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沉默了一会儿,“张汤得罪的不只是儒生吧?”
霍光点了点头,他最近跟着张汤在查刘彭祖的案子,刘彭祖是皇帝的异母哥哥,孝景皇帝的第八个儿子,七国之乱后,景帝把邯郸之地封给彭祖,立为赵王。刘彻称帝后,虽然对诸侯王薄幸寡恩,但对自己的同胞兄弟却不刻薄,反而封赏极厚,而刘彭祖为人又看起来忠厚老实,谦卑恭敬,所以刘彻在自己的兄弟中最为信任的就是他。但张汤还是在一些事情上发现了蛛丝马迹,中央推行的国策只要触及赵国的利益就一定会被处处掣肘——虽然这种阻梗未必从赵国开始,主父偃当年推行推恩令,各地诸侯王惶惶不可终日,齐王甚至因乱伦之事自杀,刘姓家族人人自危,皇帝为稳定朝局,忍痛断腕杀掉主父偃,这其中就有赵王的怂恿和栽赃,更离奇的是派往赵国的国相竟然没有一人能安安稳稳地度过两年,其间不是因为犯了法就是因为诽谤被人告发,而现在,皇帝要桑弘羊大力推行盐铁之策,张汤实际是背后的推手,但是一旦将制盐和冶铁两项财政全部纳入官营,禁止私人制造和贩卖,首当其冲的就是大地主财阀和一些诸侯王的利益,赵国恰恰是冶铁大户,刘彭祖表面上不参与铁矿的开发,可实际拿了不少好处,所以盐铁策在赵国推行受到了不小的阻碍,而那些到赵国贯彻政令的官员和当年在赵国的国相们一样,纷纷被抓了小辫子,很难有所作为。再高明的手段用的次数多了也会露出马脚,张汤嗅到了刘彭祖身上的血腥,他想朝这个自大的皇兄动动刀,而刘彭祖不守规矩的儿子刘丹给了张汤一个不错的切入点。
霍去病见霍光没有说话,知道问得多了可能会触及一些隐秘之事,他也跟着皇帝多年,深谙为臣之道,该问的问,不该问的不问,他很自然地又把话题切到了李家的事上。
日期:2017-09-05 18:55:19
第十九章 幕后之手
李敢这傻逼疯了,他是跟着大将军较上劲了。时不时就把大将军堵在了上朝或者回家的路上,不是痛斥大将军一顿就是扬言要跟大将军决斗。大将军每次只是躲闪,到后来都懒得跟他解释对于李老将军之死内心的愧疚。跟一个疯子讲道理,就像跟一个**谈节操,不是讲不通,是没什么用。
李广的事不光李敢在折腾卫青,整个李家都在和皇帝耍性子、闹情绪,李广是三朝老将,不管在边境任职太守还是在长安做郎中令,一直颇有口碑,在朝中自然有些势力,所以他的自杀就不能等闲视之。“兄长难道看不出来这背后的推手吗?晚上张汤要来拜访兄长,我们不妨和他相商,李广之事一日不去,大将军和您都一日不能安心。”霍光不知道自己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对李家的人是不是已经流露出了杀机。
如果不是有事,张汤当然不会来拜访大司马骠骑将军,但是赵王的案子有一些线索牵扯到了大司马大将军,张汤还是想来霍去病这里旁敲侧击已达到试探的目的,假如大将军对彻查刘彭祖案掣肘,那他将陷入被内外夹击的境地。
霍去病这时候已经独立成府,虽然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但是对一个二十多岁的男人来说,一直不成家是难以想象的,所以皇帝还是以近乎逼婚的方式令霍去病娶妻生子。霍去病的夫人因为还要哺乳孩子并没有出现在家宴之上。
既然并没有外人,霍去病便开门见山地说道,“李敢几次三番行刺大将军,搅得舅母不厌其烦,御史大夫是皇帝身边的红人,希望能为大将军解忧啊!”
张汤表面不动声色,心中却是苦笑,这些背后颇有势力的军阀相互之间的倾轧厮杀从来都是朝廷里的常态,而自己这样的人,无论怎么受到皇帝的信任,都缺少可靠的政治依托,充其量不过是他们斗争的工具,今天,霍去病说得客气,叫为大将军解忧,不好听就是拿你当作武器,当然这其中的回报也是诱人的。“不知道大将军想要下臣如何分忧?”张汤是聪明人,必要的试探是谈判的前提。
“我只是行伍之人,觉得杀了李敢一了百了,但是李将军自杀能闹得满城风雨,李敢能掀起多大的波澜。”霍去病是个军人,行事作风直来直去,张汤很不适应。
李家的事他当然关注,霍光能看得懂的他当然也看的透彻,李广的堂弟乐安侯李蔡,现在是丞相,位列三公之首。可是当今陛下执政以来,高度集权,实行内外朝议政,极大地削弱了丞相的权力,而漠北之战后,霍去病和卫青同拜大司马,丞相渐渐成了摆设,倒像是在夹缝中求生存。李蔡不满如此,自己当年放弃戎马倥偬,投身政治,辛辛苦苦大半辈子,最后好不容易讨了个丞相当,却发现什么主都做不了。
这就好比你出了比市场价高很多的钱买了一个饼,为什么不是用蛋糕?因为那时候没有蛋糕。然后唰,皇帝从你这饼上撕下去一半,告诉你,吃一个饼你容易撑着,保持好身材,健康要紧,因为他是皇上啊,你就算不情愿你也得依从,你要不从,你告诉皇帝你说你食量大,一口气能吃仨,上五楼不费劲儿,那皇上让你连剩下半张都吃不上,你嫌不够吃,有的是人嫌撑得慌。这也不打紧,一半的饼也的确够吃,可问题是皇帝总觉得你这半张饼还是有点儿大,唰,又从你手里撕走一半,给了这个他搜肠刮肚都搜不出来的好东西——大司马,这大司马着实可恨,有战争你就领兵打仗,你就是天下兵马大元帅,没仗可打的时候,皇帝的意思是你也别闲着,你帮丞相分摊点儿工作,这样,一半的饼就又少了一半,这么一下,他丞相就不是撑不撑的问题了,他该挨饿了!在汉代,丞相那点儿破工资,加上封的侯爵给的补贴加起来够干啥的,你不指望这中间利用你手里的权力打打算盘,你靠什么养家糊口?可皇帝现在说了,你饿着吧,饿点儿长寿。所以,等到李蔡当丞相的时候,他的权力被一点点蚕食,而最不能让他容忍的就是卫氏一家的权势滔天,两个大司马,一人从自己手里割一块肉,他觉得自己只有丞相之尊,而无丞相之实尚能忍受,现在连丞相之尊都没有,就唯有请辞回家了。这其实是两千年来封建社会君权和相权的博弈的缩影。
可堂兄李广的死,让他觉得大有文章可做,他要造出声势,让全天下的人都以为,李广的死因是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假公济私,为公孙敖谋爵位而陷害李广,令其走了一条不熟悉的路最后迷路贻误了军机,之后为了隐瞒自己谋私利的真相,利用长史逼死李广将军。
天下拥护李广的人实在是不少,再加上这舆论引导的极好,同情李广的人又翻了番的增加,一时间,都觉得皇帝任人唯亲,大将军假公济私。大将军不曾豢养过门客,这就使他在这一轮的舆论斗争中完败给丞相李蔡。
当时的官老爷们都喜欢养一些门客,这个习惯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然,这些门客不会自称食客,食客总有讨饭的意思,他们称自己为士,因此就有了后来的士为知己者死这样的名言。而养门客养的最出名的就数战国四公子里的齐国孟尝君,狡兔三窟、鸡鸣狗盗都是他的门人搞出来的新鲜词语。养士这个习惯到了汉朝也同样流行,哪个王侯公子家要是没几个士,都觉得没有面子出门,可卫青不养门客,他知道皇帝不喜欢臣下养这些奇人异士,虽然皇帝没法杜绝,沿袭了几百年的习俗不是你一句话就能根除的。苏建就曾经劝卫青说,“吾尝责大将军至尊重,而天下之贤大夫毋称焉,原将军观古名将所招选择贤者,勉之哉。大将军谢曰:‘自魏其、武安之厚宾客,天子常切齿。彼亲附士大夫,招贤绌不肖者,人主之柄也。人臣奉法遵职而已,何与招士!’这里既说明刘彻对于养士之人是咬牙切齿之憎恶,也说明卫大将军得居高位,即便在卫皇后年老色衰,逐渐失宠之后也能执秉机枢的原因——以柔和媚上,就是皇帝喜欢啥你就整啥,不喜欢的你就别扯那没用的犊子。所以,卫青虽然在门客这一层上败了一阵,可他知道,只要紧紧的依托皇上,你就输不了。李蔡虽然也不是弱智,可他恰恰就犯了这么个弱智的错误——跟皇帝唱反调。当然,李敢行刺卫青这事儿其实是李蔡始料不及的,他只是怂恿李家去皇帝那儿闹,去讨说法,让皇帝想办法给他李家补偿,而他也一样将是受益者,可他万万没想到,李敢这小子在政治斗争里用了匹夫之勇,卫大将军始终谦让,一下让舆论从一边倒变成了指责李家得理不饶人的声音不绝于耳。李蔡在想,就当打个平手吧,咱走着瞧,好戏还在后头,可霍家现在不想给他接着彩排好戏的机会。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