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三百年:积贫积弱的铁血帝国!》
第44节

作者: 青埂12345
收藏本书TXT下载
  小皇帝 治理国家这么烦的事儿,我一个小孩玩不来,还是交给赵大爷吧(欺负我是小孩,你对得起我爹吗)

  李 焘 赵光义没有叩马进谏,是赵匡胤主动约束部下的。赵光义就是个传声筒而已(我依样画葫芦,不作表态)。
  王禹偁 贬官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你贬我是吧,我还要写书,你爹本来就没有参与,你把我贬得再远,我还是要坚持真理(皇帝逼着我说瞎话)
  史 官 皇帝大人,你说怎么改,我们就怎么改,但是我们不能收钱(说瞎话本来就很丢人,收钱就更没脸了)
  女主角 无(这是一部男人戏)
  女配角
  符皇后 皇位是你的,不要伤害我们母子(欺负孤儿寡母,太不道德)

  长公主 你一个大男人,这么大的事儿,不自己拿主意,还要回来吓唬我们,看我不拿擀面杖打死你(如果流言是真的,我真的很害怕)
  杜太后:我儿子本来就有志气,今天实现了(幸福来得太突然,我要淡定)
  到目前为止,赵匡胤主演的大戏陈桥兵变已经落下帷幕,非常感谢各位的鼎立支持,没有各位的支持,赵匡胤也当不了影帝,更当不了皇帝。
  字幕: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长达仅320年的大宋王朝。
  全剧终。
  日期:2016-06-21 12:04:11

  更新80(大宋三百年赵匡胤卷 第七章 陈桥兵变 18)( 每日更新)
  我们再把目光拉回到76年前,大唐僖宗中和四年,公元884年5月4日深夜,开封东北40里的上元驿。下榻于此的李克用突然遭到了猛烈突袭。
  真相很快查清楚,幕后阴主正是宣武节度使朱温。白天,朱温请李克用喝酒,为李克用击败黄巢举办规模盛大的庆功宴。半夜朱温趁着李克用醉酒,突然发动袭击,并四处放火,企图把李克用置于死地。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正在大火烧得正起劲的时候,一场大雨不期而至。李克用酒醒了,在养子李思源的拼死保护下,狼狈不堪地逃出重围。但是李克用的亲兵卫队,全部被朱温干掉。朱李二人后来结下了死仇。
  这就是著名的上元驿事件。
  公元884年,在一股浓重的血腥味里,朱温和李克用,共同开启了五代乱世。
  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建立大梁。 923年,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灭掉大梁,建立大唐。926年,李存勖死于兵变。同年,明宗李嗣源称帝,开创了为士人津津乐道的五代小康。927年,赵匡胤出生。
  公元960年,赵匡胤在上元驿发动兵变,兵不血刃,结束了五代乱世。
  只是这时,上元驿已经改名叫陈桥驿。
  历史选择,在五代混乱开始的地方,用一种平静的方式结束五代,冥冥之中,或许并非仅仅只是历史的巧合。
  日期:2016-06-21 20:47:10
  更新81(大宋三百年赵匡胤卷 第八章 谜团1)( 每日更新)
  第八章 谜团
  兵变结束了,在短短几天内,赵匡胤兵不血刃,把柴家的孤儿寡母赶下来,完成了大宋和大周政权的和平交接。
  按照史书记载,兵变就是赵匡胤喝醉了,大兵们把黄袍披在了他身上,大忠臣赵匡胤同志被逼无奈做了皇帝。
  但是翻阅史册,我们发现,这场兵变绝非如此简单。整个兵变过程非常蹊跷,疑窦丛生。

  一 军报 :一著黄袍遂罢兵
  陈桥兵变的契机,就是定州、镇州传来军报: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朝廷在仓促之间,决定让赵匡胤北上御敌。
  问题是:契丹和北汉南下入侵了吗?
  军报是真的吗?还是赵匡胤集团,没有困难,创造困难,谎报军情呢?
  《旧五代史》、《宋史》、《契丹国志》、《长编》,都记载了汉辽联兵入侵,赵匡胤奉命北上御敌的事。
  但是,联兵入侵的结果,《宋史》和《长编》只有一句话:听说赵匡胤当皇帝了,他们都吓跑了(镇州郭崇报契丹与被汉军皆遁)。
  所有的记载,似乎能够印证联兵的真实性。但是史书是有问题的。《宋史》,我们已经说过,是元代人依据太祖实录编写的,也就是大宋的官方表态,被元代人抄写一遍。
  元代人写《宋史》,很马虎,500多万字,两年多就写完了,写得特别繁琐。而且第二任总编辑居然不懂汉语,所以这套史书的编写水平可想而知。
  它基本上是把各个皇帝的实录抄写了一遍,然后加一点点评,做工相当粗糙。但是它对宋史的贡献,的确也是功不可没。它保留了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宋史》反映的是大宋官方的声音,对于这一段的描写一定是有入侵,必须有入侵,要不然赵匡胤怎么会出兵,又怎么会被大家逼着当皇帝?
  《宋史》的记载是可疑的,入侵这个东西是莫须有的。
  《旧五代史》是宋初编写的,肯定要跟官方的表态保持一致。
  《长编》是南宋人写的,依据的就是也是实录,自然跟官方记载口径一致。
  《契丹国志》从书名上看,比较可信,但是很遗憾,这本书不是契丹人写的,而是南宋人写的, 我们现在把大宋分为南宋跟北宋。但是宋朝人不这么分,他们一直的称呼都是大宋。所以作者写书的时候,难免有本朝情结。
  所以本书记载也不太可信。
  以上所有史书记载都是大宋的官方表态,而大宋的官方表态肯定是有入侵。

  从证据来源的角度上,以上所有史书的记载都是传来证据,而没有原始证据:直接来源于汉辽入侵的事实、未经中间环节传播的证据。
  传来证据,就是道听途说的证据,证明力比较弱。
  这个证据显然不能够直接单独证明案件的事实,所以该证据不是直接证据,而是间接证据(证据学上把能否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事实,把证据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从证人的角度看,大宋官方虽然可以成为入侵的证人,但是它证明存在入侵,显然与大宋官方存在利益关系,所以根据证据的基本原则,大宋的口供,不能够单独成为证明案件事实(汉辽入侵)的基本依据。
  综上所述,证据来源有问题,证据独立性有问题,证人跟案件事实存在利害关系。所以,证据的证明不大:这些证据都不能单独作为案件事实的依据。
  所以,仅仅凭大宋的口供,不能证明有联兵入侵的存在。
  况且,这次入侵的结果也是经不起推敲的,汉辽联军摩拳擦掌,搞了大半天,一炮不发,一城不抢,一人不杀,听说赵匡胤一登基就逃跑了。

  赵匡胤同志的虎威太厉害了,契丹兵被吓跑了。
  为什么赵匡胤这么厉害,能把联兵吓跑,人家契丹虽然是薈hong王当国,但是也是20万铁骑,一个赵匡胤就把人给吓跑了,实在是蹊跷。
  《宋史》在说谎,他的逻辑是这样的,契丹主少国疑,所以联军过来打大周,现在已经是赵匡胤当皇帝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契丹人本来想趁火打劫,可是火已灭掉了。打劫不成,又害怕赵匡胤同志揍他们,所以逃跑了。
  所以联军逃跑,也显示出赵匡胤同志很英明神武,他在位,大家都不敢欺负。他能够肩负起对天下苍生的责任,赵匡胤当皇帝的合法性也就多了一点奉天承运的色彩。

  逃跑也是假的,目的就是证明赵匡胤同志的英明和伟大。
  那么,是不是说汉辽联军根本没有入侵呢?
  这么说也不对。为了证明这一点,我们可以用反证法。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大宋官方口供表:汉辽联军大举男南侵,但是这个口供的证明力有问题,它不能单独作为定案的依据。
  为了证明案件的真实性,我们需要找到更强有力的证据,来组成证据链,进而证明入侵的事实。
  对于证明力比较弱的证据,需要其他证明力比较强的证据来加强它,进而共同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这就是证据法上的补强证据规则。
  这些补强证据主要有以下几点。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