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三百年:积贫积弱的铁血帝国!》
第31节

作者: 青埂12345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6-14 15:31:25
  更新53(大宋三百年赵匡胤卷 第五章 出师未捷身先死3)( 每日更新)
  二 兵不血刃
  在夺取江北十四州后,柴荣改变了先南后北的既定策略,准备率先收复幽云十六州。十六州指的是幽云地区的十六个州级行政单位。
  具体包括位于太行山西北的七个州:幽州、蓟州、瀛洲、莫州、涿州、檀州、顺州;已经位于太行山东南的九个州:云州、儒州、妫州、武州、新洲、蔚州、应州、寰州、朔州。
  地理位置大概包括京津全部,河北、山西的北部。
  自古以来,幽云地区都是中原王朝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幽云地区分布着长城,燕山,太行山:构成农耕文明和游牧民族的分水岭。

  而且此处地处中原,如果不收回,失去了长城和山脉的防御功能,边界无险可守。北方的契丹随时可以长驱直入,打到大宋的腹地。
  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修长城,抵御北边少数民族南下入侵。现在长城在契丹人手里,他们随时可以南下牧马。
  幽云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936年,石敬瑭反唐自立,为了获取契丹的支持,石敬瑭慷他人之慨,把军阀赵延寿家占据的幽云地区割让给辽国。
  20多年过去了,柴荣准备收复幽云,彻底解决边患。
  显德6年959年3月,周唐大战结束不到一年,柴荣命令各路大军向沧州集结,准备北伐。

  几乎同时,王朴死了。天才陨落,好像为这次大征写好了注脚。
  4月,柴荣抵达沧州。当天,柴荣就率领数万大军直奔契丹国境。首当其冲的就是宁州,宁州刺史看到大军围城,不做丝毫抵抗,宣布投降。
  第一次兵不血刃,大周收复宁州。
  4月20日,柴荣命令赵匡胤和韩通分别率领水陆先锋大军北上。两天后,柴荣亲帅六军,从水路出发。楼船战舰,首位数十里,规模相当宏大。一路顺风顺水,不久抵达益津关。守将宣布投降。
  再度兵不血刃,大周收复益津关。

  之后,柴荣西进,准备乘胜拿下瓦桥关。西进碰到了一个大问题,柴荣走的是水路,西行的航道太狭隘,龙舟通不过去。
  柴荣是个急性子,带着500多亲兵登陆前进。
  这时,大军还在后面,柴荣现在身在在辽国的地盘。辽国的骑兵时不时出没,没准冒出一股骑兵把柴荣干掉,情势很危险。
  赵匡胤知道后,赶紧带领骑兵前去护驾。

  次日,赵匡胤大军抵达瓦桥关下。瓦桥关只有五百守军,守将姚内斌投降。
  第三次兵不血刃,大周收复瓦桥关。
  不久,大军包围莫州,守将投降。
  第四次兵不血刃,大周收复莫州。
  此时,瓦桥关西北有几千契丹骑兵出没,赵匡胤同志不及解鞍,带领一百骑兵准备干掉他们,契丹骑兵望尘而退。
  随后,李重进大军赶到,兵临瀛洲城下。瀛洲守将投降。
  第五次兵不血刃,收复瀛洲。
  北征42天,大周军兵不血刃,收复瀛洲、莫州和宁州(当时称乾宁军),大军包围固安。

  至此,关南平定。
  王师数万,不亡一矢。
  从4月到5月,大周几万大军,一直在赶路,一仗没打,就顺利收复三州17县。皇帝柴荣在瓦桥关召开军事会议,提出乘胜要收复幽州。
  诸将都表示反对。认为赶了42天的路,虽然一仗没打,但是收复三州,已经立下不世奇功,契丹大军在幽州集结,不适合硬碰。
  柴荣很不高兴,坚决要求攻打幽州,下令李重进包围固安。

  可是就在当天,柴荣感觉身体严重不适,下令停止进军,不久以后死去。
  日期:2016-06-14 21:54:52
  更新54(大宋三百年赵匡胤卷 第五章 出师未捷身先死4)( 每日更新)
  三 出师未捷身先死
  关于柴荣的生病和死亡,历来众说纷纭。从各种野史里,我们看到了冥冥之中的注定宿命。
  有人说,柴荣的天命期限到了,五年六个月;
  有人说,柴荣在瓦桥关的高山上,极目远望,当地百姓告诉柴荣,这个高岗就自古以来就叫病龙台。柴荣听后默然不语,当夜圣体不豫;

  有人说,皇帝的病和死是因为皇帝的姓不好。柴荣姓柴,幽州是燕地,燕通烟,有烟就有火。以柴入火,不利之兆,所以柴荣被克死了;
  有人说,柴荣病死是因为用大炮轰击佛像的胸部,然后熊部长脓包而死;
  有人说,柴荣在瓦桥关做了一个梦,梦到神人把之前送给他的东西又收回去了。之前送这些东西的时候柴荣当了皇帝,收回去了,柴荣觉得天命将去。
  这所有的说法,都是假的。
  人生在死,生老病死本是常事。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的一生,不可能所有事情都按照既定的方向发展。这个世界上,每天都在死人,至于每天死神降临在谁身上,不得而知做。
  那一天,死神降临在柴荣身上,就这么简单。
  就像柴荣同志乘马航370航班 ,然后航班失联,柴荣同志不幸罹难。人生无常,这种无妄之灾哪一天会降临在谁的身上,谁也不得而知。
  有人说,我们何其幸运,无法预知自己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如果我们余生的每一天都是按部就班,安排好的,生命该多么无聊。

  我想说,有时候,我们何其不幸,无法预知什么时候无妄之灾会降临在我们的身上。而柴荣就遭遇了无妄之灾。
  如果,非要给柴荣的死,找一个原因。我以为,柴荣是累死的。
  打仗是一个很劳神费力的事儿,自从即位以来,柴荣一直在打仗,每次大战都要御驾亲征。
  当皇帝也是一件很累的事儿,柴荣干得很认真,朝政事必躬亲。柴荣从来不会给自己放假。
  很遗憾,柴荣不仅是皇帝,还连年打仗。
  他一辈子都在为自己的小康梦孜孜以求,身体也就累垮了。
  柴荣太勤奋,在位几年,五代焕然一新。如果不拼命,是不可能达到这样立竿见影的效果的。
  现代社会,工作强度和生活压力都很大,我们经常能够听到一些人加班的时候累死了,毫无征兆。昨天还活蹦乱跳的一个人,今天突然就倒下去了,然后就再也没有醒过来。
  柴荣也是这样的加班狂,在连续5年半的高强度加班以后,身体再也承受不住,轰然倒塌。恰好就在那个以为功业就要成就的刹那,他紧绷的神经开始崩溃,柴荣病倒了。

  显德6年959年,5月8日,柴荣下诏准备回京,5月30车驾抵达开封,6月19日,一代英主溘然长逝,年仅39岁。
  次日,柴荣长子、年仅7岁的郑王柴宗训即位。这倒不是因为柴荣晚婚晚育,而是,在当年的史弘肇事件中,柴荣的全家被杀害,覆巢之下,一无完卵。
  柴荣死了,五代第一英主就此陨落,收复幽云的功业还没有完成。
  显德6年959年5月30日,柴荣回到开封。柴荣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已经油尽灯枯,也不忘尽到最后的责任。在生命的最后20天,柴荣竭尽全力完成托孤大事。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在大臣的辅佐下,健康成长,希望大周可以皇统永续。
  6月19日,壮志未酬的一代英主带着不舍和遗憾,带着对大周天下和小儿子的的担忧,溘然长逝,年仅39岁。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柴荣的死,让我想起经典电视剧《大秦帝国》里面的秦孝公巡幸函谷关时的一些感慨,我以为这些话,是对柴荣生死茫茫最好的注脚。
  苍天啊,假使再给我二十年岁月,我定当金戈铁马定中原,结束这兵连祸结的无边苦难,还天下苍生以安居乐业。何天不假年,是我并吞八荒之雄心,化作东流之水矣。苍天啊,你何其不公啊。---《大秦帝国之黑色裂变》
  宋神宗曾经说过,世宗诚创业造功英主也。若天假之年,功业可比汉高祖。
  汉高祖的功业,就是结束秦末混乱,完成统一,开创400多年的大汉王朝。
  柴荣的死,是一个民族的悲哀,也是幽云的不幸。而幽云的不幸,将会是中华民族几百年的痛。
  柴荣的陵墓也非常简单,墓地周长105米,比郭威多了2米。即便按照最大面积估计,这位皇帝的陵墓占地不到一亩地,还不如农村一个土财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