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想象一下,但凡稍微有一点脑子的人会这么做吗?你不听就不听吧,还把自己谋士对你说的掏心窝的话说给了所谓的“盟友”听,你觉得韩魏这两个盟友真的靠谱吗?他们就真的永远忠于你吗?你又觉得他们能承认自己要谋反吗?你这不是明摆着陷害对你忠心不二的谋士吗?这不是一般蠢,是蠢到极点!结果怎样?疵在当天就打请示卷着铺盖到齐国去了,我猜想疵始终想不明白一个问题:“天下怎么还有这么傻的主子?还竟然被自己遇到,真是一生的悲哀”。
当然我们也可以说智瑶是一个很单纯很真诚的人,自己是什么就表现出来,没有丝毫的掩饰,不会耍花招,结果把自己赤裸裸地暴露在了敌人面前,也注定了他灭亡的命运。古往今来,对人要真诚,这点没错,诚乃做人之本,可是这也要分情况,不能一味地诚实,一味地实在。我们常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有些事该诚实的就要坦坦荡荡,可有些情况就只能有所保留,不可全抛一片心。“兵者,诡道也”,尤其指挥作战可是玩智谋玩诡计的,不是看你对人是否真诚,是否实在,同时也为我们现在人敲响了警钟。我们常评价一个人“口快心直,有啥说啥”,感觉是褒义是表扬的话,可是我们再仔细想来,这样做真的好吗?一个人如果有口无心,想说啥就说啥,会轻易说出很多伤人心的话,所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常常会引发很多误会和矛盾,招来很多祸患。虽然这是一个言论自由的时代,然而也得有度,曾经辉煌一时的毕某因为酒桌上发表了一点个人感慨被封杀的事件再此告诫我们,话不可乱说,话到舌尖停一停。(待续)
日期:2016-10-13 14:18:12
贪得无厌,必招祸患。起初,智瑶果然不负智宣子所望,继位后,在公元前472年率师伐齐,在一系列指挥与决策过程中,表现出果敢勇毅的风采,再加上此后的两次伐郑战争,他不仅壮大了智氏的势力,也为自己树立了勇武善战的形象。但是,他的真实本性也一次次地暴露出来。赵简子去世后,智瑶迅速填补了权力空白,执晋国政,凌驾于六卿之上。在他欲望驱使之下,首先于公元前458年联合赵韩魏三家吞并了中行氏和范氏,并瓜分两家的领地,驱逐晋出公,扶立了晋懿公。而后于公元前455年又轮番蚕食其他三卿,有谁不给就靠武力征服。大家看看,这种行为,无不赤裸裸地显示了智瑶贪得无厌的本性。
常言道“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不可否认,是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有私心杂念,可这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加以遏制,任由它们横行无阻,那么这些贪欲迟早像火星一样愈燃愈烈最终烧遍荒野,像水势一样卷起惊天骇浪冲毁万物。想想古今落马的官员,几乎无不是因一个贪字最终身败名裂的,古有东汉梁冀、西晋石崇、唐朝李义府、南宋贾似道、明朝严嵩、清朝和珅等,今有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刘志军、谷俊山等,无一例外。《红楼梦》对人的贪欲描写得可谓很形象:“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具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到田园多广润,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做了皇帝求仙术,更想登天跨鹤飞。若想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兮。”这就是人的欲望得寸进尺、贪得无厌的真实写照!在人生的旅途中,“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想想身在牢笼失去自由的人们,贪那么多又有何用?
人生福祸相倚,贪得无厌,必招祸患,人要有所节制,方能求得一生安宁和全家幸福。
独断专行,坚决不行。《左传》中用两个字极其准确地概括了智瑶的性格缺陷:“贪”而“愎”,就是说智瑶不仅贪得无厌、好大喜功,而且还刚愎自用、不纳谏言、独断专行,智瑶正是这样一个人。他在蓝台饮酒戏弄韩康子和家相段规后,其家臣智国曾劝诫他说:“主公,您说人家韩康子是个娘们,说段规是条狗,有点不妥吧?人家万一暗害与您怎么办?您可要多加提防呀!”智瑶则狂妄地回答道:“哈哈,他们算老几?老子我现在咳嗽一声,晋国就要抖三抖,我让他们子时死,他们就活不过丑时,他们的命都是我的,谁还敢兴风作浪呢?”原文很简洁“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他倚仗自己势力,嚣张跋扈,独断专行,天不怕地不怕,老子天下第一,谁说也不听,不知不觉为自己树立了一个个政敌,一步步让仇恨包围了自己,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祸根。事实证明他的家人智果真是一个相人的伯乐,看人入木三分,最后失望的智果向太史请求,脱离智氏家族,另立为辅氏。当智瑶兵败晋阳之后,智氏满门被灭,只有智果一支因改姓辅氏而幸免,瞧瞧,这才是高人!
诚然,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缺点,可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谦虚、听不进别人忠心相劝,一意孤行,我行我素,这样就危险了!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特别是我们为官从政者,越是位高权重的领导,常常越容易被权利的光环所环绕,被吹捧赞美的语言所迷乱,很难看到自己身上的缺点,更不容易听进去下属的逆耳忠言,往往导致缺点越来越大,问题越来越严重,最终等到出了大事,再后悔已是无济于事,所以独断专行,坚决不行!
智瑶灭亡后,他的头颅被赵襄子割下来做了酒具。想一想,若非刻骨铭心的仇恨,襄子又何必用如此极端的手法去报复一个已经身败名裂的人呢?可见智瑶是何等让人仇恨,又是何等让人可怜!话又说回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正是他致命的性格缺陷,才注定了他悲催的命运。
如果说智瑶是一个反面教材,那么一直以来被他踩在脚底下的赵襄子则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究竟在他身上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呢?请看下节《老实人不是好惹的》。
日期:2016-10-14 12:47:05
老实人不是好惹的
———通鉴扶君上青云(四)
张玮
上节我们谈到智瑶因为性格缺陷导致了悲催的命运,那么生活在同一时期而且一直以来被他踩在脚下的赵襄子又是一个怎样的领导?我们先来看看他的简历。赵襄(此字念xiāng)子为赵鞅(即赵简子)之子,小名无恤,因母是从妾,又是翟人之女,所以,他在诸子中名分最低,处于庶子的地位(注,古代正妻所生为嫡子,众妾所生为庶子,庶子地位低于嫡子,一般不能承奉祖庙的祭祀和承袭父祖的地位)。在襄子小时候,甚至连赵鞅也看不上他。但是,无恤从小就敏而好学,胆识过人,不似诸兄纨绔。后来赵鞅通过竹简一事和多年的考察,发现无恤能堪大任,于是废掉太子赵伯鲁,破例立无恤为太子。在无恤承袭晋卿之职后,先是谋取代国,后在晋阳之战力挽狂澜,消灭了本欲灭己的智瑶,壮大了自家的势力,为后来的三家分晋奠定了基础。纵观赵襄子的一生,从一个地位卑微之人,破例爬上晋卿之职,后又战胜强敌,成就千古神话,那么在他身上究竟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呢?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