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宝鉴解红楼:红楼梦背后所隐藏的故事》
第39节

作者: 正气歌声
收藏本书TXT下载

  此举当然也是触怒了清廷,而他受到的惩罚也是相当的严重。他被清廷发配到宁古塔充军。宁古塔是苦寒之地,寸草不生,常年冰封。发配到那里,其实还不如一死了之呢!

  吴兆骞临行时,京中好友顾贞观、徐乾学、吴梅村等人都来为他送行。吴梅村还作了一首长诗《悲歌赠吴季子》送他上路。吴兆骞在宁古塔二十多年,后来友人顾贞观恳求于纳兰性德,后经性德父明珠营救,才最终得以赎还返乡。返乡后仅仅三年,他就亡故了。
  (吴兆骞先生像)
  很显然,作者对吴兆骞这些还保有一点的民族气节的士大夫们是很敬重的,对那些一心想要读书上进的人当然是嗤之以鼻了,将他们说成“禄蠹”!
  而实际上,也正是这些读书人考取了清廷的官员,稳定了清廷在全国的统治!若不是这些士大夫们积极地卖身投靠,清廷何至于如此之快地稳定在全国范围内的统治呢!以至于顾炎武先生发出“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的感慨!若是人人都像他这样,坚持不肯仕清,清廷何至于能并吞全中国呢?
  作者鄙夷这些一心读书上进之人,并将之斥为“禄蠹”,真可谓是痛入骨髓的沉痛悲号!
  日期:2017-04-04 06:24:12

  《红楼梦》即是《风月宝鉴》,风指清风,月指明月。在《红楼梦》的文本中,也多次隐藏了这些信息,需要十分仔细阅读才能体会得出来。笔者才疏学浅,只想就一些比较明显的地方和大家来探讨一下。
  日期:2017-04-04 17:39:29
  功名利禄——宝玉和宝钗的根本分歧
  经过笔者以前的分析,宝玉斥读书上进的人为“禄蠹”的原因,是因为作者不愿仕清,不愿为清廷服务,对那些卖身投靠异族政权的士大夫们很是鄙夷。
  也正因为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读书上进才显得那么的让人鄙视。而如果除去这层关系,读圣贤书然后去参加科举考试为官,那不就是一条“正路”吗?就算是伟大的思想家龚自珍也没有排斥这条路,而是一直参加科举考试,连续考了六次才中了进士。除了明清之际的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任何人都不可能有红学家人为地给曹雪芹拔高的那种思想。
  (科举制度是清廷笼络士大夫最为重要的手段。)
  也正因为是在明清之际的那个“虎兕相逢”“白骨如山”的“末世”,那种坚持民族气节,坚持不肯为清廷服务的气节,才真真正正地为世人所尊敬。
  也正因为如此,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等思想家坚持不肯仕清,邓之仪在不得不做了清廷的官员之后,发出了“千古艰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的痛入骨髓的感叹!大诗人吴梅村在迫于压力不得不出任“国子监祭酒”时,途径淮南,发出了“我本淮王旧鸡犬,不随仙去落人间”的感叹!另一个大诗人钱谦益以自己曾仕清作为终身污点!大学者朱舜水为了坚持民族气节,东渡日本……
  这样说来,坚持民族气节,不肯读书仕进并非是什么超出于常人的深刻的思想,而是那些心中还有民族气节的士大夫们的普遍心态!
  也正是基于这点,宝玉和宝钗的分歧就完全能够理解了。
  前面笔者分析过,宝钗是影射满清阵营的。她自然是希望宝玉能够为清廷所用,为清廷服务,而这正是宝玉所坚决不肯走的一条路!
  (宝玉和宝钗,一对貌合神离的夫妻。)
  宝钗对功名利禄的追求是矢志不渝的。
  袭人道:“云姑娘快别说这话。上回也是宝姑娘也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的去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这里宝姑娘的话也没说完,见他走了,登时羞的脸通红,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宝钗对宝玉说过读书仕进的话,可遭到了宝玉的鄙夷不屑,这让宝钗很是尴尬。但宝钗并未因此而丧失了对功名利禄的向往。
  宝钗曾作过这样的一首词:

  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風频借力,送我上青云!(第七十回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最后两句“好風频借力,送我上青云”,将宝钗对功名利禄的矢志不渝表现得淋漓尽致!
  可这样一对在读书仕进问题上看法完全相反的两个人却成了夫妻!这还真可谓是造化弄人。
  在《癸酉本石头记》后面的文本中,两人的思想碰撞更是愈演愈烈!
  在贾府败落、黛玉惨死之后,宝玉实际上已算是走投无路,宝钗能嫁给他,给了他一个表面看起来还算比较温暖的家,宝玉其实是很感激的。他也曾想出来做点事补贴家用,但宝钗坚决不肯,而执意要他读书,走科举这条路。这样,两人从一开始新婚的甜蜜慢慢地走向了陌路。
  宝钗一边照料母亲,一边对付金桂的吵闹,可谓煎心焦首,伤痛欲绝。宝玉见宝钗悲戚,放下书本来劝,反被他嗔着劝回去了,道:“家里不用你挂虑,你还是认真读书是正理。”宝玉只得进门关了窗子看书,神思却早飞往别处去了,想到自己虽和宝钗成婚,住在山中,终是寄人篱下。日用起居,全靠薛家协助,自己竟是个无用书生一般。素又讨厌经济文章,贾家一败涂地,皆由做官而起,不愿再奔仕途,谁知宝钗却强求他读书。二人志趣不投,他似枯鱼失水,泥涂索居,甚不顺心如意。(第一百零一回 呆霸王惹祸牵旧案 悍妒妇作歹设新谋)

  宝玉道:“ 功名犹如污泥一般,让你我陷溺在贪嗔痴爱中不能挣出,本来人出生时都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是何等的纯洁,却被污浊尘网拴住不能挣脱,实在悲哀。”
  宝钗道:“听你说来,赤子之心就是遁世离群、无责无任了,那尧舜禹汤周孔时刻以救民济世为心,竟是可笑至极了,或是污浊不堪了不是?”宝玉说不过他,只是低头不语。宝钗道:“你既理屈词穷,那就从此把心收一收,好好用功,争取考个功名,别让我跟着你受苦才是, 也不枉天恩祖德。”宝玉没了主意,只得坐下拿着书本翻看。(第一百零四回 毒中毒薛姨妈添病 计上计夏金桂焚身)

  两人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终于爆发了。对宝钗对自己的步步紧逼,宝玉终于忍无可忍。
  宝玉不觉动了气道:“一个个都来劝人读书,只问你将来考中功名,是为那个卖命?还不是为戎羌卖命!亡国之民高兴的什么人似的去求功名。你那个宝二奶奶一心想往高处攀,也不管外头風風雨雨的,亡国不亡国的,他就是想着功名。据我看来,他才是无情。”(第一百零五回 薛宝钗借词含讽谏 王熙凤知命强英雄)
  宝玉的话说到了根本问题,即是不愿意“为戎羌卖命”,感叹“亡国之民高兴的什么人似的去求功名”,这和前面笔者所分析的不谋而合!在此基础上,宝玉对宝钗也下了评语“无情”!而这也是宝钗最终在情榜上的评语,“无情”两字多次出现,真可谓是宝钗的最真实的写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