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考(1)秦岭迷局——我,是秘密考古战线上的一员》
第7节

作者: 秘考代号零零柒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1-05 10:57:00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我们是被直升机送到目标位置附近的,飞机低空悬停之后,我们通过救生绳下到地面。因为行动时间紧迫,着陆地点没有办法事先指定,我们只能临时选择了一片略微稀疏的针阔混交林。我们四个通过救生绳到达地面之后,飞机返回基地待命,由于本次我们并不能确定行动具体需要多长时间,所以返回时间无法确定,只能见机行事,临时确定。
  这次行动的类型属于一级B类,秘考处所执行的行动按其重要性和紧急性从高到低分为一、二、三级。同时行动内容分为A、B、C三类,如前文所述,A类主要负责提取记录特殊遗迹现场情况。这类任务的科研行较强,一般会事先制定详尽的发掘计划,按照《田野考古工作规程》的要求对于属于秘考处负责范围内的特殊遗迹进行秘密发掘,这种行动的周期一般比较长,但是一般都有确定的发掘工期。B类任务是调查探明特殊遗迹的成因和原因。由于秘考处所接手的任务的特殊性,B类任务没有固定的完成时间,随机性比较强,有时为了调查事件的来龙去脉,用到的方法手段五花八门,或许还会遇到无法确定的突发事件,所以B类任务一般无法按照常规的考古规程进行,因为这类任务的主要目的已经超越了科研层面,调查的成分更大。

  至于C类任务,则是在以上两项的基础上,向相关文物主管部门直至最高文物主管部门提出,继续发掘、暂停发掘、临时封存、永久封存和在做完考古记录后销毁等不同操作建议,并在必要时主持相关工作。这类任务如果在二级以上的话,就基本与科研无关了,一般会在国家安全部门的参与下执行停止发掘、人工回填或者封存操作,其主要目的已经成为如何防止重大危险性事件的发生,从而避免出现大面积恐慌或者造成重大损失。

  从这可以看出,一级B类已经是现阶段此次任务能够申请到的级别最高的类型了,可见上级对于我们这次行动的重视。来到秘考处这段时间,等级如此高的任务我还是第一次参加,所以来之前我的心情是挺复杂和忐忑的,考虑了好多事情,有紧张,有兴奋甚至还有些害怕。到秘考处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最多也就参加过几次A类行动,甚至包括这次周处长进山也并没有带上我。可是周处长没有带上我,命运却把我推到了这条古道上,作为一个秘考处的研究员,对于考古事业的热爱一直燃烧在心底,我们这些人还是有理想和信念支撑的,所以尽管心情有波动,但是当我实打实踏上古道的那一刹那,内心反而平静了下来,所有的杂念和情绪已经全部清空,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用我所学,查明真相。

  日期:2017-01-05 15:56:00
  其实这很像上学的时候参加考试,卷子发下来之前各种胡思乱想,老师划的重点能占多少分?遇到不会的题应该怎么办?藏在袖子里的小条到底拿不拿出来?甚至有的时候还会畅想一下考完了要去什么地方好好玩玩。但是作为一个合格的学生,当卷子发到手的那一刹那,所有的精力已经都集中在试卷上,脑子里也都是各种解题思路和概念公式。

  现在的我基本就是这种状态,虽然我们秘考处执行考古任务的方式和目的与一般考古队有些不同,但是作为一个科班出身的研究员来说,我还是习惯性地把看到的东西进行了一下简单的记录。
  “6月22日,天气晴,鳌山区域针阔混交林,古道由青石铺成,具体长度不详,宽度大约6米左右,可以行人也可以通过古代车辆,青石板约1米x1.5米见方,人工打磨痕迹明显,根据现有信息,无法判断具体年代与用途。记录者:梁东 时间15:19”
  窦晓冲看我拿个小本子写着些什么,凑过来看了两眼,估计也没怎么看懂,于是神神秘秘地问我:“梁东,你说这路的尽头会不会是古墓之类的地方?”
  我摇了摇头:“昨天不是跟你说了吗,不知道。”
  窦晓冲接着问:“都说现在十墓九空,你们这些考古专业的干起活来得多郁闷。”
  我笑了笑:“这种骗鬼的话你也信,你算算中国从上古到清末有多少帝王将相、贵族公卿,在数千年的厚葬之风下,有多少古墓你数得过来吗,十墓九空怎么可能。这只不过是舆论导向罢了,要是大肆宣传古墓数量巨大,且所藏丰富,那盗墓的人还不跟过江之鲫一样。远了不说,就说02年发现的鸿山越国墓地吧,大大小小土墩墓就有五六十座,且全都保存完好,要是按你说的十墓九空,可能吗?”

  我和窦晓冲说笑了两句,逐渐落在了后面,沈奇和葛平在前面开路。这时候我们已经在石板路上走了一段时间了,仍然看不到尽头,路的两旁植被开始密集起来,看来周处第一次来的时候应该是试图清理过,但是后来估计放弃了,数米宽的路面已经基本被两旁延伸过来的灌木和藤蔓类植物覆盖。
  葛平走在最前面,沈奇随后,开路的任务基本上交给他俩了。由于任务需要,这次出来沈奇特地让负责装备的部门给弄了四把野战用的开山刀,这种刀具一般一个野战小组都要配备几把,负责劈砍枝桠、开路探道。
  日期:2017-01-05 21:05:00
  现在一看,这几把开山刀算是派上用场了,硬生生从树遮草掩的密林中顺着石板路开出一条通道。以此推算,我们的行进速度应该大大高于周处他们,这让我对沈奇不得不刮目相看,对于他的来历也更加的好奇。此人心机深沉,思虑周全,虽然外表斯斯文文的,但是从进山这段时间来看,野外生存所需要的体力和技巧竟然一点不输给葛平这个受过专业训练的老兵,甚至还有过之,这不免让我很是惊讶,这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

  我正想着,沈奇和葛平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停下了脚步,这时候天已经全黑下来了,越往前走,植被越发茂密,已经不太适合夜间行动。沈奇让大家原地休整,等天亮之后再继续,我们把手电调成泛光,把所在的区域照得通明,分头把周围的枝蔓和杂草清理干净,准备露营。
  沈奇让大家抓紧时间生起火来,防止手电光把一些野兽吸引过来,增添不必要的麻烦。我们四个人之中,除了窦晓冲之外,都有一定的野外工作经验,但是好在窦晓冲有把子力气,大家各展所长,很快我们的露营区已经被搭建的有模有样。

  众人简单的吃了点东西,沈奇招呼我们围坐在火堆旁边,简单开个碰头会,布置一下接下来的行动。据我们分析,根据进山这段时间的观察,周处长他们的准备应该没有我们充分,行进速度估计应该落后我们很多,但是具体目的现在仍然难以判断,看来只有走到路的尽头才能弄清。
  然而这条古道笔直的通往针阔混交林深处,我们并不知道还要走多远才能到达,同样也无法揣测古人如此执着到来到这片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深处到底要干什么,甚至根据现阶段的线索,我们都无法判断这所谓的古人到底是哪朝哪代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