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回看袁世凯》
第59节

作者: 缘起缘灭皆是缘
收藏本书TXT下载
  前面提过,李鸿章曾经想向智利买一艘比吉野号更猛的“布兰科�6�4恩卡拉达”号都没买成,结果汉纳根一开口就是七艘;后面袁世凯练了7000人每年都要花财政100万两银子,而汉纳根练兵一开口就是十万人,3000万两银子。真不知道汉纳根是不是因为自己是清廷海关税务司司长德璀琳的女婿,不仅不把钱当回事,还真不把自己当外人。

  日期:2016-09-07 16:23:35
  11月1日,光绪也觉的他老师翁同龢推荐的这个汉纳根实在不靠谱,决定暂缓汉纳根的计划,并给汉纳根一个鼓励奖“赏银1000两”。11月2日,光绪决定另起炉灶,成立军务处,奕䜣为督办,奕劻为帮办,翁同龢,李鸿藻,荣禄,长麟为会办。此时还是直隶总督的李鸿章从翁同龢手里抢回了练兵权,由淮系文官胡燏[yù]棻[fēn]负责练兵,汉纳根负责技术指导,军队改名为“定武军”。这一回合,李鸿章胜。

  不过此时甲午战争还在打,现上轿现裹脚实在来不及,这支新军没法上战场,只能先慢慢练着。等到甲午战争结束后,朝廷发现这支新军练的很有中国本土特色,虽然号称西法练兵,但还是换汤不换药,沿用老编制:每营500人,有点“四不像”。
  练得马马虎虎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领导业务水平有限。胡燏棻是文官,没练过兵,只是为了练兵权不落在清流党手里,他才主动请缨的,他的主要作用就是占坑。二是胡燏棻跟主教练汉纳根的关系不好。这也好理解,毕竟是抢了汉纳根的位置。对汉纳根来讲,本来希望干一把手,结果打了个五折,变成二把手了;本来希望练兵十万,结果打完五折后又打了个一折,变成五千了。三是经费不足。打仗时要花钱所以经费不足,打完仗要赔钱所以经费还是不足。

  日期:2016-09-08 09:07:14
  不过要说刘坤一、李鸿章、王文韶保举袁世凯后一点效果也没有也不准确,毕竟北洋、南洋大臣都倾巢出动了,光绪也不能不给个面子。1895年6月27日,光绪下旨召见袁世凯,7月下旬袁世凯抵达京城。
  此时的袁世凯已是信心满满,环顾天下,论业务能力,他已无人能及。早在十多年前,袁世凯在朝鲜就练过西式新兵,好评如潮。并且在甲午战争中,他还顺便出了两本书,向大家普及西式练兵的知识。放眼天下,舍我其谁。
  袁世凯见过光绪后,向光绪呈奏《遵奉面谕条陈事件请代奏折》,这是袁世凯凝聚心血,浓缩成一万多字的奏折,至今在中国干部学习网上都有(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下)。主题是变法,分人事,财务,军事,外交四大项,是袁世凯前半生的精华所在,是(但不代表)当时变法的最高水平。

  个人认为精华中的精华是这一句:“历观中外各国交涉情形:万国公法,指势力相均者言之;两国条约,为承平无事时言之;強邻奧援,又为彼图自利者言之。处今日之势,欲弭釁(繁体的衅)端,杜外侮,捨亟求富強之道,讵[jù](没)有他策。”袁世凯指出,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是以实力为基础的。
  日期:2016-09-08 21:53:01
  甲午战争后,李鸿章失势,也难得的闲了下来。李鸿章居住在贤良寺,与其幕府中的曾国藩的孙女婿吴永聊天,曾谈及曾国藩对自己的外交理念的影响:李鸿章表示:“不管什么,我只同洋人打痞子腔。”后被曾国藩更正:“要用一个诚字”。所以李鸿章搞外交,以诚为主,以痞子腔为辅。
  不过甲午战争已经验证过了,英、俄等朋友是靠不住的。和平年代,大家你情我愿,称兄道弟,吃饭喝酒,其乐融融;但战争年代没人会为你两肋插刀,不在背后插你两刀的就算厚道人了。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诚”可以交到人与人之间的朋友,但交不到国与国之间的朋友。如果国与国之间交到朋友了,请参照前一条,那仅是某个元首与某个元首之间的朋友,换个元首就不一样了。

  袁世凯强调实力,我也更倾向于袁世凯的主张,这也是袁世凯超越李鸿章的第一点。公平正义只存在于和平年代,实力才是话语权的保障。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只有自己最可靠。借用亚历山大二世的名言:“(俄罗斯)只有两个盟友,陆军和海军。(当年没空军)”不仅是我,普京都借用了。回顾我这一生,为啥没跟马云,王健林交上朋友,不是因为我待人不诚,而是因为我没这个实力,他的一个小目标,够我奋斗几辈子。国与国之间也是这样,你要有实力,他跟你讲道理;你要没实力,他跟你讲肌肉。没有实力,人与人之间就不是一个阶层的,国与国之间呢?连上谈判桌的资格都没有。

  日期:2016-09-09 10:51:57
  通过袁世凯向光绪呈奏的《遵奉面谕条陈事件请代奏折》,我们可以看出,此时袁世凯心很大,不光说练兵的事,还说了变法的事,估计袁世凯在进京前还做了一个美满的梦:既能负责练兵,顺道还能插手变法。光绪是一个容易激动的皇帝,看到这么有水平的文章,自然是非常欣赏。
  袁世凯也激动了,皇帝也这么欣赏我,看来胜利就在眼前。不过袁世凯也明白,要想获得练兵权(或许还有变法权),光是靠老领导李鸿章,新领导刘坤一是不够的,他必须得到领导的领导:慈禧的首肯。于是袁世凯也特地叩见了慈禧。
  慈禧大概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抛去“妖妇”、“卖国”、“奢华”这些贬义词,我用一个比较中性的词“性情中人”。关于慈禧的民间故事很多,比如有当年老佛爷爱吃的小吃,当年老佛爷爱看的戏,当年当年老佛爷爱拍的照片,当年老佛爷爱穿的衣服等等。可见,慈禧是个很享受生活,很时髦的一个老太太,搁今天,那也得是爱刷朋友圈,爱显摆的明星人物。
  虽然慈禧是“性情中人”,但并不表示慈禧就是一位平易近人的好朋友、好伙伴。抛开业余生活,慈禧的主业就是搞政治。如果翻看一下慈禧同志的斗争史,你会发现在她面前倒下的依次有肃顺,曾国藩,左宗棠,奕䜣,李鸿章等重量级人物,那你就会明白她有多可怕。
  日期:2016-09-09 17:13:59
  慈禧也是讲恩威并施的,据记载,慈禧与大臣说话时,会先以慈眉善目的邻家老太太形象交谈,讨论一些生活上的细节,比如冬吃萝卜夏吃姜,一觉睡到自然醒,家长里短,八卦新闻。正当你松了口气,表情自然,跪得紧张的身子略一放松,正在绞尽脑汁,想编个笑话活跃下气氛的时候,画风陡变,慈禧突然严词厉色的问你一个你最害怕的问题。这冰火两重天,绝对让你欲仙欲死;这酸爽,也只有当事人才能体会的到。

  这酸爽,袁世凯也体会了一把。袁世凯事后表示:“余在万军之中,心极坦然,独朝见皇太后时,不知汗从何处来,而知此之心怯也。”在此之前,袁世凯可是有把比自己大17岁洪大叔(洪启薰)和大26岁的鸟大爷(大鸟圭介)侃晕的全胜记录,而这一回,袁世凯汗都下来了,也算是长见识了。不过慈禧能这么试袁世凯一把,也是因为袁世凯有能力,毕竟自己六十多了,精力大不如前,用心演一回戏要歇好久。而像后面出场的要变法的康有为,慈禧压根试都懒得试他。

  第一次见面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虽然前面光绪对袁世凯比较满意,但最后慈禧仅任命袁世凯为军务处差委(其实就是凑数的)。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袁世凯一时间有些心灰意冷了。
  日期:2016-09-12 09:09:22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