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回看袁世凯》
第13节

作者: 缘起缘灭皆是缘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5-24 22:34:34
  但日本军队很安静并不代表日本人就很老实,明着干不过就来暗的。日本人拼命培植亲日武装力量,虽然前面兵变死了7名军官,但这次日本人决定不计前嫌了,死皮赖脸的还要接着替朝鲜接着训练那一部分新军,同时不遗余力的拉拢扶持朝鲜的亲日派,成立“开化党”,以洪英植,朴泳孝等为首。
  当然不要忘了哪里不安定哪里就有的俄国人,还有一小部分亲俄势力,以韩圭稷、李祖渊、赵定熙为首,不过暂时没啥实力,只能干喊两嗓子。
  虽然袁世凯在朝鲜干的很带劲,但是南边出事了,1883年12月,中法战争爆发。清政府在中法战争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态度摇摆不定,一会主战派占上风就想战,一会主和派占上风就想和,一直到1884年8月,马江海战爆发,左宗棠创建的福建水师惨败才向法国宣战。宣战之后就要调兵,虽然朝鲜离越南足有几千公里,清政府还是担心渤海的海防,派吴长庆从朝鲜调兵3个营驻防金州(大连),这时清军在朝鲜的实力跟日本差不多了。

  清军留驻朝鲜的另外两营分别由吴兆有、张光前统带。吴、张都是跟随吴长庆征战多年,官居总兵的正二品大员,而袁此时不过是个五品的候补同知,只是他有总理营务处和会办朝鲜防务的名义,在对朝鲜权势上要压人一头(没办法,吴、张不会搞外交啊)。
  日本人又激动了,上一次机会失去了,这一次的机会他们足足等了两年,终于等到希望了,于是加紧进行地下活动。
  很多朝鲜人本身对清政府的能力有所质疑。这也不怪朝鲜人,清政府自从鸦片战争后对外战争就没赢过,这次中法战争更是节节败退,福建水师也全军覆没。想说爱你并不是很容易的事,那需要太多勇气(很难找到一个爱你的理由)。对此袁世凯也早有察觉,在政变发生前之廿一天,就向李鸿章报告:自中法兵端既开,人心渐歧,举止渐异,虽百计诱导,似格格难入。袁世凯只能百计诱导,但还是杯水车薪。于是只能:“密令下军中,夜不解带卸履,困束兵士,一如战时”。

  至于清政府方面,虽然接到了袁世凯的预警,但就算想管也没精力管,中法战争正打的如火如荼,热火朝天,只能安慰袁世凯几句:恩,知道了,你自己看着办吧。别忘了,你还得分兵来助战。
  日期:2016-05-25 09:11:01
  在政变前夕,时任日本驻朝鲜大使的竹添进一郎将政变计划报告日本政府,要求批准。但日政府在接到竹添进一郎报告的同时,也收到了驻华公使的密报,说正在进行中的中法谈判,法国有意割占中国的台湾。日政府认为台湾重于朝鲜,遂决定倾全力阻法夺台,指示竹添进一郎暂停发动朝鲜政变。但竹添进一郎认为时机已到,机不可失,怂恿开化党发动政变。
  山雨欲来风满楼,此时局面已经到了失控的边缘。 10月15日(阴历)朝鲜邮政总局举行落成典礼(当年邮局是国计民生的大事),邀请各国代表参加,亲日派秘密筹划政变,将清军的高级将领一网打尽,如果清军群龙无首再政变就容易多了。但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清军也听到了风声,吴兆有、张光前都表示军务繁忙,私务缠身,身体不适,胃口不佳,都不敢去。袁世凯则表示落成典礼是大事,身为宗主国责无旁贷,一定要去,于是袁世凯怀揣手枪,提前一小时到场,代表宗主国致辞,喝了一杯酒后立刻告辞,并且非常热情的牵(应该是硬拽)着朴泳孝(亲日派头目)的手离开,从容返营(怎么也得一路小跑吧)。亲日派想把袁世凯对大院君那一套再用到袁世凯身上,真是班门弄斧,只能说方法不错,就是水平不够。至少在当时袁世凯这一套还是有专利的(单枪赴会),后面这招在各大电视剧里频繁出现,李云龙同志就是它的忠实客户。

  日期:2016-05-25 12:44:34

  10月17日亲日派又宴请闵泳翊(闵妃侄子,她亲戚都是官),陈树棠(中方代表)、穆麟德(还是那个德国人),吃到一半就动手了。闵泳翊受伤最重(韩国人也是最恨韩奸),拼命逃了出来(亲日派暗杀组织能力太差),躲到穆麟德家中。袁世凯得讯赶来救援,在穆麟德门口见到一个中国青年持枪守门,意气凛然(造型很酷),袁世凯与其互道姓名,才知这位青年是唐绍仪。还是美国耶鲁大学毕业(搁现在都是高材生),现任税务帮办(穆麟德下属),袁世凯再次发挥他看人准这一特长,在百忙之中还不忘结交人才,两人惺惺相惜(导演一定要给个特写)。不过还是正事要紧,袁世凯进入见到闵泳翊,由于受伤很重,闵泳翊上气不接下气的告诉袁世凯发生政变,是亲日的开化党所为,国王王妃都已被控制,请袁世凯赶紧相救。

  与此同时,王宫内的开化党发动政变,高宗虽然不愿意屈服,但杀了一个宫人之后,高宗立刻就服了(杀鸡给猴看)。然后开化党把反对派大臣一个一个诱进宫来杀掉,并对清军封锁消息。或许是由于暗杀失败,开化党对自身的组织能力也不自信了,打算把最重要的囚禁高宗的任务交给了日本人。开化党逼迫高宗写向日本的求救信(铅笔写的),从而名正言顺的把高宗软禁到景祜宫。
  此时日本人已软禁高宗,控制王宫,占尽先机,万事俱备只欠一件事,这件扭转乾坤的事就是他的对手正好是袁世凯。
  日期:2016-05-25 16:18:48

  由于要救高宗就要跟日本人动武,牵扯到国际纠纷了,不管营救能否成功都要担责任了。吴兆有等主张先请示北洋大臣(领导就算不是对的,也能担责任),虽然当时朝鲜邮局刚建好,但还不是自己说了算,这种机要大事自然不能拍电报,只能人工坐船送,一个来回十多天,远水解不了近渴,所以袁世凯坚决主张出兵救援。
  首先是讲理(讲话神态是“奋起”):第一如果坐失良机将即失其君又失其国,回国肯定定罪。第二,如果朝鲜从此被日本控制,跟我们有仇的开化党人接下来肯定对付我们,要断我们退路。 第三,如果开化党跟日本合兵攻打我们,我们处在异国他乡,肯定全军覆没。
  但是光讲理也没用,吴兆有、张光前还是不敢打,要求请示北洋大臣。袁世凯大呼:若要因此获咎,我一人当之,绝不累及诸君。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吴兆有等不也不好再拒绝了,勉强同意一起去。
  如果这时抄家伙就上的话那就是匹夫之勇,但袁世凯没那么简单。首先派陈树棠通知各国使馆,很快从各国使馆传来的消息也是要求清军暂缓行动的劝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与袁交好的金允植也来函请清军暂缓出动,以免伤及被日本人挟持的国王。吴兆有也紧急函告李鸿章朝鲜发生政变,请求增兵并指示应对策略。其次分配战斗任务,袁世凯当仁不让的负责中门,吴兆有负责左门,张光前负责右门(围师必阙,要空出后门),因为战场是王宫,所以不用大炮。最后还有一件最证明袁世凯水平的事,袁世凯向由他编练的朝鲜新军发放黄金六百两(大概20多公斤,棺材本都拿出来跟你拼了),与左右营指挥官金钟吕、申泰照秘密约定次日入宫,共同护卫国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