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考(1)秦岭迷局——我,是秘密考古战线上的一员》
第4节

作者: 秘考代号零零柒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无言以对,只能悻悻地想着心事,忽然,不经意间我意识到一个关键所在:“那,这个古怪的周墓与那份死档又有什么联系?”

  “确切地说,我们并不知道,仅仅是了解一点细节而已”,沈奇无奈地答道。
  “什么?”我伏案而起,瞪大眼睛,几乎不敢相信地咆哮道:“不是有六万字的报告吗,不是文物局和社会科学院紧急开会研究吗,什么都不知道就能临时调阅死档?就能如此仓促的成立考察队进入秦岭腹地的原始森林?这不是开玩笑,拿着人命当儿戏吗?”
  沈奇安抚道:“梁东同志,你先冷静。六万字的的报告是有,我也看了,但主要描述的是以秘考处的视角对于这次宝鸡无名台地周墓的观察,其中么有什么特别有价值的分析,然后很突兀的提到了那份七二年的死档,申请调阅。”
  我怒道:“这也能通过,简直胡闹。”
  日期:2016-12-30 15:47:00
  沈奇点头道:“确实就是通过了,而且上级很重视,周处长在报告的结尾附上了两张照片,照片拍摄自宝鸡无名台地贵族墓‘堲周’壁画。其中一张是壁画东南侧局部,主要描绘的是行军场面,其中约有五十至六十个身穿唐铠的士兵;另一张是一个士兵的细部特写,在这个士兵的腰部的外侧,悬挂着一个挂囊,挂囊呈长方状,其上饰有变形兽纹,根据比例目测长宽大约都在十几公分左右,具体功能尚不清楚。

  据我所知,通过的原因正是因为这个挂囊。
  根据周队长汇报,他在参与1972年‘柴头沟’遗址发掘的时候,曾经亲眼目睹过这种挂囊出土,而且仅此一例,这种物品在之前以及72年之后的考古发掘中再没有被找到过。为证实自己的说法,周处长申请调阅72年‘柴头沟’遗址的发掘档案,里面有当时详细的文字描述和照片,足以支持周处长的结论。”
  沈奇扫视我们一眼:“诸位,试想一下,在72考古现场发现的唐朝物品出现在相隔三千年的西周古墓中,而西周晚期‘堲周’墓壁上却绘有一千多年之后唐朝的图像,如此错综复杂的时空关系,难道不足以引起局里和社会科学院的极度重视吗?如果弄清楚这其中到底是何种原因造成,其科研意义将是难以估量的。”
  说着,沈奇翻过一张幻灯片,左边从是‘堲周’墓壁上采集的两张照片,右边是所激活死档中的照片资料,二者比对,竟然完全吻合。
  说实话,我们几个已经被这一系列的事件刺激得有点麻木了,但是看到幻灯片上实实在在摆着的三张图片,我还是产生了强烈的不真实的感觉,我不停地在心底里自问,这难道会是真的?
  葛平沉默了一段时间之后,猛不丁没头没脑地又插了一句:“沈处,那个‘柴头沟’遗址到底是怎么回事?”
  沈奇缓缓答道:“那是一个唐代的万人坑”。

  日期:2016-12-31 16:49:00
  第四章 “柴头沟”事件
  人的神经在强烈刺激下一般会变得麻木起来,这也是人类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否则是很容易疯掉的。所以在获悉了之前一连串无法解释的状况之后,听到沈奇说出这个所谓的万人坑,我并没有过多惊讶的感觉,毕竟之前都出了类似于关公战秦琼这种时空交叉的怪事了,地底下埋上个万把人,实在算不上什么稀罕。
  不过往深里一想,我忽然意识到有些不一样。唐朝是个风气开放、极度自信的朝代,终唐一代并没有听说过如此大面积的坑杀事件,如果有的话,史书上不会只字不提。而且“柴头沟”地处秦岭腹地,地势微拢,环抱长安,属于京畿重地,如果在这里有这么大范围的坑杀,那肯定是极其重大的政治事件,为何后世史书完全没有记载?再说,仅仅是一个埋放尸骨的万人坑,为什么会动用秘考处的力量参与其中?

  我把这些疑问一股脑的扔给了沈奇,迫不及待的追问沈奇:“尸骨标本现存在什么地方,光看这些文字和图片是不行的,我们必须看实物,才有可能知道当时一些细节”。
  沈奇的动作并没有停,他一张张翻动着幻灯片,幕布上显示着当时的文字记录配合着现场图片,明暗交替的光线闪烁着,使得沈奇那张英朗的面庞看起来有点难以捉摸。
  “现场已经回填了,而且,尸骨并没有提取,确切的说,只是尸,不是骨”,沈奇的语气让现场的气氛变得更为压抑。
  这种氛围里窦晓冲几乎快要崩溃了,这哥们几乎跳着脚的问道:“沈处,你的话能别这么高深吗,什么叫只是尸,不是骨。”
  日期:2017-01-02 12:33:00
  “你们看”,说着,沈奇看开下一章幻灯片。
  以72年的照相设备来看,这张图片的清晰度已经足够高了,照片是在高处以俯视角度拍的。猛地一看,说实话我真没看出这是一个万人坑,因为这与我印象中那种尸骸胡乱堆放,断肢残臂相互错杂的景象完全不同。
  照片上的万人坑是个相当规整的建筑。对,我并没有说错,这是一个建筑。整个坑体非常巨大,目测三分之二足球场大小吧,幻灯片的放映顺序是根据发掘先后编辑好的,最初的一张幻灯片是发掘开始后刚刚清理出表面土层的情况,偌大的区域内已经布好探方,整个坑面被一块块整齐的矩形长条石板覆盖,看上去就像是一大片规整的石板台面。接下来的照片随揭示了后续的发掘情况,当掀开表层石板之后,考古人员发现石板下面竟然整齐的摆放着数量众多,姿势各异的尸体。而且通过清理发现二层石板的中心区域有类似于楼梯的结构可以通往下层,这让考古人员十分费解,地面之下铺设石板,石板下面整齐摆放着近千具古代僵尸,而且还有通道通往地下深处,这到底是个什么类型的遗迹?

  鉴于“柴头沟”遗址中出现的这些现象在之前完全找不到先例可循,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同时也不能对于遗址的用途和种类做出清晰地判断,所以为了谨慎起见,在请示上级部门之后,考古队决定采用保守发掘的方式。首先弄清楚这个体量巨大的遗址的结构,根据结构看能否推测出其种类和用途,然后再制定相应的发掘计划。
  在经过细致的绘图、记录和拍照采样之后,考古队征调了大量的人力开始清理大坑四周的土方,因为根据现场勘查,考古人员发现这个由石板搭建的结构与坑体之间并没有连接,也就是说,这个结构根本不需要外力支撑,只是通过内部的压力和张力的制衡来保持稳定,这需要每块石板的重量、摆放甚至打磨等细节都做到恰到好处,工艺水平极高。

  因为整个结构非常稳固,所以清理过程十分迅速,坑壁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向外扩展了两米左右,这样一来,一个恢弘的建筑物赫然出现在了我们的视线当中。
  日期:2017-01-03 09:24:00
  通过照片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么一个大坑中,用经过切割和打磨的石块从下往上垒起了一种类似于现在混凝土建筑骨架的结构,每一层都用石板铺设地面,相当于我们的楼层地面,在每一层的平面都隔出无数个正方形的空间,而每个空间当中则停放着一具尸体。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