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儿——读透大汉三代帝王心史》
第9节

作者: 飘雪楼主1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公元前230年,秦军多年积蓄的力量得以爆发,以摧枯拉朽之势灭掉了韩国。韩国成了战国七雄中,第一个出局的国家。
  两年后,秦将王翦一骑铁骑如尖刀直插赵国腹地,迫使赵国国君签下了城下之盟。赵国出局。
  又过了两年,秦军攻陷燕国首都。燕王无奈之下,来了个大义灭亲,杀了太子求和,暂时保全了燕国的“生存权”。燕国待定。
  接下来的楚、魏两国是最难啃的骨头。善于用人的嬴政重用青年将才李信和王贲,这对“双子座”不负众望,一路风雨无阻地攻下了魏国首都大梁城,并且活捉了魏王。魏国,竟成了第三个出局的国家。
  拿下了魏国后,嬴政重用老将王翦,对楚国发难。楚军凭借天才军师项燕,和秦军斗智斗勇,展开了艰苦的拉锯战。
  结果,王翦笑到了最后。随着项燕的兵败自刎,楚国成了第四个出局的国家。
  这时候的秦国,已无人能与之争锋。接下来,秦国毫无悬念地撕毁了与燕国的“和约”,清除了燕国的残余势力。燕国出局。
  同年,秦国又撕毁了和齐国的“盟友”条约,挥师进军齐国。这时的齐王哪还有反抗的勇气和胆量?他直接放弃抵抗,向嬴政献上了齐国这块沃土……
  十年磨一剑。公元前221年,嬴政结束了四分五裂的战国时代,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大业。

  日期:2016-02-17 11:44:40
  一统天下后,嬴政做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事:安内。
  为了让后人记住自己的丰功伟绩,嬴政为自己起了个独一无二的称号——皇帝。在随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皇帝”这个称谓被一直沿用下来,成了千古创举。
  接下来,为了巩固皇权,秦始皇在全国施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并下令收缴民间兵器,统统扔进火炉里熔铸成铜人、铜像、铜鼓、铜锣等。为了把权力高度集中在自己手中,他还亲自批阅所有奏折,处理一切政务……
  就这样,大秦王朝建立起了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制”,说白了就是“一切权力皆归中央”,而中央也就是秦始皇一个人说了算。
  但是,秦始皇得到了天下,却没有得到人心。随后,他做出了一系列惊天动地、毁誉参半的事,使得大秦王朝由强盛迅速走向衰败。
  第二件事:攘外。
  做好“强基固本”的安内之事后,秦始皇并没有停歇,而是马上开始“攘外”:征南越和伐匈奴。
  按理说,本着睦邻友好的原则,秦始皇没必要去招惹邻邦,引起边境骚乱;但这时的他,得到了方士卢生献上的一本古书,书里有这样一句谶语:“亡秦者胡也。”就是为了这六个字,他伤透了脑筋。
  是啊,秦始皇忍辱负重,费尽了千辛万苦才统一天下,实现了自己的千古帝王梦,他自然希望秦国能万代永传。
  可是现在,居然出现了“亡秦”这两个毒刺般的字眼,始皇帝当然不能忍了。于是,对这个“胡”,他开始高度重视起来。
  思来想去,秦始皇下了这样的决断:“胡”分两种,一种是“南胡”南越,另一种是“北胡”匈奴。为了子孙万代着想,秦始皇开始调兵遣将,对其实施军事行动。
  首先是征南越。当时的南越包括现在的广东、广西和越南的部分地区。之所以先拿南越开刀,原因有二:一是这些“蛮夷”很不安分,时不时就越境捣乱;二是南越一带盛产犀角、象牙等物品,征服这里就能得到可观的财富。

  在靠铁骑征服天下的秦始皇心里,征服南越只不过是弹指一挥间的事。但是,这一次,他的如意算盘落空了——秦军在南越遭到了当地民众的顽强抵抗。南越人全民皆兵,利用复杂的地理环境大搞游击战,成功击破了强大无比的秦军,连秦军主帅、名将屠睢也命丧黄泉。
  得知前线溃败的消息后,秦始皇震惊了。等他清醒过来,马上下令举国征兵,不惜一切代价,再征南越!
  于是,全国最底层的强壮民众都被征送到了前线,包括犯人、商人、女人等。最后,整个南征大军竟超过了五十万人。
  五十万大军是什么概念呢?要知道,当时全国总人口只有三千万左右,相当于每六十个人中,就有一人踏上了征途。再加上粮草和其他物资的需求,可想而知,如此规模的军事行动给国家带来的负担有多重。
  最后,南征大军几乎是用尸骨把南越这块弹丸之地给填平的。剩下的士兵原本还庆幸自己走到了最后,以为出生入死的付出会得到丰厚的回报,然而,秦始皇的一道圣旨却把他们再次打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南征大军原地不动,留守边疆。
  君令如山,南征大军一个不少地留了下来,但他们的心却在这一刻死了。哀莫大于心死,诚如斯也!
  日期:2016-02-17 13:26:00
  其次是伐匈奴。
  在秦始皇眼里,南胡是“胡”,匈奴更是“胡”,为了消除“亡秦”的威胁,刚一平定完南越,秦始皇就立马对北面的匈奴发起了进攻。

  南征五十万大军一去不复返了,那么现在打匈奴,就得重新征兵了。这时候的秦始皇不顾上次征兵弄出来的怨声载道,依然故技重演,硬生生地从全国各地征调了三十万士兵。
  总的来说,为了搞这两次军事行动,全国每四十个老百姓中,就有一个上了前线。这已经不是“负担”两字可以形容的了,简直是场灾难!
  考虑到匈奴也不是吃素的主儿,这次秦始皇派出了自己最得力的大将蒙恬。蒙恬在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过程中,建立了赫赫战功。此时派他挂帅,自然志在必得。
  名将就是名将,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蒙恬带领的大军一路所向披靡,势不可当,很快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了匈奴人奉为“黄金宝地”的河套牧场。
  对此,大惊之下的匈奴人决定避其锋芒,选择往北边的草原和沙漠撤退,同时改变战术,打起了游击,时不时地南下进行劫掠。
  为了巩固战斗成果,秦始皇做了三个决定:首先,将河套牧场一分为二,设立了云中和九原两个郡;其次,实施南人北调,迁徙三万户百姓去那里安居乐业;最后,嘉奖蒙恬及其手下将士,鼓励他们再立新功。
  蒙恬自然不愿让秦始皇失望。他率领军队,与匈奴进行了长期的僵持战。

  此时的攻防形势已经发生了逆转。以前匈奴人居有定所,秦军可以锁定目标进行集中打击,而现在,匈奴丢了大本营,反而放开了手脚,不断对秦军进行骚扰,而秦军一旦出城反击,面临的只有一片荒芜,不仅很难找到匈奴人,而且因为不熟悉地情,无法找到水源,所以很难长期生存。想守,整个河套地区一望无垠,根本无险可守。
  攻又不能攻,守又不能守,如何才能更有效地防止匈奴的骚扰呢?作为统帅的蒙恬犯难了。正在这时,秦始皇双管齐下,来帮他排忧解难了。
  首先,秦始皇下令修直道,也就是从秦国首都咸阳向北修一条“高速公路”,直抵北方边境。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配合军队打匈奴。一旦匈奴大规模入侵,陕西的秦军可以通过这条“绿色通道”,以最短的时间增援边境。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