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习惯,坚持40年,父亲习武多年对其身体的改变》
第24节

作者: 传统老拳师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8-30 09:07:15
  相比之下,我的族内许多与父亲年纪相仿的,或者年纪小他5-10岁的,身体多已经不行,各种毛病非常多。
  从此开始对武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开始随着父亲练习武术,说起来也怪,父亲练习的招式我从来都没有见过,因为他都是在天没有亮就起来练习了,那会我还在被窝里睡着呢,只是有时候会听到练拳的声音,不过那声音都已经习惯了。
  开始练习马步桩时,父亲在一旁教我,因为动作比较简单,学起来挺快的,平时我就自个练习。
  以前练习鹰爪功的时候,冬天运气在掌上,双手感觉非常温暖,以前冬天时,我的手都是有点凉凉的。
  日期:2017-08-30 10:18:15
  现在我的手平时也是温暖的,父亲说,这是习武气血旺盛通达的缘故,与常人是不同,拥有这种气血的人,精力非常旺盛,干活不累。

  练习武术3年,除了感觉到双手温暖,自身体力强,精力充沛以外,以前我并没有关注到我的眼睛的变化。
  我平时很少看电视,用电脑多,但是电脑坐的比较近,并不能意识到眼睛的变化。
  周末在家里与家人看电视的时候,我坐着和以前一样远,居然能看清电视上的字幕了,很清澈的那种感觉,画面也是非常清晰的,以前练武时早就没戴着眼镜也是能看清的,只是我没有在意。
  日期:2017-08-30 14:17:16
  我对父亲说,我能看清电视上的字幕了,不模糊很清晰。
  父亲笑着说,习武好处多着呢,在与人对打过程中,其中一个就是眼睛要敏感,眼神要快,眼快才能手快,对方一个动作,眼睛最先感觉到,拳很快就出去了。
  我问,常年习武,眼睛为何能明亮呢?
  父亲说,因为全身的脏腑,器官都需要气血去养着,气血弱者,就像种了棵果树,缺乏了肥料,结出来的果子极小极酸,只要肥料一足,果树必能结出累累硕果来。

  武家常年习武,气血旺盛通达,脏腑功能强健,说话有底气,耳聪目明,眼神明亮!
  日期:2017-08-30 20:29:11
  习武40年父亲站马步桩的3个心法!
  浮躁,着急,讲究做事快,是很多人行事的一个通病,能静的下心来做点事的不多,我也有过类似的情况。
  几年前,我去图书馆里头借书看,总是一下子就借好多本,然后带回家就想一下子把一整本一整本的书读完,当我以这种心态去读的时候,我发现看书的效率极低,而且多数是涉猎,并不能从书中汲取有益的东西。
  后来,我改变了策略,我借书之前,先选好,而且是精选,有时会在网上看这本书的各种书评,然后就选那么两三本来看,都是我喜欢的。
  看书的时间也不同,我会规定在某天的1-2个小时就看书,在这段时间里,我不接电话,我不看手机,我不见朋友。我发现这么一做,心中就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看书,很专心的看,很投入,居然看的非常快,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
  日期:2017-08-31 09:36:33
  原来规定自己在某个时间, 某个地点,只做一件事情的效率是非常高的。后来练武及做其他事情,写文章都是如此,效率极其高。
  现代人多数是三心二意的,做这件事的时候会想着下一件,身子在当下,心却在未来。我有时会看着别人一边吃早餐,一边低着头看手机的,多数人在这种情况下都享受不到早餐的那个味道了。要不你试一试,下次吃早饭的时候不要看手机,就专心吃早饭,你会发现早饭的美味。
  在练习马步桩时,多数人心还是静不下来,多数想追求快,你越想快,他是越慢的,你就越站不了。
  日期:2017-08-31 14:26:38
  我问父亲:“怎么解决站马步桩心静不下来呢?”
  父亲说:“要修炼3点方能做到。”
  我问:“哪三点呢?”
  父亲说:“第一,不着急!”
  我问:“怎么个不着急法呢?”

  父亲说:“就是你不要去贪图一日的功劳,就是我站了这么一次会增加多少体能或者功力,不要去想着这个东西,我就站就行了,练习时就想着这么件事情,不想其他,想多了人会累!”
  日期:2017-08-31 21:18:42
  我说:“确实有些人做事情太急功近利,急于求成,那第二点呢?”
  父亲说:“不放弃!”
  我问:“不放弃又作何解?”
  父亲说:“因为每次站后所积累的功夫是非常微小的,但是咱也不要因为功力微小而不去站它。”
  我问:“最后一点呢?”
  父亲说:“不求快!”

  我说:“很多人做事就是求快的,非常着急,着急吃饭,着急洗澡,不知急啥?”
  父亲说:“在站马步桩的过程中,从一次3分钟到10分钟,15分钟,20分钟,他是一个渐近的过程,不要一下子就想着突飞猛进,那样身体吃不消,会打击积极性。应当在7-10天左右增长1-3分钟,然后在保持一段时间,在延长时间,如此你越不求快,它就越快!”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