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志:八百年老坛》
第41节

作者: 卢江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12-20 08:17:54
  禄父所在的朝歌城被邶、鄘、卫围得水泄不通,天下人都知道霍叔、蔡叔和管叔是监视禄父的,所以他们被称作“三监”。别忘了西面还有姬发的大本营周原,禄父的封地东南西北360度被锁死,死得没有死角。禄父名义被封,实则被禁。
  禄父的惨相让“三仁”之一的箕子看不下去。临去朝鲜前,他对武王 “以存亡国宜告。”,然后“武王亦丑,故问以天道”《周本纪》。所谓“存亡国”便是亡国之君族裔的封国。箕子是个厚道人,他没忘记自己是商人,不愿讲殷的坏话,反倒话里有话劝说武王应当如何让“存亡国”存在下去。他具体怎么说的不清楚,但他所言让武王感到羞愧难当(“武王亦丑”),那时存亡国还在,禄父也活着,那么是什么让武王羞愧呢?因为朝歌成了饺子馅,饺子馅除了被吃还有别的选择吗?

  除了分封禄父外,武王还采取了一系列“和谐”措施:命令召公释放被囚禁的箕子和王公贵族;修整音乐家商容故居,并且安设某种标志,以表彰他在周军进城时表现出来的“俊杰”之姿;命令闳夭给王子比干的坟墓封土修葺;命令南宫括把鹿台的钱财拿出来散发,打开钜桥的粮仓,赈济饥饿的殷民,如此等等。至于姬发花了大力气在火坑余烬里捡来的珠宝可没有作为钱财散出去,而是都被他带走了,除了珠宝外,还有更大的宝贝:象征天下的九鼎也是他的囊中之物。这不是笔者的猜测,《周本纪》明言:“命南宫括、史佚展九鼎保玉”。“展”是迁移的意思,至于“保玉”是“宝玉”的误写。

  武王这些表面文章做的挺漂亮而且很高效,也很实惠。做好这一切后,他在军中搞了个祭祀活动,立马行色匆匆地拔营回到陕西,《周本纪》只用了五个字“乃罢兵西归”。
  回到大本营的武王,总算舒了口气,他放松的方式是打猎。武王那时已是天下共主,所以他打猎不叫打猎,而叫“巡狩”。因为他不是在某个地方狩猎,而是跑到周围的属国都去猎一番,以此炫耀武力。“狩”是形而下的,“巡”才是形而上的,比现在歌星的“巡演”高大上一百倍都不止。(119)
  日期:2016-12-20 11:30:04
  2014年11月,夏维东先生通过邮件给我发了他的一部作品《大随笔:历史的长镜头》。彼时,我作为《侨报》文学版编辑参与了福建采风活动,并有幸第一次见到夏先生。读他的文字,感觉文如其人。夏先生风趣幽默,每每讲出一句话,必是激荡起周围人的一阵笑声,有他在的地方总是热闹而生动着,让人不觉想更接近他,多听听他说话,增加一份快乐。而他的这部作品也正体现了他的风格:于幽默调侃、嬉笑怒骂之中见其渊博知识、智慧以及丰富想象力。这部作品是《大随笔》系列的第一部《文明的序曲》,从神一样的三皇、谜一样的五帝讲起,一直讲到夏、商初期,这段文字之前的历史被夏先生视为中华文明的“序曲”,他以详尽的史料、生动的叙事方式、活泼的现代网络语言、淋漓尽致地发挥扩展那些历史传说以及一些历史细节,让人读起来欲罢不能,忍俊不禁。

  通过这本书,也能看出夏先生在历史领域的广泛涉猎以及自己对历史的理解。他在史籍中引经据典、游刃有余,读他的文字,不仅能阅读出快乐,而且获益匪浅。我有幸能编辑并刊登夏先生的文字,也希望有更多读者能读到他的作品,让大家得以从繁琐的日常生活中找到一片历史的天空,身临其境般感受那一幕幕历史的场景,聆听古老遥远而雄浑的呼唤。(颜菡 《侨报》文学版编辑)
  (说明一下:现在这个系列不再叫“大随笔:历史的长镜头”,而是“我的五千年”。第一部也由《文明的序曲》改为《上古迷思:三皇五帝到夏商》。书明年三月上市,相比网络版,增删远超五万字的篇幅。)
  日期:2016-12-21 10:53:35
  武王巡回狩猎期间,娱乐、政事两不耽误,期间他写了一篇载入《尚书》的《武成》,记录自己在殷商取得的辉煌胜利。武王这么做完全可以理解,笔者出了本书都兴高采烈,何况他得了天下?不过《武成》显然没有得到孟子的认可,孟子认为《武成》只有几句话可信(“两三策而已”)。我不够聪明,搞不清楚孟子这是对武王的尊敬还是太不尊敬。孟子其实对周文王、武王父子都五体投地地尊敬,只是亚圣觉得武王不该透露“血流漂杵”的真相,不过没关系,中国的圣人们一向善于双重标准。

  《武成》是否真的是姬发亲力亲为所做,不太重要,至多证明姬发的文采不错而已。文采和治国其实没啥关系,昭明太子、宋徽宗、李后主的文采都好得不要不要的,可他们的下场也是谁都不要不要的。《武成》应该是“周办”鼓捣出来的,获得武王首肯,就像《***文集》里的诸多文章其实都是秘书班子写的一样。武王当时真的没有时间写文章“投稿”大牌“杂志”《尚书》,《尚书》确实“杂”,不仅通讯作者年纪相差千年以上,而且很“穿越”,战国时才有的“知识产权”——五行之术居然被大禹提前一千年用上了。

  武王巡视到哪个诸侯国,就在哪里举行封国仪式,相当别具一格。
  以前的帝王分封时,把诸侯都召集到社坛来,然后玩五色土游戏。 五色是青、赤、白、黑、黄,对应东、南、西、北、中。 诸侯的封地在哪个方向,就会得到相应颜色的土,不管什么颜色的土上面都要覆盖一层黄土,黄土是正中,代表天子,黄色后来成了皇家的标配颜色即因此故,成语“列(或裂)土封疆”就是这么来的。
  姬发不搞“裂土分疆”,他亲自上门送温暖。把殷商祭祀祖先的青铜器赐给诸侯们,并作文《分殷之器物》(或《分器》)做记录。这篇殷商青铜遗物 派送备忘录也入选了《尚书》,看来《尚书》对文章的要求不高,关键是作者的身份要高,个个都是帝王至尊或者起码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人物,比如皋陶、伊尹辈。(120)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