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考(1)秦岭迷局——我,是秘密考古战线上的一员》
第14节

作者: 秘考代号零零柒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时沈奇对我说道:“我们要以事实为依据,不能加入太多的臆测,现场我们并没有发现其他的石兽,对于这里是不是祭坛,我认为可能性很大,但是从勘察结果看,这只石兽是唯一的。”
  葛平不解地问道:“知道这里是一个祭坛,对于我们的意义似乎更大一点,至于有几只小石兽,应该无关大局吧。”
  沈奇缓缓摇头到:“你正说错了,这关乎到这个祭坛祭祀对象的判断。”
  葛平略一错愕,沈奇接着说道:“试想一下,如果这种雕刻如此细致精美的石兽这里仅有一尊的话,那么可以直接推论出这并非石像生。然而,我们再往深里想一步的话,既然是独一无二的,那么祭祀对象岂不也是独一无二的吗?”
  日期:2017-01-15 10:54:00
  我疑惑地看着沈奇,嘀咕道:“你是说……”
  我瞬间恍然大悟:“你是说,这个祭坛就是为祭祀这个小石兽建造的?”
  “对”沈奇回答道。

  我按照沈奇的思路一路思考下来,还确实是这样,可如果沈奇判断正确的话,这种东西是什么,又为什么在这么偏僻的地方,耗费如此大的力量建造这么一个祭坛?
  我连珠炮似的把我想到的疑问逐一抛给沈奇,沈奇的表情越来越严峻,听到我这一连串的质疑之后,沈奇一字一句道:“原因可能只有一个,因为——它,曾在这里出现过。”
  我听沈奇这么说,真的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我难以置信地问沈奇:“沈处,你这是过度疲劳了吧,你说那猪嘴、兔耳、马鬃、狐尾整个乍一看像是一个大老鼠的怪物竟然真的存在,而且就在这秦岭之中?”
  “我推测是这样的。”沈奇答道。
  “理由?”我质问道。
  沈奇对我们解释道:“其实道理很容易想通,如果按照之前判断这里是个祭坛的话,那一定是要祭祀什么东西,而这个突兀地出现在此处的石兽无疑是最有可能的祭祀对象。那么,在这些推测都成立的基础上,我们来分析一下,一般作为虚构神兽被人们祭祀的时候,其雕像或者是图形必定会是高大雄壮,让人一见就会产生敬畏和崇拜。既然如此,问题来了,现在这个作为祭祀对象的怪兽,为什么会雕刻的这么小?”

  我脑筋急转,暗忖:“是呀,沈奇说得对,这并不符合常理。”
  沈奇果断地说道:“那么,可能性只有一个,这东西不是虚构的,它的形象是趋近写实的,换句话说,这东西曾经真实存在过。”
  日期:2017-01-15 19:56:00

  听闻这话,我有点蒙圈,窦晓冲却像打了鸡血一样,嚷道:“哎呦,这感情好,刚才沈处说了,这东西估计就在这大山里面,我可跟你们说,要是发现了,你们可别跟我抢,我得弄一只回家当宠物。”
  每次听到窦晓冲这货放厥词,我都有种想要一脚把他踢出天际的想法,真不明白当初周处长是出于什么目的把这哥们招进秘考处的。不过作为一个劳力来说,他虽然是嘴碎了一点,但是扛活还是一把好手,有鉴于现在正是用人之际,我强自按下心中的不耐烦,用一个字简练地回答了我们窦技术员的要求——“滚!”
  窦晓冲看我有点不耐烦,也收敛了一些,但是好奇心作祟,他还是有点不死心,看我没心思搭理他,就去问沈奇:“沈处,你脾气好,不跟那姓梁的一样,你说说,这东西这么玄,到底是个啥?”
  沈奇无奈地表示道:“我也不知道,刚才我也问梁东了,我们所知道的史料中并没有和这玩意类似的东西,它具体是什么,我们可能需要回到处里系统地研究一下才有可能弄清楚。”
  日期:2017-01-16 09:50:00
  葛平在旁边一直听着,并没有说话,这时候开口道:“沈处,照你这么说,我们已经可以断定这里是个祭坛了,尽管具体祭祀的是什么东西我们并不清楚,但是我们已经找到了实物。刚才被梁东的叫声吸引过来之前,分配给我们的踏查任务已经完成,总体来看这片林子我们已经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有更进一步的发现,照这样看的话,我们的野外考察任务是不是就完成了?”
  沈奇的表情有点复杂,但并没有说话。
  略一停顿,葛平继续说道:“各位,我是个粗人,心里藏不住事,表面上看好像该干的都干了,但是我怎么总有种事情没做完的感觉呢。”
  我和窦晓冲细想了一下,葛平说得真对,表面上看我们已经踏查完了整片林子,现在的任务是要记录、拍照和获取信息,然后回到处里做进一步研究,但是我们似乎也有葛平这种感觉,事情似乎并没有完,但是具体要做些什么却又并不清楚。
  沈奇听完之后,说道:“是呀,我同样也是这么想,既然这样,各位到存放装备的地点把探铲取出来。”
  日期:2017-01-16 10:17:00
  第十二章 地面之下(1)
  我问沈奇:“你这是不放心地面之下?”
  沈奇点头:“对,只有地面之下没有调查了。”
  然后沈奇接着说:“主要集中在祭坛周围进行钻探,先按照普通钻探布孔,用梅花点的方式,孔距密一些,按两米打吧,为了加快速度,我带着他们两个打孔,你负责辨别土样。”
  沈奇把任务布置得十分合理,这样确实能够提高钻探和识别速度。但是在这之前必须拿出一点时间来,培训一下葛平和窦晓冲。这任务当仁不让地交给了我们的沈大帅哥,我返回堆放装备的地方,把探铲取来,组装好分给他们三个。沈奇对他们讲道:“下铲的时候两只脚站丁字步,右手在上,握住铲杆用力落铲,左手扶住下面,保持垂直方向。起铲的时候肩膀要顶住铲杆,保持垂直方向,双手往上提,后脚前移便于发力。注意每次落铲的时候要旋转一定的角度,这是为了让孔眼呈正圆形,而且要保证角度与地面的垂直。你们看,就像这样……”

  沈奇很认真地给他们演示,动作标准得就像教科书一样,俗话说“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没有一定的田野考古经验和功底,是做不到他这种程度的。我在佩服之余,好奇心再次泛起,真是猜不透这沈奇的来历,难怪年纪轻轻就能出人头地,确实有些真本事。
  随着沈奇做过一遍之后,窦晓冲和葛平基本算是掌握了要领,沈奇又给他们纠正了一下动作,就算是速成毕业,可以开始打孔了。沈奇带着他们按照梅花点式进行布孔,刚才商量的孔距两米,我负责识别葛平和窦晓冲提出的土样。
  由于分工明确,安排合理,所以我们进行得很顺利,到中午的时候,我们已经把这片不大的空场的地下情况基本摸清。

  日期:2017-01-16 15:01:00
  然而让我们意外的是,从这片空场地下取出的土样中可以发现游土和灰土层存在,可能是建造祭坛的时候,这个地方有为数不少的工人活动所造成的。再往下就是生土层了,有田野考古经验的人可能知道,有时候在人类活动的时候会把少量的生土块带入文化层中,所以我们都按沈奇的要求,达到生土层之后,还要再往深处打几铲,确保不会遗漏信息。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