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反复考虑了两三秒钟之后,决然毅然地就踏上了公交车。嗯,这感觉真是不错,我想我还是先来一个茫无目的的瞎逛吧,让心中那种久别的陌生感消退消退再说吧。不过据我所知,十年前,也就是我刚离开家乡的时候,好像还没有独立的公交系统,当时城区的运输都是隶属于汽车运输总公司的。
所谓的公交运输公司刚刚成立的时候,也只不过是城乡建设局旗下的一个企事业单位而已。后来为了独立发展自负盈亏,扩大营运线路,拓展客源储备,成就了公交公司和汽车运输总公司闹得不可开交的两大新闻焦点。
不过事情的发展远不止如此,公交公司经理为了城市公交的长远发展,一度激烈到带领全体公司员工,到市委市政府游行请愿,要求城市交通从汽车运输总公司脱离独立出来,要求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拓展营运线路等等。在数度询问市长书记之后,经市委市政府多次与汽车运输总公司协商调解之后,才达成公交公司所愿平息了风波。
于是,公交公司的运输业务从汽车运输总公司的运输业务中剥离分割出来,公交公司的行政管理也从城乡建设局的企事业体系中断脐独立出来,从此公交公司才真正自主地承担了远城区城乡之间的全部公交运输业务。而汽车运输总公司只专门负责远城区之外的运输总业务,得益于市政府政策的大力倾扶,开辟了各种旅游专线长途大巴和直达中巴等等,才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但不知经过十年的发展之后成果如何,我不禁好奇心起,想来一个无目地的公交亲密接触一下再说。
我刚找一个靠着车窗的位子坐下,久违的乡音便一次次洗礼着我的双耳,并随着旅客上上下下的变更而不断发生变化,冲击着我的感官。曾几何时,我何曾会如此痴迷于乡音的质朴粗俗,那么美妙不可思议的方言所蕴含的字腔词义音节,我该如何用普通话去表达呢?既然表达不了,我就什么也不去表达,只是静心地去听用心去感受用灵魂去拥有!
我总是坐在公交车车厢的后轮上靠着窗户,一路车又一路车地替换着坐。无论从什么地方上车,我下车的地方只有一个,那就是终点站。不管我是坐全程还是只坐一站,而票价总是一元。几个小时之后,我感觉到了不小的疲乏。我终于决定先不去报到,悄无声息不惊动任何人为上策,不过我得先找个地方喝杯咖啡,再去考虑下一步行动。
我要驱除这几个小时带给我的倦意,连同调整一下,这几个小时以来所经历的所见所闻。我还得好好梳理一下记忆库里的记忆,喝杯咖啡那是必不可少的程序。无论是人还是这个人的社会,甚至乎一台机器,遵守程序是完全必要的。
白蝶坡的斯茅草每逢新生,都伴随着很多相当不合理的生长环境。但她们仍然生机勃勃,然而正是克服了这种种挫折、委屈和损伤的新生,才让她们越发显得新美茁壮又凄美优雅。那漫天的白蝶聚集在一起,一齐抖动与死神搏最后一口气的场景,该是怎样的一曲生命交响乐呢?我没敢多想,可我知道正是这种不一样的经历,自家的那个丑陋的狗窝才会总让人惦记难忘,因而我很是想念我的那个东新巷。不知她现在是否安好?
她一切安好肯定是我的故乡,那一切不安好呢,或者变得更好,她还会是他所说的我的故乡吗?我同样找了一个靠近窗户的位子,叫了一杯咖啡而且不加糖。我在静静等待咖啡的时候也悄然地与黄昏撞了个满怀。在我有限的记忆里,对于黎明,我总是那么朦胧不清晰而经常地忽略它;对于黄昏,我却总是那么地竭尽完美而刻骨铭心地拓印着它。我不可奈何,大大地喝了一口苦兮兮的咖啡,慢慢咽下去,苦尽甘来的韵味正在缓缓滋长。
不管怎么说,窗外的匆忙却总是装不出来的,于是我的目光随着他们的身影不停地在记忆中穿梭,有总在记忆中徘徊,我也就有了真实的基本保障。黄昏的那绺阳光映照着一天的即将结束,却也昭示着另有一天的重新到来,因而人们总是不太在意它的存在,我似乎就喜欢盯着黄昏不放,我不知道为什么。只是我没想到,我家乡这么个小小的烟雨楼村落,也会变得如此之广大。原本我就不太弄得清她的东南西北,这回更有点如坠云雾暮霭之中的苍茫感了。
先不说城南单说这城北的街道,由河岸北线整体往北推出去就达十公里之多,构成了另一个完美的十步曲,似乎仍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不仅市委市政府由南城中山大道全部北迁,就连远城区委区政府也一并北迁,甚至把南乡的巨型商贸中心也都迁到了北郊。昔日白泥砖窑白烟飘飘的大小圆山之间的广袤荒山,变成了一个超大的商贸广场,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我佩服!如此一来,在南乡与北道的较量中,南乡岂不是要彻底败北啦?
难道这就是他一定要紧急招聘我回来的原因?可他不是说他们正遭遇了一场空前的网络压力吗,难道仅仅因为南乡北道互为轮转有关?我不知道。难道老人们常说的,远州,只不过是一个没有真正靠山的小渔村,是真的?
我想,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大概源于山与城区的分布取向有一定关系。远州的西面是云霄山脉,南边则是十万大山,虽说也靠着山,但因为不是那种坐北朝南的走向,所以就说远州没有所谓的帝王之气了。因而,远州千百年来没出过什么有影响的大人物,也不曾发生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就永远无法改变她,只不过是一个言不见经传的小渔村的事实。
这大概源于那个万俟家族当初仅仅出于避战祸的初衷,没做深远考虑而采取的临时措施的缘故吧,或者干脆说白一点就是那人不懂得什么风水之术。那尾随过来的伪道士虽说懂得风水之道,可他只不过是为了复仇不图久远的一种有意草率而已,最终导致了今天这种格局,也是无可奈何之事。我笑笑,我缓缓押了一口咖啡品味着。
其实,十多年前我就听说了城市要往北发展的计划。南向的城市建设规划几度实施有几度变化,除了因为铁轨车站的局限外,我看都是因为领导决策者们秉承了万俟家族们行为匆忙草率目光短浅的传统,建设规划年年动城市样子天天变可总是动不了根本布局。火车站三拆三建之后还是老样子,就是一个特别明显的例子,更不用说其它的。
远州城里的浮桥,不论是拆还是建,简直就是一个个大笑话。以前远州的南城与北城的联系主要是通过浮桥,虽说浮桥的上、下游都建有钢筋混泥土大桥,但人文的传承却都在这浮桥上。只是这浮桥呀,总因为洪水汛期不断断裂分毁,终于让领导大人们下决心修建钢筋混泥土大桥。可后来又不知道什么原因,只说是要保留古城城门楼子,他们就用四个古人攻城用的云梯架子,扛着这座钢筋混泥土大桥,留下了这不伦不类的大笑柄了。
后来几经周折终于拆去了城门楼子,连同那不伦不类的玩意儿一并拆除翻新,搞了一个什么吊索大桥,却只能走人不能跑车!知道十年后的今天,才又终于拆去了那个天大的笑话,把桥从北门岭上一直修到了东风大街,与火车站隔城南路相望。如此长达四、五千米的气势大桥,是不是就一定能够换得全体市民的一致认可呢?我心里犯嘀咕。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