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宝鉴解红楼:红楼梦背后所隐藏的故事》
第59节

作者: 正气歌声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4-25 18:56:08
  李纨和贾兰的人生选择
  李纨可能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中存在感最低的一位了,按排名她排在第十一,还比秦可卿要高一位。但秦可卿的意义非同一般,历来都是令人瞩目的焦点。李纨在《红楼梦》中的戏分不仅不及别的正钗,还比不过晴雯、袭人、司棋等大丫头,甚至还不如薛宝琴、夏金桂等人。但很显然,李纨也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她的人生同样有着很强烈的隐喻意味。
  李纨是贾政长子贾珠的妻子,因为贾珠早死,年纪轻轻的她就守了寡,守着儿子贾兰艰难度日。可以说,贾兰是她唯一的生命支柱,她所有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儿子身上。
  通过笔者之前的分析可以看出,作者是借贾府的命运来影射国家的命运。贾府分别被贼寇和蓉蔷分别攻陷,其实也即影射国破家亡。贾府中人四散逃开,充军的充军,惨死的惨死,诺大的一个家族一蹶不振。但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贾兰却因此步步高深,甚至给母亲李纨挣来了“诰命夫人”的封号。
  即便不看《癸酉本石头记》后面的文本,也能知道李纨和其子贾兰的命运,在前面的文本、批语中都已经交代得清清楚楚。

  关于贾兰的命运,早在第一回就已经明明白白了,在甄士隐所作的《好了歌解》中有这样两句“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甲戌本的批语是“贾兰、贾菌一干人”,意思很明显,就是贾兰和贾菌一行人度过了最为贫贱的岁月,后来攻取了功名,为朝廷立下大功,得到了“紫蟒”官服。我国古代的官服是以颜色区别的,以唐代的官服制度为例,三品以上穿紫色官服,四品着深绯色,五品着浅绯色,六品深绿色,七品浅绿色,八品深青色,九品青色。人们常用“大红大紫”和“红得发紫”来形容一个人位高权重。而贾兰和贾菌都穿上了最高阶的紫蟒官服,足可以他们的官职之大。

  (紫蟒官服,位高权重的代表。)
  《红楼梦》的作者对功名利禄是持否定态度的,对那些一心读书仕进之人也是持批判态度的,并为他们准备了一个非常难听的词“禄蠹”,宝玉宁愿沦为乞丐,也坚决不走读书仕进之路。可贾兰从一开始就是要走这条路的,即便是在国破家亡之后,大好河山被异族占领之后,他还是要走这样的路!
  而李纨对儿子的人生选择是什么样的态度呢?其实书中早就交代了。
  在第六十三回“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这一回中,李纨所抽的签上写着的是“竹篱茅舍自甘心”。紧接着,书中又接着写道:“李纨笑道:‘真有趣,你们掷去罢。我只自吃一杯,不问你们的废与兴。’”
  前面的“竹篱茅舍自甘心”一句是指后回李纨隐居山村的情景。李纨住在大观园里住的是“稻香村”,自称“稻香老农”,也是暗指此意。贾府和国家败亡之后,李纨和贾兰在山村过着十分艰苦的生活,自稼自穑,日子十分的清苦,但李纨并未因此而丧失人生的追求,因为她还有贾兰,她在他身上寄托了全部的希望。

  如果不懂得《红楼梦》的主旨,那么这句“不问你们的废与兴”总让人感莫名其妙。但如果知道《红楼梦》是一部反清悼明的“史书”,那就很好理解了。这其实是暗指她在日后根本不关心天下兴亡,不管是谁得到了天下,即便是异族最终胜利,她也毫不关心。她非但没有保持气节,反而让儿子贾兰读书仕进,一心为异族主子卖命,这和宝玉宁可沦为乞丐也不愿读书走仕途之路为戎羌做官形成了强烈而鲜明的对比!

  这样一来,在第五回中的关于李纨的曲子就相当好理解了。一直以来,李纨都是一个很不引人注目的角色,用书中的原话来说即是“虽青春丧偶,且居处于膏梁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问不闻,惟知侍亲养子。”(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李纨给人的感觉一直是老实本分、从不得罪人,对贾府的事情也基本上不闻不问,甚至给人一种很窝囊的感觉,但作者对她的态度很是不屑。在第五回中关于她的曲子《晚韶华》是这样写的“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腰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这里的讽刺甚至是谩骂的意味很是明显,竟然说她“须要阴骘积儿孙”,在判词中也说她“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李纨呢?李纨只是一介女流,她并没有也没能力直接去做一些坏事,但她是母亲,她有教育好子女的义务。《三字经》中说,“养不教,父之过”,从贾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也就能知道为什么作者为什么要那样对待李纨了。
  贾兰从小聪明俊秀,一心读书仕进,和宝玉的不喜读书形成了鲜明对比。国破家亡之后,宝玉选择了宁为乞丐也绝不读书仕进的命运,而贾兰却选择了一门心思求取功名的道路,哪怕朝廷是自己乃至天下人的仇人!
  另一个和贾兰一起考取功名的是贾菌。贾兰是贾府的正根,而贾菌是贾府的旁支,两人都是草字辈,是相隔比较远的同宗兄弟。
  在程高本中,和贾兰一起考取功名的却是宝玉,最终的考试结果是宝玉中了第七名,而贾兰中了第一百三十名,作者显然是把贾菌给踢出去了;而在《癸酉本石头记》中,贾兰得了第七名,而贾菌中了第一百三十名。这当然不是巧合,而是程高等人看到了“癸石”,特地将这一情节来了个“移花接木”。
  贾兰和贾菌都中了进士,得以入朝为官。如果只是这样的话,也算不得什么大恶。但他们兄弟又做了一件大事让作者甚为痛恨,继而对其恨之入骨。
  这个令作者痛恨的事情究竟是什么呢?笔者下次为您解答。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