我又没有占道经营,当地城管总不能随便砸摊子打人吧,没当回事。忽又听见叫他上车,脸色顿时变了,这么大的豪华车队肯定不是黑车出租吆喝拉客,不是城管,就是那帮宦官追来了,心里暗暗叫苦。正在琢磨如何逃脱,孙嵩放下车帷,令随从们骑马用布帐围挡住行人,密问赵岐:“看你不像卖饼的一般大叔,又相问而色动,不有重怨,就是亡命来此。我是北海孙嵩,家有百口,你若有难,我势能相济。”

  赵岐早听说过孙嵩的名字,就说了实情。孙嵩立刻和他同车回府,回家告诉母亲说:“我今日得一死友。”孙嵩全家都欢迎这位被宦官恶势力迫害的早期在野党人,把赵岐迎入上堂,酒宴款待,相见甚欢,找了间密室让赵岐居住,一住就是数年。
  赵岐结束了风餐露宿、披星戴月的流窜生活,也不用再卖饼谋生了,闲来无事,就在密室里当起了书虫,想注解一本书。思想经书都由先觉们注释过了,自己就别再去拥挤了,只有《孟子》一书,注家很少,自己看了也不满意,不如就注它吧。于是足不出户,也不敢出户,专心当起蛀虫来。

  赵岐注的《孟子》是《孟子》成书以来最有影响的一本注书,赵岐此书后来成了十三经注疏的家庭成员。
  直到迫害他的宦官死了之后,赵岐才从深闺中走出,一时惊艳天下。三府公侯听说赵岐没死,都争相辟召这位赵氏孤男。
  
  东汉的三府是太尉、司徒、司空,相当于西汉时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分别主管军事、行政、监察。
  这里的司徒主管民政,实际就是原来的宰相,《三国演义》中设连环计杀董卓的王允就担任此职。

  这时的司空早已不是《周官》书中六官之一的司空,那时的司空主管工程,这时的司空相当于西汉的御史大夫,管监察。
  太尉、司徒、司空这三府可以置办自己的僚属,设立办事机构。
  但东汉最厉害的官职已不是以上所说的这大名鼎鼎的三公,而是“三独坐”。
  三独坐是对尚书令、御史中丞、司隶校尉的称号,在百官朝会时,别人都是接席而坐,唯有这三个官是独坐专席,以表示皇帝优宠。
  三独坐中的尚书令管政务,御史中丞管监察。

  最让人侧目而视的是司隶校尉,最早由汉武帝设置,管纠察百官。他手下还有一支武装部队,我们都知道明朝的东厂、西厂、锦衣卫,可它们和司隶校尉比起来,只能算是孙子辈的。
  听听当过司隶校尉的那些大爷你就知道它的厉害和重要了:袁绍、曹操、张飞、诸葛亮……
  好了,还说赵岐应聘的三公府吧。
  
  赵岐最后选择了司徒府。不久边境上匈奴等国骚扰,赵岐又被公卿们推举,升拜为并州刺史。在任上正要保国卫民大干一场,没想到宦官集团和文官集团两家又干了起来,宦官集团得势,把这些儒生文官全部赶下野。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党锢之祸”。
  赵岐是典型的党人,早就和宦官干架的老党员,自然难于幸免,这下又遭党锢十多年,直到汉灵帝中平元年才被起用。
  说起中平元年,却不是个平和年份,正是在这一年,黄巾起义爆发。灵帝再也顾不上和上任皇帝比了,因为比了半天,自己似乎还不如前任,弄出个黄巾大起义来,要夺他的现位。急忙下诏起复任用那些被禁锢的党人,赵岐这才被重新起拜官职,征为议郎。
  汉献帝时,赵岐已升任太仆(掌管皇帝出行的车马,副部级),奉献帝之命,组成军事观察团,到各地巡回观察,实际是给各地相打的军阀拉架。赵岐此时已80多岁了,名高望重,各地军阀谁不给这位党人元老点面子。
  公孙瓒给袁绍写信说:“赵太仆来了,来宣扬皇帝的好意(深陈帝德),让我们不要打啦,我们怎能不遵命,你还想打啊。”
  袁绍回信说:“你知道这点儿道理就行。”

  双方于是罢兵。
  赵岐见事办完,喜而南下,到了荆州。荆州是刘表的地盘,孙嵩因战乱也流离到此,投到刘表帐下。因人生地不熟,刘表对孙嵩很冷淡。赵岐对刘表说:“孙嵩就是当年救我的那位侠士。”刘表这才另眼相看孙嵩,把他荐为青州刺史。
  孙嵩恐怕当初也想不到,世事变迁,自己最后还能得上赵岐老人的济。看来人们做好事永远没错。
  赵岐到此一生恩怨完美收官,留到荆州养老,90多岁时才去世。
  
  赵岐走后,没几年,公孙瓒、袁绍又大打出手,袁绍灭了公孙瓒,独占了冀、青、幽、并四州地盘,志得意满,手下谋士如云,武将如林,人才济济。只是还缺少一顶尖级学术人物来凑场,想来想去就数郑玄为第一,此时天下独步。于是派人去接郑玄。
  郑玄这几年遭遇乱世,一心在家授徒著书,倒也安乐。
  这期间可以一说的是北海郡长官孔融登门造访。
  
  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从小是个神通,小小年纪就干了两件让中国文化史永远留名的事。一是孔融让梨,小孩们都知道这个故事,我就不多说了,人家孔融四岁就成了少先队员。

  另一件事是十岁时,孔融独自去拜见河南尹李膺。门人不给通报,一个十岁小孩要见政治局委员、正部级干部,开什么玩笑,门人还以为是谁家孩子走丢了呢。
  孔融小孩有办法,他一句话就打消了门人的疑虑,他说:“我是你们李相的通家子弟。”
  李膺一听是通家子弟来了,赶紧请进,见了后不认识,好奇地问:“高明祖父曾与我家有恩旧吗?”
  孔融说:“是啊,我先君孔子曾问礼于君的先人老子,你说咱俩儿是不是累世通家。”
  众人惊奇不已,这么个小孩竟把1000年的旧账翻了出来。

  更惊奇的在后边,一会儿陈炜先生来了,众人都对他夸这小孩聪明,陈炜张口就说:“小时候聪明(小时了了),大了未必聪明(大未必佳)。”
  孔融应声而答说:“你小时候肯定聪明(了了)。”众人一阵大笑,陈炜这才知道掉进了语言陷阱。
  这就是明夸暗骂的骂人最高境界。
  日期:2017-06-26 14:38:59
  这位孔夫子的后代如今被董卓推派到北海郡作相,他知道儒学大师郑玄就在此,一下车,就来高密县拜访郑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也是山东高密人)。

  孔融市长当时才28岁,跟60岁的郑玄大师谈完后十分高兴,对随行的高密县长说:“高密如今出了这么一位人物,昂,是我们的骄傲。现在郑君所住的乡应该改名,叫‘郑公乡’。郑君家所在,应拓宽马路,盖好门楼,昂,弄得村容整洁,能容高车大马通过,可起名叫‘通德门’。”高密县长答应立即照办。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