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回看袁世凯》
第60节

作者: 缘起缘灭皆是缘
收藏本书TXT下载
  据日本记者佐藤铁治郎的《袁世凯》中记载,此时的袁世凯遇到了一个改变他命运的人:王英楷。当时有个叫买办的职业,类似于现在的销售经理,从销售额中抽取5%的佣金。袁世凯在心灰意冷之际,认定甲午战后军火行情看涨,就打算改行下海经商。但是袁世凯有人脉没本钱,于是就联系了有本钱没人脉的老朋友王英楷。但王英楷劝袁世凯回到官场,去做一番大事业,并慷慨许诺,把做生意的所有本钱(3万两白银?)全部资助袁世凯到官场打点。袁世凯再次被感动了,又重新踏上了漫漫求官路。为什么王英楷比袁世凯有钱呢,人家这投资眼光杠杠的。

  除了王英楷,袁世凯还有另外一个投资人阮忠枢。袁世凯在此期间与其兄袁世敦的书信中曾说过:“正在查傺[chì](落脚)无聊时,忽遇契友阮君斗瞻(忠枢)原做曹邱生(到处宣扬季布千金一诺的广告策划人),劝弟投其居停李总管(莲英)门下.得其承介晋谒荣中堂。”可见阮忠枢充当了袁世凯跟李莲英之间的介绍人,李莲英又充当了袁世凯跟荣禄之间的介绍人。
  早在袁世凯怒别科举找工作的时候,就已经与阮忠枢结识。当年阮忠枢就很有投资眼光,资助袁世凯路费。此时袁世凯想联系李莲英,阮忠枢不仅利用自身的人脉牵线搭桥,并再次慷慨解囊,帮袁世凯垫上礼金。
  所以袁世凯此生最信任的人就是阮忠枢,袁世凯也对外宣称:“袁就是阮,阮就是袁”。后面阮忠枢长期担任袁世凯的机要秘书,不仅掌管着袁世凯的机要文件,还掌管着袁世凯的钱。
  日期:2016-09-12 20:07:15
  至于给李莲英送礼是否需要王英楷和阮忠枢两个人的钱呢,我猜也差不多,李公公是什么样的人啊,随便一笔小钱能劳动他老人家的大驾吗。现在是卖方市场,全国想拜见李公公的人海了去了,要没个门槛费,李公公家的门都得被挤爆了,并且袁世凯跑关系也不可能只跑李莲英一家。
  总的来讲,李莲英还是一个比较厚道的人。在慈禧身边,敢耍心眼就是找死,李莲英最大的优点就是他老实厚道,善解人意。在官场中什么叫厚道?两个标准,第一,收钱是否办事。(不骗人)第二,看见一个不认识人摔倒了,是扶他起来还是上去踩两脚(不坑人,不欺负人)。用这两条标准看,李莲英就比较厚道,既然收了钱,就帮袁世凯办事。
  初期由于袁世凯跟慈禧不是很熟,只能跪着低着头说,不知道一句话说完了慈禧中不中意,李莲英就给袁世凯打暗号,让袁世凯看他的脚,用脚尖的方向代表慈禧的喜怒。后期袁世凯的地位提高,可以有机会站着说话,但还是不敢直视慈禧,李莲英就用手指的张合代表慈禧的喜怒。不过话也说回来了,一句话说完,像慈禧这种影后是真满意还是假满意,也就李莲英能看得出来。除此以外,李莲英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袁世凯说点好话。

  袁世凯不仅给李莲英送钱,还尊李莲英为长,袁世凯的真诚也感动了李莲英,李莲英决定,再给袁世凯指条明路,让袁投靠到荣禄的门下。
  日期:2016-09-13 09:05:22
  荣禄是个重要人物,在后面会经常出场,这里先补充一下他的背景资料。荣禄与慈禧有姻亲关系,虽然只比慈禧小一岁,但比慈禧低一辈。传说当年因为一个鼻烟壶得罪了肃顺,被肃顺整天找茬教训,于是荣禄捐了一个宣隶候补道,整天躲家里。有他没我,有我没他,荣禄在接下来的辛酉政变中帮慈禧干掉了肃顺。
  1874年同治去世后,恩诏、哀诏按照惯例应由军机大臣执笔。军机大臣文祥由于生病无法执笔拟旨,此时非军机大臣的荣禄在军机大臣沈桂芬没到场的情况下“擅自动笔拟旨”,这个由荣禄拟的圣旨将皇位传给光绪,同时也保证了慈禧垂帘听政的地位。当然这位“清朝掌握中央实权的第一汉人,“同治中兴的第一代宰相”沈桂芬同志就非常生气了。如果让沈桂芬拟旨的话就没慈禧垂帘听政的事了。

  一报还一报,光绪四年( 1878),贵州巡抚出缺,恭亲王奕诉征求慈禧意见,应派谁去补缺。慈禧决定杀鸡儆猴,发话道:“着沈桂芬去!”
  此话一出,众人一片哗然。因为巡抚是二品官,在当年贵州又是发配犯人的地方,而沈桂芬是军机大臣,又是兵部尚书,官居一品,时年60岁,这明显就是公报私仇。后面慈禧被众人劝的收回成命,但也可见这两人的关系之差,看来慈禧真是再也不想看见这货了。
  所以说没有荣禄,就没有今天的慈禧,荣禄跟慈禧的关系非同一般。当年荣禄是跑外业的,太监安德海是跑内业的,这两人都是慈禧的心腹功臣。慈禧垂帘听政后,荣禄到达了他人生的第一个顶峰,不仅掌管着京城的军队,还主管过最挣钱的两个部门:工部和内务府,一手抓着兵,一手抓着钱。
  日期:2016-09-13 17:18:26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看起来亲如一家人的慈禧和慈安之间也有矛盾。慈禧的亲信荣禄和安德海都掌了大权,慈安自然不高兴了,只好跟恭亲王奕䜣联手对抗慈禧。

  显然,慈安的这个盟友“鬼子六”奕䜣的水平远在慈禧的那两个愣头青之上。很快,安德海被堂而皇之的杀掉;荣禄也一不小心在皇宫内迷了路,跑到了不该去的地方,于是犯下大罪。据李莲英讲,当年慈安要慈禧处置荣禄,是李莲英替荣禄讲了情,才没让他当场毙命。不过荣禄一直认为自己是被冤枉的,气哼哼的去边疆吃了10多年沙子。
  1881年慈安死后,慈禧也渐渐回过味来了,为啥我就这两个心腹,还偏偏都被整没了呢。此时最了解慈禧的李莲英替荣禄牵线搭桥,告诉荣禄:“沙子吃够了吗?别硬挺着了,赶紧来认个错,万事都好商量。”生了10多年闷气的荣禄赶紧向慈禧认错,很快,1891年荣禄出任西安将军,1894年慈禧六十大寿,荣禄终于回到了北京,1895年任兵部尚书,官复原职,也终于迎来了荣禄的第二春。
  有了这层关系,所以李莲英向袁世凯指出:荣禄虽然此时刚刚回京,在军务处里排名靠后,但此人深得慈禧的信任,前途一片光明。再加上他是满人,刚到新单位不久,荣导师的学生还没有招满,刚好还有空编,是最合适的人选。并且我对他有恩,有我的推荐,他一定给面子。
  日期:2016-09-14 09:27:25

  袁世凯总结下对李莲英的第一轮投资,值,真的太值了,这投资回报率真是杠杠的,后期需要追加投资。这也是袁世凯超越李鸿章的第二点,愿意对太监投资。
  与袁世凯相比,李鸿章跟李莲英的关系就很凑合。李莲英代表慈禧去北洋水师阅兵,过程中就闹了些不愉快,不仅如此,还被御史朱一新弹劾了。并且这还是李莲英职业生涯中最大的危机,当年丁宝桢用相同的理由杀掉了安德海,李莲英扪心自问,自己在慈禧心目中的地位还赶不上安德海呢。后面多亏醇王说了好话,李莲英才没落得安德海的下场,但梁子就这么结上了。甲午战争后李鸿章失势,李莲英也趁机摆了李鸿章一道:李鸿章被晃悠着去圆明园禁地,然后被光绪一顿痛斥,最后李鸿章赶紧给李莲英送了5000两银子认错。

  不止李鸿章,很多人都看不起太监,认为太监学历低,能力差,工作不够高尚,所以都没啥好人。不过这说法有点偏,太监也是人,虽然有点小残疾,但并不影响其他地方的发育。其实太监也跟平常人一样,有好有坏,有忠有奸,我们从小就接受这样的教育:“不要歧视残疾人”,很可惜,长大之后能做到的人很少。
  太监最需要两样东西:一是钱,没有女人只好爱钱了。二就是尊重,这点也是最重要的。谁都想有尊严的活着,越是被人看不起的太监,就越希望得到人们的尊重。(我们现在也有口号:“劳动不分高低贵贱”)。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