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统一战争》
第2节

作者: 小克TY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位居安汉公后,王莽的权力欲望并未到此为止。 元始四年(公元4年),他又变着花样让自己的女儿王嬿做了皇后,以强化其权势。这时,太保、车骑将军王舜(王莽从弟)等人向太皇太后进言,称赞王莽是至徳大贤之人,生当有大赏,死当为宗臣(配享太庙),应该像殷商的伊尹做阿衡,周之周公做太宰那样,享有更高的尊号才对。民众中附和者有八千多人,也纷纷上疏强烈要求这么做。

  太皇太后迫于舆论的压力,只好从“阿衡”和“太宰”中各取一字,赐以“宰衡”的称号,位居三公之上。同时增加他在新野的封地。王莽接受了宰衡的封号,却推辞了增加给他的封地。不料这么一来,又让他扮演了周文王却虞、芮之讼的角色。王莽辞封地之后,果真就有蜀郡男子路建等撤销诉讼,自称惭作而退的事情发生。王舜等人又赶紧上奏,着实将王莽大加吹捧了一番【虞、芮之讼:周文王时,虞国人和芮国人发生争执,便一起去找周文王决断。他们进入周国境后,发现种田的人都互让田界,人们都有谦让长者的习惯。于是两国人尽管还没有见到周文王,自己就先惭愧起来,都说:“我们所争的,正是周人以为羞耻的,我们还找西伯(周文王)干什么,只会自讨耻辱罢了。如此纠纷也就解决了】。

  据《汉书·王莽传》记载,当时为王莽不受新野封地之事,先后给朝廷上疏诉不平的“吏民”,前后多达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请注意:史书记载的就是这么精确)。诸侯、王公、列侯、宗室见者也都叩头进言,纷纷要求加大对安汉公赏赐的力度。而王莽呢,却是一个劲地苦苦辞谢。太皇太后一看这架势,只好来了个两全其美的解决办法:一方面暂且听从王莽“不受赏”的意见,另一方面让群臣议给王莽加“九锡 ”的礼典【注:“九锡”又称“九命之锡”,是皇帝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礼器,是最高礼遇的表示。《汉书·王莽传》颜师古注引《礼含文嘉》云:“九赐者,车马、衣服、乐悬、朱户、纳陛、武贲、铁钺、弓矢、秬鬯(jù chàng)。”古文献中,关于九种赐品的记载各有不同。从史实来看,九锡之礼在先秦时期未必就付诸实行,倒是王莽首开先河。其后,“加九锡”便成为历代权臣篡位的前奏】。

  很快,以富平侯张纯为首的九百零二位大臣便根据《周官》、《礼记》的有关记载,议定了“九锡”之礼,王莽也就顺顺当当地接受了这项特殊的恩宠。接着,王莽为了制造太平盛世的景象,先是派“风俗使者”八人到各地考察,回朝后大加赞颂天下太平,彰显王莽宣扬教化之功。然后又通过重金引诱,使匈奴等外族遣使来归顺朝贺,王莽遂成为人们心中治国平天下的贤良圣人。
  日期:2016-12-11 21:10:03
  (二)居摄,称假皇帝
  元始五年(公元5年),汉平帝已经十四岁。 随着平帝年龄的增加,王莽心里越来越不是滋味。尽管一年多前,他不惜以自己的亲儿子王宇为代价,铲除了平帝生母卫姬的家族势力,阻止了朝中一些大臣策划归政卫氏的企图,但是眼看着一天天长大的平帝,王莽决定加快代汉的步伐。

  是年冬天,平帝生了病,王莽故作姿态,以周公为榜样,依样画葫芦地写了策文请命于泰畤,声言愿代平帝而死,并将策文藏于前殿,有意命大臣们不得向平帝走漏消息。十二月,平帝崩于未央宫,王莽宣布全国大赦,令凡六百石以上的官吏都要服丧三年【注:《汉书·平帝纪》颜师古注引《汉注》说,王莽利用腊月“上椒酒”祝寿的机会,“置药酒中”毒死了平帝】。
  当时元帝的嫡嗣至平帝已断绝,而宣帝的曾孙封王并健在的有五人,封为列侯的尚有四十八人。王莽为了避免年长的新皇帝登基,自己不能任意操纵朝政,于是打出“兄弟不得相为后”的旗号,将他们统统排斥在一边,从宣帝玄孙辈中挑选了年仅两岁的广戚侯子婴为平帝的继承人,借口是这个孩子的“卜相最吉”。
  就在这时,前辉光(当时京师辖地分为前辉光、后承烈两部)郡守谢嚣上疏说,武功(今属陕西)县长孟通挖浚水井时,挖出一块上圆下方的白石,上有丹书一行,文曰“告安汉公莽为皇帝”。王莽让大臣们赶快将此事报与太皇太后。太皇太后王政君虽然重用娘家的人,但本心还是想守住刘汉的社稷江山,因此听罢立刻表态说:“此诬罔天下,不可施行!”
  太保王舜却对太后说:事已如此,无可奈何,再者王莽并不敢有什么野心,只是想要一个代行皇帝职权的名义,加强权力,镇服天下罢了。太皇太后一听这话,也意识到自己的侄儿羽翼已丰,想阻止他是不可能了,只好“许之”。

  在王舜等的催促下,太皇太后被迫降诏,“令安汉公居摄践祚,如周公故事”【“居摄”意为因皇帝年幼不能亲政,由大臣代居其位处理政务;“践祚”即登基的意思】。为了自圆其说,又特别把白石上的“为皇帝”解释为“摄行皇帝之事也”。这样,王莽便名正言顺地代表天子临朝听政,做了“假(代理)皇帝”,改年号为“居摄”,把子婴立为皇太子,“南面朝群臣,听政事,车服出入警跸……皆如天子之制”。对太皇太后唯一“安慰”的是“朝见太皇太后、帝皇后,皆复臣节”(《汉书·王莽传》)。

  日期:2016-12-12 13:02:18
  (三)即真,建立“新”朝
  王莽做了假皇帝后,总感到这个“假”字别扭,一心想要尽快当真皇帝。西汉后期盛行图谶、符命,王莽在当假皇帝前搞的武功白石,使他尝到了玩这类把戏的甜头,于是乎“符命之起,自此始矣”。 居摄三年(公元8年),广饶侯刘京、车骑将军千人扈云、太保属官臧鸿等奏报符命。广饶侯刘京说,齐郡临淄县有个名叫辛当的昌兴亭长,一天夜里几次做梦,梦见一个人向他说:“吾,天公使也。天公使我告亭长曰:‘摄皇帝当为真。即不信我,此亭中当有新井。’”第二天亭长起来,果然发现亭中有口新井,深且百尺。车骑将军千人扈云报告在巴郡发现石牛,太保属官臧鸿奏报扶风雍地出现石文。而且石牛、石文都被送到了长安。王莽、王舜等人去看时,突然狂风大作,对面不见人,等风停,石前竟有一幅铜符帛画,上面写着“天告帝符,献者封侯。承天命,用神令”。

  王莽将这些事奏上太皇太后,大讲所谓汉的三七之厄【所谓“三七之厄”是西汉末年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其意说,汉王朝历经十二帝二百一十年,气运已尽,该遭厄难】,天命不可不畏。从此,这位摄皇帝便去掉了一个“摄”字,并改居摄三年为始初元年【注:“始初”,《汉书·王莽传》作“初始”,此从《通鉴》。另,荀悦《汉纪》、韦庄《美嘉好陆》及宋庠《纪年通谱》等均作“始初”。参见《通鉴考异》】。

  正当王莽进一步为如何再去掉头上的“假”字煞费苦心的时候,正在长安游学的广汉郡梓潼(今属四川)人哀章,见有机可乘,便精心伪造了一个铜柜,内放两份书简:其一写着“天帝行玺金匮图”,表示是上帝的命令;另一写着“赤帝行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这里的“某”指汉高帝的名字,意为高皇帝刘邦授意应该把帝位让给真命天子王莽,太皇太后应该顺应天命转移国祚。图书上还写明八个在位大臣和哀章本人以及杜撰的王兴、王盛等十一人的官爵,作为新的真命天子的辅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