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统一战争》
第1节

作者: 小克TY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12-10 16:58:00
  西汉王朝自宣帝之后,元帝、成帝、哀帝一代不如一代。汉元帝“柔任好儒”,其父宣帝生前便曾感叹说:“乱我家者,太子也。”他酷爱音乐,不亲政事,专任宦官,把整个朝政搞得乌烟瘴气,由此“孝宣之业衰焉”(《汉书·元帝纪》)。
  汉成帝是位“湛于酒色”的荒淫君主。他宠幸赵飞燕姐妹,奢侈淫佚,把朝政交给外戚王氏,政治更加黑暗。史家评曰:“汉治陵夷,始于元帝,而其大坏则自成帝”,“朝政自此乱,外戚之势自此成,汉事遂不可为矣。”(吕思勉著《秦汉史》)
  汉哀帝嬖(bì)幸美男子董贤,两人甚至同床而寝。《汉书·佞幸传》载:有一次两人睡觉,董贤头枕偏了,压住了汉哀帝的衣袖,汉哀帝想起床,又怕惊动了董贤,于是用剑割断衣袖后才起来。董贤醒来,见身下压着哀帝的断袖,也感到哀帝的深情,从此越发柔媚,须臾不离帝侧。董贤除仪貌漂亮外并无实际本领,却被封为大司马、大将军,位居三公,权倾当朝。
  此时的西汉王朝经过如此三代皇帝长达近半个世纪的瞎折腾,早已气息奄奄,赋税徭役,日益加重,贵族、官僚“多畜奴婢,田宅亡限”(《汉书·哀帝纪》),农民大批破产,饥馑流亡,土地兼并和奴婢、流民的数量恶性膨胀,阶级矛盾日趋激化,全国出现动荡不安的局面。这时候,上层豪强的代表王莽以汉室姻亲的关系登上了政治舞台。

  日期:2016-12-10 23:17:08
  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东)人,自称是黄帝的后代。他的亲姑姑是汉元帝的皇后、汉成帝的生母王政君,因此他家也算是正宗的外戚。不过他的父亲王曼死得较早,也未曾封侯,家境相对孤贫一些。这样的客观环境使他养成了一种既折节恭俭,又自我奋斗的性格,同时还练就了一套善于察言观色、曲意迎逢、伺机钻营的本领。
  王氏家族是当时权倾朝野的外戚家族,先后有九人封侯,五人为大司马,是西汉一代最显贵的家族。王莽的叔伯兄弟们都是将军、列侯之子,生活侈靡,声色犬马,互相攀比。唯独王莽独守清净,生活简朴,为人谦恭,而且勤劳好学,师事沛郡(郡治今安徽淮北西)陈参学习《礼经》,“勤身博学,被服如儒生”(《汉书·王莽传》)。在家服侍母亲及寡嫂,抚育兄长王永的遗子,行为严谨检点;对外广交贤士;在族内悉心侍奉诸位叔伯,十分周到。

  成帝阳朔年间,王莽的伯父,太后王政君的哥哥,权倾朝野的大将军王凤患病。他觉得这是个能够改变自己现状从而飞黄腾达的千载难逢的绝好机会,于是下大力气精心护理生病的伯父。《汉书·王莽传》载:“莽侍疾,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王凤终于被感动,临死前把他推荐给太后和皇帝。于是王莽由此步入仕途,阳朔三年(公元前22年)拜黄门郎,不久迁射声校尉。
  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三十岁的王莽继嗣了补授给其亡父的新都侯爵位,不久又任骑都尉光禄大夫加侍中,在皇宫内值宿警卫。随着官爵的升迁,他的态度愈加谦恭,“散舆马衣裘,振施宾客,家无所余;收赡名士,交结将相、卿、大夫甚众”(《汉书·王莽传》)。身居要职的人推荐他,社会知名人士替他宣扬鼓吹,几乎成了当时的道德楷模,很快便名声远播。
  日期:2016-12-11 12:10:25

  (一)新莽风云——(1)王莽篡汉
  太后的姐姐有个儿子名叫淳于长,与王莽一样也是个极善于钻营的人物。由于他为立赵飞燕为皇后之事卖过力气,所以得到成帝的赏识,不仅受封列侯,而且位居九卿。淳于长显贵之后,“淫于声色,不奉法度”(《汉书·佞幸传》),十分猖狂,王莽对他一直看不惯,尤其是嫉妒他升迁的比自己快,地位比自己高。于是王莽便“阴求其罪过”,即暗中搜集他的过错乃至隐私,然后通过大司马曲阳侯王根向太后告密,最终将淳于长置于死地。这样一来,王莽不仅铲除了竞争对手,而且获得了“忠直之节”的名声。

  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王根上疏告老“乞骸骨”, 并推荐王莽接替他的大司马职务,成帝批准。如此王莽终于爬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高峰,时年三十八岁。一个不到四十岁的人,便口含天宪,手握大权,应该说是人生的极大成功。不过王莽此时的头脑还是比较清醒的。他知道前面的路还很长,需要继续付出代价,“遂克已不倦,聘诸贤良以为掾史,赏赐邑钱悉以享士,愈为俭约”(《汉书·王莽传》)。他母亲生了病,王公大臣和列侯派遣夫人前来探问病情,王莽的妻子出去迎接,竟没有及地的长衣,布裙也仅到膝盖。见到她的人以为她是奴仆,一问才知道她是王莽的夫人,都很吃惊。

  就这样,王莽小心翼翼地辅政一年多,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不料成帝却于此时去世,继立的哀帝(元帝之孙,成帝之侄)似乎对王莽不感兴趣,出于外戚间的复杂斗争,他被迫辞官回封国杜门自守。此时,他更加小心谨慎。一次,他儿子王获杀了一个家奴,他便毫不客气地逼令其子自杀。这件事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加之多年来王莽恭俭、克己给人留下的好印象,所以他在封国的三年中,“吏上书冤讼莽者以百数”。

  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恰巧发生日食, 参加举贤良对策的周护、宋崇等人极力颂扬王莽的功勋德行。在舆论的压力下,哀帝不得不把王莽征还京师。岁余哀帝驾崩,无子,而王莽的政敌傅太后、丁太后等都在哀帝之前死去。太皇太后当天驾临未央宫收取玺绶,遣使飞马召唤王莽,“诏尚书,诸发兵符节,百官奏事,中黄门、期门兵皆属莽”。这样,汉朝廷的大权又全部落入太皇太后王政君及其侄子王莽手中。

  日期:2016-12-11 16:32:32
  王莽这次重新上台,完全今非昔比。他先诛杀了哀帝的宠臣董贤,接着迎立年仅九岁的平帝继位作为傀儡,自己则以辅政大司马的身份掌握着实权。“于是附顺者拔擢,忤恨者诛灭”,把自己的亲信全部安插在要害部门,层层加强控制。“莽色厉而言方,欲有所为,微见风采,党与承其指意而显奏之,莽稽首涕泣,固推让焉”(《汉书·王莽传》),对上用来迷惑王太后,对下用来向广大平民百姓显示诚信。当一切安排妥当之后,王莽便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了。这样,在西汉末年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王莽代汉的大戏:

  (一)晋位安汉公,宰衡,加九锡(cì)
  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 王莽授意益州塞外的夷族到汉朝廷进献白毛雉鸡。据《尚书大传》里讲:交趾(今广东省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北部,郡治交趾县位于今越南河内境内)的南面有一个越裳国。周成王时,周公摄政六年,制礼作乐,天下太平之后,越裳氏骑着大象,到中国进献白雉,以歌颂中国出了圣人。这就是所谓的“周成白雉之瑞”。而今祥瑞重现,王莽就是活脱脱的周公在世了。周公托号于“周”,王莽也当托号于“汉”。于是拥莽的群臣强烈要求太皇太后给有定国安汉大功的王莽赐号“安汉公”,以顺天心。王莽假惺惺地推让了一番之后,便堂而皇之地戴上了安汉公的桂冠。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