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回看袁世凯》
第39节

作者: 缘起缘灭皆是缘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7-14 22:52:35
  袁世凯也从中看到了机会,上报李鸿章,建议由清廷借款给朝鲜,用朝鲜海关做抵押,只要控制了海关,就控制住了朝鲜的钱袋。至于贷款及利息,只要朝鲜还在开张做买卖,就没风险。李鸿章对这招也很赞赏,指示袁世凯立即行动,保证朝鲜只借中国的钱。
  对于朝鲜宫廷中那些为闵妃出谋划策的洋人,袁世凯也摸清楚了他们的脾气,早已看穿他们表面上是团结一致对付清廷,实际却是各有各的小九九,并向李鸿章报告:“德(尼)、丹(士谟)、李(仙得)均非善类,可相攻挤,当可牵制,似宜静听。”
  得到李鸿章的批准后,袁世凯又干起了挑拨离间的工作。具体的做法现在已难得其详,但袁世凯在这方面也是很有天赋的,很快这些洋人从就同舟共济变成了同床异梦。
  袁世凯得手后,1890年5月3日(旧历三月十五日),总署及李鸿章再分别电令清廷驻俄、英、美、日等国使节全力使坏,阻止此次借款。并且官方辟谣:我们不允许拿朝鲜海关做贷款抵押。
  由于李仙得仅仅是朝鲜所聘用的一个普通外籍雇员,只有朝鲜官方颁发的文书,被清廷的官方文书和官方公使一搅和,信用度暴跌,再加上在朝鲜拉的盟友又突然不听话了,李仙得前前后后、里里外外的跑了一年,直到1892年5月,袁世凯都快从老家度假回来了,李仙得还是没从国际上借到钱(李仙得画外音:这帮孙子,合着单练我一个人啊)。
  袁世凯要回来了,这消息在朝鲜犹如狼来了一样有震撼力。李仙得拼了老命也要赶在袁回来前把贷款搞定,关键时刻,日本银行拉了李仙得一把,仓促批准贷款。但由于没有朝鲜海关做抵押,利息高达二分五厘。
  此时朝鲜欠德国商人的债务已经到期,德商逼债不仅加息数分,并且截留了朝鲜漕米作为抵押;朝鲜驻美、日使馆已无维持经费,不断向高宗告急;此时只有日本的高利贷,但利息却高的让人难以忍受。

  就在闵妃急的直上火的时候,袁世凯终于从老家不紧不慢的回来了,还没坐稳,朝鲜内署督办闵泳骏、外署督办闵种默两大户部巨头就火急火燎的来拜见。终于等到你们来求我了,袁世凯收起内心的得意,拍着胸脯保证:“请好吧,这事就包我身上了。”
  最终经过谈判,1892年10月9日清廷与朝鲜签订合同,借款十万,月息六厘,分80个月由仁川海关偿还。此后朝鲜因欠日本银行和美国汤生洋行合计14万的高利贷,又向袁世凯提出借款白银8万,双方于11月24日签订合同,借款仍为10万两,月息仍为六厘,并分100个月由釜山海关偿还。至此,朝鲜两大海关完全掌握在清廷手里了。
  日期:2016-07-15 08:36:00
  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朝鲜只有跟清政府借款才算是对的,跟别的国家借款就是错的呢?”其实区别很简单,就是利息。当时国际标准的低息就是六厘,但由于朝鲜的信用度低,德国人提供贷款,利息一分二厘,日本人贷款,利息二分五厘,中国人贷款,利息六厘。朝鲜以前欠德国、美国的债都是高利贷,日本这个更是催命符,就中国的是低息贷款。环顾当时的朝鲜局势,西方列强都是唯利是图的奸商,日本更是趁火打劫的强盗,也就中国人最厚道。

  虽然前面袁世凯在使坏,但其他人也没闲着,大家都是半斤八两,谁也别笑话谁。抛开政治上的是是非非,从利益上看,袁世凯的确做到了以德(钱)服人。
  由于袁世凯干脆利落地办成了这两笔低息贷款,解了朝鲜王室的燃眉之急,凶神恶煞的袁世凯也变得金光四射起来,高宗再与袁说话时,“情意甚为殷切,嘱付凯遇事指教”。
  近期似乎好久没出现日本了,要不是高利贷时他露了个脸都差点忘了他,大部分资料也都认为日本这段时间为日后的甲午战争备战,在朝鲜一直恪守本分。
  不过日本人并不是很自觉的人,恪守本分也是因为被袁世凯压得喘不过气来。袁世凯是一个到死都念念不忘日本的人,这段时间他更是格外的关怀日本。因为朝鲜的第一大贸易国就是日本,为了从根上把日本势力从朝鲜铲除,袁找来了一个强力外援——财 神盛宣怀。当然,盛老板不是来帮袁世凯扛枪的,而是来做买卖的。
  为了确保盛老板跟广大华商能财源广进,袁世凯也是操碎了心,主要有以下做法:

  第一,在华商商业区设巡查。朝鲜末年军队腐败,此时已经连贼都抓不住了(难怪后面打不过东学党)。于是袁世凯组织华商集资创办巡查,并在通往首尔的重要渡口麻浦的路上设立稽查。后面袁世凯照葫芦画瓢,于1901年在天津创建中国现代丨警丨察制度。
  第二,帮助华商发展在朝鲜的经营条件。1889年,盛老板的轮船招商局生意兴隆,要扩大规模,但仁川码头的栈房缺少,袁世凯就代表招商局向朝鲜外督办借用海关栈房。亲自出面一次不容易,袁要求朝方给个面子不收租金。没想到一贯出手大方的袁世凯也有这么抠的一面,朝外督办赵秉式以没有栈房和恐别国要求援例均沾而婉拒。
  不怕你谈条件,就怕你没条件。袁世凯很快就卷土重来,再次照会朝外督办,劈头盖脸就指责朝方欺诈:“我现已查明第三号栈房尚可出借。”对于朝方对别国要求援例均沾的担忧,袁世凯表示这个好办,我是宗主国,中朝两国私下通融的事,“他国向不过问,”问了也不用搭理。最终朝鲜只好眼睁睁的看着第三号栈房被袁恶霸抢走,盛老板又赚了一笔(真的是笑纳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