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考(1)秦岭迷局——我,是秘密考古战线上的一员》
第6节

作者: 秘考代号零零柒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可就奇怪了”我不禁纳闷起来,对沈奇和大家说:“这次成立的小组是‘柴头沟’遗址调查小组,可是它们却没有去‘柴头沟’,而是去了鳌山山脚下的一片原始森林里,虽然两个地方离得不远,但是方向上却是南辕北辙,这实在是让人无法理解。”
  日期:2017-01-04 16:26:00

  沈奇微微点头:“这点我也想到了,我分析他们去‘鳌山古道’的目的可能就是为了寻找破解‘柴头沟’遗址奇异现象的方法。”
  沈奇说完,窦晓冲和葛平都非常赞同他的推测,沈奇接着说道:“我所感兴趣的是,这条古道到底通向哪里,目的地可能就是我们弄清这一连串事件的关键。”
  我不得不承认,沈奇的这番分析是符合逻辑的,整件事情涉及三个历史遗迹,涵盖至少两个朝代,时间跨越上千年,可谓千头万绪。我们如果用现代常规的考古学的理论和观点来分析,那么整个事件就是一个前后矛盾的悖论。然而,说句实在话,秘考处本就不是个讲理的地方,合乎常理的事情也不会提交到这里,因此在这种纷乱的情况下,找出一个突破点,扥住线头顺藤摸瓜显然是最合理的方法。

  虽然我对沈奇不太了解也不知道此人的来历,但是他能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点,我还是非常佩服的,既然看似到处都可以下手,随处都是线索,那我就不管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不是不了解之前考察队的行踪吗,那就在发现孔长风和沈乐余的地方入手,至少我们知道他们肯定到过这里,如此有限的时间内,周处长不会带着整个队伍瞎转,他去的地方必是重点。
  不过我还是有点疑虑,虽然看似沈奇不简单,可周处长也是成了精的人物,主持秘考处这么多年,那也是个有故事的人,想揣测他的想法,也并不是随便就能做到的。然而眼前并没有什么更好地方法,也许最直接的就是最恰当的。

  日期:2017-01-04 16:31:00
  想罢,我问沈奇:“沈处,‘鳌山古道’之前并没有发现过,但是好像周处长却对那里比较了解,对于这个地方,有什么资料吗?”
  沈奇有些黯然的摇摇头:“刚才我说了,这条古道的名字都是我临时起的,更别说有什么详尽的资料了。唯一有点价值的信息是搜救人员记录了古道的位置。但由于他们不是考古专业人员,古道的形制、特征等信息都没有采集,而且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搜救,找到孔长风和沈乐余之后,立刻就返回了。”
  窦晓冲这人好奇心极强,容易心血来潮,说到这里他根本沉不住气了,他是我们处里的网络和信息管理员,并不非研究员系列,平时根本没有机会参加这种会议,更别说参与等级如此之高的行动了。谁知道这次机缘巧合、误打误撞,竟然有机会可以加入考察队出任务,毫不夸张地说,这让窦晓冲兴奋地几乎有点浑身发麻。
  他迫不及待地问沈奇:“处长,既然任务定了,那我们抓紧行动吧,你看什么时间合适?”
  “明天”沈奇对大家说:“没有时间让我们再等了。”
  日期:2017-01-04 21:51:00
  窦晓冲大声附和:“正合我意。”
  我瞪他一眼,窦晓冲也知道自己有点失态,如此犯二下去,能不能参加行动还是个未知数,吓得他一缩脖子,赶紧正了正身子,做洗耳恭听状。
  沈奇继续布置道:“我已经通知宝鸡那边做准备了,明天我们什么也不用带,那边都会给准备好。由于行动性质特殊,乘航班不合适,上级为我们协调到了部队的支持,明天直达宝鸡附近的一个军用机场。不过我们的行动内容他们并不知晓,所以我们在说话的时候要小心,不能泄露任何行动信息,开会之前我已经交代过了,如果泄露的话,是要受到相应处分的。”
  说完沈奇站起身子:“散会吧,你们三个今晚上就在所里住下吧,洗漱用品会有人给你们送过去。”

  沈奇刚出了会议室,窦晓冲就凑到我跟前,神神秘秘地对我说:“老梁,你是我们处硕果仅存的专业人士了,当然除了沈处长之外,你倒是说说,那条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已经被废弃的古道尽头到底有个啥?”
  我冲他翻了个大大的白眼,由于用力过大我都怀疑有点眼部肌肉拉伤了:“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好好睡觉,你也不想想,老处长是什么人,他都搞得如此神秘,着种地方我能猜得到?”
  窦晓冲一听也对,但是还是不甘心,嘟囔着:“我看肯定邪门的很,你想想,平时咱们孔副这么鸡贼的人,这次都给弄得人事不醒了,这地方能一般得了吗。”
  我没理他,窦晓冲还想磨叽,结果后脖领子一把被葛平抓住,葛平不耐烦地说道:“别瞎叨叨了,你这人这碎嘴的毛病什么时候能改了,赶紧回去睡觉,明天起晚了,这次行动可没你啥事了。”

  “哎……姓葛的,你给我放手,明天我他妈的上仨闹钟,你窦爷爷的事不用你……哎……你还没完了,你给我放手听见了吗!”窦晓冲一边骂,一边被葛平扯着往外走,我摇头笑了笑,站起身子,心里也在暗想:“古道的尽头会是什么呢?”
  日期:2017-01-05 09:30:00
  第六章 首次行动
  从对整个行动的安排来看,沈奇绝对是个雷厉风行的人,尽管此人外表看起来斯斯文文的,像是个教书先生一样。

  就像他昨天在开会的时候说的那样,行动必须迅速,效率是我们弄清真相从而救出找到其他研究员的关键,沈奇果真就把效率发挥到了极致。
  早上六点多我们还在考古研究所的单身宿舍里洗漱,下午我们就已经到了目标区域附近。整个过程我就不赘述了,简单来说,一大早我们就到了空军某部的一个机场,然后直飞宝鸡,早饭午饭都是路上解决。下飞机之后开始接收装备,当地对口的文物主管部门已经事先接到通知,按照沈奇列出的清单提前准备好了我们进山所需要的一切。
  之前已经说过,秘考处虽然隶属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但是由于职能划分的原因,有很大的自主性和权限,有鉴于工作性质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因此在执行某些特殊行动时是允许配枪的。所有秘考处的研究员除了在专业方面必须具备相当高的水准之外,每个人每年都有一定时间的军事训练任务,基本可以算得上是文武兼修。
  这次行动我们每个人配发了一把QSZ92式9毫米手枪,这是装备中唯一从秘考处带来的,这种枪是99年配发给驻澳部队和一些特殊部门专用的,性能非常出色。其他装备都是按照沈奇的要求准备的,我大概看了一下,从考古用的可拆卸探铲,手铲到户外专用的荧光棒照明弹一应俱全,而且质量均是上乘。
  这倒让我有点讶异,沈奇这人能在这种时候空降到秘考处这种核心重要部门主持工作,可见此人非同一般,工作能力无需置疑(上级不会拿秘考处这种部门开玩笑,派个白痴过来的可能性很小),职务、背景肯定都有一定的分量。但是从这次行动的准备工作来看,我还是把他看低了,此人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竟然能协调好部队、地方政府以及各级文物主管部门来配合我们的行动,除了这次行动本身引起了上级高度重视之外,他本人的能量也着实不可小觑。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