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所归——所谓真相背后的权谋盛宴》
第19节

作者: 映雪青松
收藏本书TXT下载
  刘铢见到柴荣,脸上突现惊讶之色,但马上就满脸堆笑,拱手相迎。刘铢的官职比柴荣要高出许多,因此柴荣连忙还礼。
  刘铢问道将军本在长安,为何突然回京?
  柴荣道长安出了叛兵,我是回京报讯的。
  刘铢大吃一惊,“竟有此事?”

  柴荣也吃了一惊,反问道,难道我的手下何徽还没回京?
  刘铢摇头道,这几日未见有任何人从西边返京报讯。
  柴荣想不明白到底何徽去了哪里,现在他只想快些回到枢密院向郭威禀告,顺便问了句,“为何今日一大早便城门紧闭。”
  刘铢看了看周围,附在柴荣耳边,低声道,皇帝昨夜殡天了,宫中秘不发丧,要等到承祐皇子即了位再说。史大人下了令,国丧期间,一切从严,谨防小人乘机作乱。
  柴荣大吃一惊,皇帝不过才五十来岁,平日征战沙场身强力壮,怎么突然就驾崩了呢?
  想到这,他要去见郭威的心情更迫切了,于是便要告辞,刘铢却拉着他细问长安详情。

  柴荣知道刘铢是侍卫司指挥史弘肇的亲信爱将,而史弘肇与郭威之间亦交情深厚。故也不拿他当外人,大致说了一下,然后告辞道,详细情形,容日后回禀,在下须急急赶往枢密院,望大人海涵。
  刘铢忙道,理当如此,是在下鲁莽,一时心急竟耽误了将军。将军这便请行,并代在下向郭令公老人家请安,就说明日刘铢自当亲往拜会。
  柴荣答应一声,与张永德飞身上马,急驰而去。
  日期:2017-07-11 15:06:35
  开封经过几代帝王数十年的修建完善,已经被经营得人口稠密、商业繁荣。由于这里常年都有重兵驻守,相对安全,四周各州县的富室大户或流亡农民都迁居进来,致使开封城日益拥挤,本来就不宽阔的街道上车水马龙熙熙攘攘,汴河两岸又搭建了不少临时居住的草棚供流民使用,整个开封城显得乱哄哄的。
  枢密院位于城南的正兴大街上,从西边的郑门进来,过了州桥,再穿过一条长街就到了。枢密院的历史要追溯到唐朝后期,最开始只是个帮皇帝收集军事情报的临时机构,后来便常设下来,负责征戍、粮调、马政及甲仗等,成为国家主管征伐调兵遣将的中央机构。枢密院与中书省并称二府,设枢密使一人和枢密使副二三人,其地位略低于宰相。
  柴荣很快便到了枢密院,但从守门的军校口中得知,枢密使杨邠和枢密副使郭威都去了宫里。以柴荣的品级,还没有资格直入禁中,叩阍陈情。因此他怏怏不乐,只得先回府中去等候。柴荣自小便随在姑母身边,郭威夫妇待他亦亲若己出。因此柴荣现在尚未成婚,暂寄住郭威府中。姑母柴氏见他突然归来,十分惊讶,郭威治家素来严厉,军国大事从不语诸内闱,因此柴荣对姑母也不敢实言相告,只虚言搪塞过去。

  日期:2017-07-12 13:06:59

  此时的开封皇宫之中,纷乱而又紧张,皇子刘承祐昨夜已被急召入宫,柩前即位。现在他正在寝殿里试穿龙袍,由于他父皇刘知远是暴卒,因此没有人料到这么快就会有新皇上,也就没有准备合体的新龙袍,只好拿先皇的备用朝服凑合着先顶一下。虽然刘承祐和他父亲一样,个子都很高,但刘知远体格粗大,刘承祐却要瘦削许多,因此朝服和通天冠都显得很宽大,一点也不合身,这令刘承祐很是恼火。

  他在滋德殿内走来走来,对着铜镜左顾右盼,伸伸手抬抬脚,怎么看也找不出父亲往日临朝时的威严气度,气急之下,一脚把铜镜踹翻在地,狠狠地踏上几下,由于用力过猛,差点弄得自己摔倒。周围侍候他的内侍们慌忙上前去扶,刘承祐推开他们,气恼地说,待我即了位,第一件事便是要杀了尚衣局的内侍。
  这时,一个女声在殿外响起,“还没即位,想到的便只是杀人吗?”跟着只见一位端庄的中年贵妇在一群宫娥内侍的簇拥下走进殿来。
  内侍们赶忙跪下,齐呼“太后”,刘承祐也跪下,口称母后,龙袍的边角绊在脚上,差点令他摔倒。

  日期:2017-07-14 08:48:49
  太后望着俯伏于地的儿子,心中叹了口气,吩咐道,“都起来吧。”
  太后本姓李,是刘知远的结发妻子,当年刘知远任晋国的河东节度使时,听闻契丹兵发汴梁,便要起兵勤王,正是这位李氏以“螳臂挡车”为由拦住了他。后来契丹收兵北返,刘知远的部下怂恿他乘虚袭取东京、自立为帝,这时的李氏却慷慨积极起来.刘知远心存犹豫,李氏鼓励他良机莫失;刘知远担心库帑不足,李氏便尽发妆匧、以遗将士。因此刘知远得以顺利从太原起兵,而且一路势如破竹,直接进了开封成了汉朝的开国皇帝。刘知远知道妻子功不可没,一直对她颇为敬重、恩爱有加,称帝后后宫未置妃嫔一人。二人共育有三子,长子承训,勇武多智,可惜不幸早天;幼子承勲,尚在冲龄,能挑起刘家天下这副担子的就只剩下面前的老二承祐了。

  李太后看着瘦弱的儿子,想起刚去世的丈夫,心中一阵酸楚,不禁掉下泪来。承祐忙上前用袖子替母亲拭泪,太后心想这孩子虽然不及他父亲英武,但好在还孝顺,假以时日,多加培养,定然也可成长为一代明君。
  想到这,又有一丝欣慰,开口道,“承祐,虽然你才刚满十八岁,但自今日起,你便要临朝听政,记着要学你父皇,勤于政事,亲近贤能,切不可沉溺享乐玩物丧志。”
  承祐恭敬地回答到,儿子一定谨遵母后的教诲。

  李太后点点头,又说道,史弘肇、王章、郭威等人,都是你父皇手下旧人,忠诚可靠,你要多加依仗,凡事谦躬商量,切勿独断专行。
  承祐道,儿子晓得,父皇遗命中不是提到了要给他们都加官吗?儿子照办便是。
  李太后道,不止是要加其官,更要得其心。他们手握重权,如果没有他们的真诚拥戴,你的皇位能坐得稳固吗?
  刘承祐觉得母亲这话有点不可接受,好歹自已也是皇帝,他们是什么?是臣。在朝堂之中自己高高在上,而他们只能俯伏于下。生杀予夺,全操于已手,用得着和他们讲客气吗?
  他嘴上虽仍然满口答允着,但脸上那不以为然的神气没逃过太后锐利的眼睛。太后心想这孩子未尝苦难,哪里知道这江山是从刀光剑影中万分凶险才得来的啊。
  她正想再开导几句,一名内侍前来禀报说,朝廷的几位重臣已经候在归德殿请求觐见。于是她立刻起身,随儿子一同前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