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那杯茶,战国这碗酒》
第37节

作者: 南柯月初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3-28 11:54:53
  6.乱拳打死老师傅
  苏秦死了,但战斗还没有结束。隐秘战场的战斗结束了,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让我们先看看男主角——乐毅,这孩子按理说比苏秦更早到燕国,为什么把他安排在后台这么久才让他出来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在五国伐齐之前,实在没有他的什么戏份,好不容易苏秦拼死拼活的把戏台搭好了,没人家什么事了,乐毅上台唱起戏了,不得不说,乐毅吃了部分苏秦的软饭。
  乐毅,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中山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他的祖辈是魏文侯手下的名将乐羊,就是那个攻打中山食其子肉的那个,功成名就后被封在灵寿,乐羊死后,葬于灵寿,从此乐氏子孙便世代定居在这里。中山复国后,又被赵武灵王所灭(参见赵攻中山之战),乐毅也就成了赵国人。乐毅少年聪颖,不习五书偏爱兵法,在赵国的时候就有人举荐他出来做官。本来以他的才能封将拜相应该只是时间问题,但是赵国发生了沙丘之乱,赵武灵王在沙丘行宫被围困活活饿死后,赵国一时间动乱不已,他就离开赵国到了魏国。

  在魏国待了一段时间后,发现魏王并非明主,燕昭王降抑自己的身分,礼贤下士,他先礼尊郭隗借以招揽天下贤士。乐毅觉得机会来了于是就趁出使燕国的时候拜在了燕昭王门下,燕昭王任命他为亚卿,从此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等了十几年,苏秦把齐国榨取的没剩多少国力,不只是乐毅就连燕昭王这样的外行都看出了战机,于是拜乐毅为上将军,统领五国联军,出兵伐齐,其实真正有决定意义上的战役,只有两次,一次是济西之战,公元前284,乐毅攻打齐国,齐王急忙调军与联军对峙与济水之西,因为齐军连年征战,早就厌倦疲乏,士气低落。齐军将领向齐闵王请示希望齐闵王能出一些政策激励士气,齐闵王听进去了,也这样做了,只是他激励士气的手段有点特殊,他下令,如果战败,所有兵将灭全族挖祖坟,这就尴尬了,真不知道齐闵王脑子是怎么想的,你这不是还没开战,就把自己的大部分士兵推到了对方阵营,所以这场战斗的结果可想而知。齐军一击即溃,退守国都临淄,

  这时候,联军的利益发生了冲突,其他几国跟齐国没什么大仇,他们的初衷也只是看不惯齐国吞并宋国,他们参与这场战争只是为了分一杯羹,收回自己的失地顺便吃掉一些齐国的土地,这就足够了,乐毅看出了各国的小九九,一支联军如果各怀鬼胎不能上下同心,还不如没有联军,于是乐毅提出,解散联军各国军队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乐毅)便派魏国军队进占宋国旧地,布署赵国军队去收复河间。自己率领燕军,长驱直入继续追击溃败的齐军。不只五国联军就连燕军内部也分歧不小,大部分臣子都觉得不应该再继续追击下去

  比如剧辛劝说乐毅道:“齐国大,燕国小,我们现在能打败齐军,全靠各国联军的帮忙,现在联军都退了,我们应该及时地攻取边境城市,充实燕国领土,这才是长久的利益也是看得见的利益。现在大军经过城镇而不攻占,一味孤军深入,既无损于齐国又无益于燕国,只能结下深怨,日后必定要后悔。”听起来很有道理,但乐毅不愧是名将之后,战略眼光十分独特,他能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战机,于是他回答说:“齐王好大喜功,刚愎自用,罢黜贤良人士,专门信任阿谀谄媚小人,政令贪虐暴戾,百姓十分怨愤。现在齐国军队已溃不成军,如果我们乘胜追击,齐国百姓必然反叛。内部发生动乱,齐国唾手可得。如果不抓住时机,等到齐王痛改前非,体贴臣下并抚恤百姓,想再攻打齐国就难了。”于是下令继续孤军深入。

  接下来就是第二场决定性的战役,秦周之战(今山东淄博西北),秦周是齐国都城临淄的最后一道门户,一旦攻破,齐都就是一片坦途。
  齐将达子召集逃亡的齐军士兵,整顿后继续作战,企图挽回败局,达子请求齐闵王重赏齐军将士鼓励士气,但齐闵王似乎是一个要钱不要命住,死也不肯花钱,还把达子训斥了一顿。达子无可奈何,只好硬着头皮往上冲,最后达子战死,临淄都随后也被攻破。虽说乐毅纪律严明,燕军从入齐一来一直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但攻破齐国都城以后,也许是十几年前的亡国灭家之仇涌上心头,激发了人体本身的兽性,燕军也开始暴露侵略者的本性,政策依然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除了针线,其他全拿走。

  如丧家之犬的齐闵王逃奔到了邻国卫国,卫君称臣而礼敬款待,然而此时齐闵王依旧没有长点心,仍然是一副大国君主的派头而出言不逊,在卫人的围攻下不得已逃奔到邹国,后又逃奔鲁国,在两国的边境上受到了刀枪剑戟的接待。最后逃奔到了齐国莒都(此时为齐国五都之一)。
  到达莒都以后,楚顷襄王派出的援军在大将昭齿的率领下到达了莒都,齐闵王为了联络楚国以图东山再起,便任命前来救援的昭齿为齐国流亡政府的新相邦;但此时昭齿已然接受了乐毅‘与燕共分齐之侵地卤器’,早已经准备好拿齐闵王当下酒菜了,待昭齿以齐相邦一职把淮北之地重新划给楚国以后,昭齿终于露出了獠牙,齐闵王到现在还不明白“借狼驱虎”是多么愚蠢的做法。
  昭齿找到齐闵王,接下来就是非常有名的“昭齿”
  一问:‘天下下血雨沾湿国人衣裳,大王可知道?”

  齐闵王说:“不知。”
  又问:“千乘和博昌两地之间地裂涌泉,大王可知?”
  齐闵王回答:“不知”。
  三问:“有人在宫门口哭泣,去寻找却不见人,走开又听见哭声,大王可知?”
  齐闵王:“不知。”
  昭齿笑了,说:“天上下血雨沾湿衣裳,是上天告诫大王,地裂涌泉是大地告诫大王,有人在宫门前哭泣是有人在告诫大王。天、地、人都告诫了大王,可是大王为何还是不肯悔改,今日昭齿就要为齐国百姓除掉你这个暴虐昏庸、怙恶不悛之君。”
  齐闵王的下场是悲惨的,被昭齿抽筋悬吊在宗庙的梁柱上,悬吊了一天一夜煎熬而死。其实齐闵王不能算是昏君,因为昏君一般都是自己玩不管国家的死活,最后把自己和国家都玩完了。而齐闵王是有野心无论是攻打秦国还是攻打宋国都是为了壮大齐国,说明不是他昏庸而是着了苏秦的道,套用一句经典的电视剧台词---不是国军太无能,是共军太狡猾。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