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宝鉴解红楼:红楼梦背后所隐藏的故事》
第54节

作者: 正气歌声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4-20 19:21:51
  王熙凤最终命运之谜——“一从二令三人木”作何解
  关于王熙凤的最终命运,我们首先来看书中的判词“一从二令三人木”,批语中明确指出这里所用的是“拆字法”。
  拆字法大家都懂,但究竟怎么个拆法,那可以众说纷纭了。有人说这个拆字是只是针对最后一个“人木”——即是个“休”字。
  这样一来,这句就相当好理解了,即是指王熙凤在贾府的三个阶段。首先,嫁入贾府时,王熙凤只能是听从命令,古时有“三从四德”,女子在家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王熙凤刚入贾府,没有丝毫的根基,本事再大,也只能听从其夫贾琏。
  第二阶段,王熙凤得到了贾母和王夫人的撑腰,胆子越来越肥,“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开始对贾府中人指手划脚了。
  第三阶段,即是王熙凤被“休”了,她在贾府的日子也就到头了。
  而对应历史上的魏忠贤,也恰恰经历了这三个阶段:
  一开始,他迫于生计,不得已自宫后,进入皇宫的他,也只是一个卑微的小太监,此时的他只能是任人摆布,这即是“从”的阶段。
  等到天启帝一即位,他掌握了最高权利,开始发号施令、作威作福。
  天启帝一死,崇祯帝即位后,他便成了丧家之犬,只能被动挨打的份,万事皆休。
  这是一种最为简单的解读法,也能和书中的王熙凤的命运以及历史上魏忠贤的命运一一对应。许多人显然认为是这样的解读方法实在是太简单了,他们宁愿把问题看得复杂一些。
  比如“从”,其繁体是这样的“從”, 一從 = 四个“人”字 + 上(和)下 + 一个“人”字。三个以上称之为“多”,四个“人”当然可以算“多人”、或者说是“众人”。于是:“一從”

  拆解后就是“上之多人、下之一人”,换成通俗的话就是:多人之上,一人之下。
  二令 —— 这个好解释, “二令”组合起来就是个“冷”字。
  二人是一个“夫”字, 一人一木是一个“休”字。三人木就是暗藏“夫休”的意思。
  这样一来,王熙凤的命运也就出来了:
  这样 “一從二令三人木”整句意思就出来了:
  最初是“一從”,那是众人之上、一人之下,何等风光。后来是“二令”:遭到主子的“冷”落、奴才们的“冷”眼“冷”语(落井下石)。再后来“三人木”:女强人凤姐竟然被“夫休”了。
  这样的拆字法显然是很牵强的,并不能令人信服,而最终解释的意思和笔者之前的解读也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但不管怎么哪种解读,凤姐的命运都是很惨的,从风光无限到“万事皆休”,可谓大起大落,令人唏嘘。
  而接下来的一句更是让人触目惊心:“哭向金陵事更哀”。

  上一句中用到了“一二三”的递进关系,而这种语句中最为出名的要数“一哭二闹三上吊”了,而在《癸酉本石头记》(简称“癸石”)中,批语也明确指出了“一从二令三人木”和“一哭二闹三上吊”是一对,这也即是说王熙凤在被休的过程中,也同样使用了“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手段。或许有人说,这样的举动实在不符合王熙凤女强人的特性了,但要知道,王熙凤也只是一只“凡鸟”,以前有权在手,当然为所欲为,不知收敛,现在一下完全失去了权利,也就和普通的泼妇没有任何区别了。

  “哭向金陵事更哀”,在“癸石”中,凤姐被休后羞愧地回到金陵娘家没几天,更坏的事就来了,因为之前弄权铁槛寺、间接害死张金哥和守备之子的事被告发。都察院派人上门抓人,她被押上了囚车。书中这样描写:
  “眼看将离开金陵地界,凤姐探出囚车回望,想着此生恐难再回故乡,不禁泣不成声。”(第八十八回 邢夫人执意寻舛错 王熙凤聪明误此生)
  在“癸石”中接下来的情节是这样的:
  凤姐被押至都察院后,往日在外面放利钱之事也被查出,罪行深重,人人都说天理难容,泼皮市侩张华也闻讯赶往都察院,佐证当初凤姐所犯之事,都察院便将凤姐打入死牢,拟秋后处斩。而之前的帮凶净虚老尼姑也获罪入狱。王子腾及家人获悉凤姐被判了死罪,慌忙凑了钱往都察院送,贿赂官老爷,请他判轻点。谁知那三家出的錢也不少,凤姐死罪虽免,可终身难出监牢。关在牢里面,可怜女强人竟然被三个女囚欺负。三个女囚抢平儿小红送给她的馒头,还把她揍得鼻青脸肿。对此,平儿和小红也是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却无法解救。

  有意思的是,央视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最后王熙凤在牢里的故事与这段情节惊人的相似,也是小红探监、凤姐和女囚斗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这是因为87版的电视剧舍弃了通行的程高本的结局,大胆采用了“靖本”的一些批语所透露出来的内容。笔者认为“癸石”即是《红楼梦》第一次增删的初稿本,而“靖本”保留了一些关于后面内容的批语,如果“靖本”是真本的话,和“靖本”批语所透露出来的内容完美契合的“癸石”当然也是真的!
  在“癸石”中,关于凤姐之死是这样的:
  半夜凤姐冷醒,因“血山崩”旧疾未愈,在牢中又缺医少药的,病愈发重了,浑身作烧,面上通红,几处疼痛难忍,实在承受不住,抱着胳膊再也睡不着,只呆呆望着窗外一弯细月。那三个女囚已经睡了,凤姐想道:“想我聪明一世,人称脂粉英雄,如今自作自受,遭到报应,又有疾病缠身,无法忍受,活着又有何趣?不如一死也少受些活罪。”因在身上解下一条汗巾,往那监栅高处一投,系个死结,将头探入,把脚一蹬,不多时便咽堵气绝,灵魂出窍。(第八十八回 邢夫人执意寻舛错 王熙凤聪明误此生)

  在这里提到了“血山崩”,前面平儿和鸳鸯在对话中也同样提到“血山崩”,《红楼梦》无闲笔,真可谓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血山崩”即是“雪山崩”,雪山即冰山,也即王熙凤判词中的那个冰山崩裂,王熙凤这只“凡鸟”也就到了末日。
  而历史上的魏忠贤也同样如此,崇祯皇帝继位后,打击惩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昔日风光无限的魏忠贤一下就沦为“丧家之犬”。崇祯帝将他赶出了京城,便将魏忠贤发往凤阳安置,行至阜阳时,魏忠贤万念俱灰,上吊自尽。其命运和王熙凤也是惊人的一致!
  虽说凤姐“罪孽深重”,《红楼梦》也从来不避讳这点,很是详细地写出了她的狠毒之处,她的死也可以说是咎由自取,作者也很是毫不留情指出了这点“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但读者对凤姐这个人物却寄托着无限的同情,对此惨死掬一把眼泪。
  结合“癸石”的内容来看,如果凤姐还在的话,以其干练、老到的行事经验,贾府是不会被贼寇和“蓉蔷”等人攻破的,也就不会发生黛玉惨死的悲剧了。如果说她影射权阉魏忠贤的话,难道说作者对魏忠贤也持类似的评价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